長安四月天 龍體欠安,山雨欲來
龍體欠安,山雨欲來
柳眠鶯難產而逝的陰霾尚未從京城上空散去,又一記沉重的鐘聲,敲響在每一個大梁臣民的心頭——皇帝趙桓,病倒了。
這場病,來得又急又凶。
許是鳳華公主慘死異國的噩耗帶來的打擊太過沉痛,許是北疆戰事不利、國力損耗帶來的憂思過甚,又許是多年勤政熬乾了心血……總之,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早朝上,皇帝正聽著邊關軍報,突然一陣劇烈的咳嗽,竟當場嘔出一口鮮血,隨即眼前一黑,昏厥在了龍椅之上!
“陛下!”
“快傳太醫!”
金鑾殿上頓時亂作一團。太子趙景宸一個箭步衝上禦階,扶住父皇,沉穩的臉上第一次出現了難以掩飾的驚慌。內侍們七手八腳地將皇帝擡回寢宮,太醫院所有當值太醫悉數被召入宮中。
訊息被嚴密封鎖,但皇帝連日不朝,還是讓敏感的朝臣們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一時間,京城暗流湧動,各種猜測和流言悄然滋生。
經過太醫們連日搶救,皇帝雖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病情依舊沉重,時昏時醒,需要靜臥休養,根本無法處理朝政。
太子趙景宸臨危受命,奉旨監國。他每日衣不解帶地侍奉在父皇榻前,同時還要處理堆積如山的政務,整個人迅速消瘦下去,眉宇間籠罩著濃濃的疲憊與憂慮。
幾位已成年的王爺,也紛紛被召入宮中侍疾。
怡親王趙景逸收起了平日裡的嬉鬨,每日按時入宮,守在父皇寢殿外。看著皇兄憔悴的身影,看著太醫們凝重的麵色,他心中充滿了無力感和恐慌。那個在他記憶中一直威嚴如山、似乎永遠不會倒下的父皇,此刻竟如此脆弱地躺在病榻上,這讓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天威難測”和“世事無常”。
他甚至不敢去想,如果父皇……這大梁的天,會變成何等模樣?
東宮之內,氣氛更是凝重。
太子妃徐念初展現出非凡的鎮定與能力。她不僅要安撫憂心忡忡的太子,打理東宮事務,還要謹慎地應對各宮妃嬪、宗室命婦的探視和打聽,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需拿捏分寸,如履薄冰。她深知,此刻的東宮,正處於風口浪尖。
睿王府、懷王府、毅王府……
也都大門緊閉,主子們深居簡出,但暗地裡的聯係與觀望,卻從未停止。皇帝病重,儲君雖立,但畢竟年輕,朝中各方勢力難免各有心思。北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權力更疊的暗湧,大梁王朝,迎來了立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之一。
怡親王府中,秦語媞也感受到了這山雨欲來的壓抑。
她每日精心照料著一雙兒女,同時密切關注著宮中的訊息。看到趙景逸從宮中回來時眉宇間的沉重,她的心也跟著揪緊。她不再因小事與他爭執,反而更加體貼,默默為他打點好府中一切,讓他無後顧之憂。她明白,此刻,安穩的後宅,是對他最大的支援。
這日深夜,趙景逸從宮中回來,滿臉疲憊,一把將秦語媞緊緊摟在懷裡,聲音沙啞:“語媞……父皇今日清醒時,拉著我的手,說……說他放心不下大梁,放心不下我們……”
秦語媞反手抱住他,輕輕拍著他的背,柔聲道:“陛下洪福齊天,定會康複的。王爺也要保重自己,太子殿下和這大梁的江山,還需要你們兄弟同心協力。”
趙景逸將臉埋在她頸窩,悶悶地“嗯”了一聲。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玩世不恭的逍遙王爺,而是一個擔憂父親的孩子,一個感知到責任沉重的男人。
皇帝的病榻,如同一個漩渦中心,牽動著整個帝國的神經。
忠誠、野心、擔憂、算計……在皇權的陰影下,交織湧動。
大梁的未來,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
而怡親王夫婦,也隻能在這曆史的洪流中,緊緊握住彼此的手,祈盼著烏雲散去,天光重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