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血咒 第160章 漠北和約
西北邊陲,黑水河畔。三座巨大的營帳呈鼎足之勢而立,旌旗在曠野的風中獵獵作響。談判大帳內,檀香嫋嫋,卻驅不散三方勢力交織的緊張。
曇昭攝政王長孫燼鴻端坐主位,氣勢沉靜。永昭公主於其身後屏風靜聽。戶部尚書何明坐在下首,手指無意識地搭在隨身鐵算盤上。西煌大相赫連鐵穆神色肅穆,代表沙罕沙赫阿史那禹疆出席。對麵,黑水部首領烏勒吉臉上掛著慣有的、難以捉摸的笑容。
寒暄方畢,烏勒吉便率先開口,聲音洪亮,帶著草原首領的直率,話語內容卻如出鞘的利刃:“既然要開互市,保障商路暢通安全乃是頭等大事。我黑水部願擔此重任!為表誠意,我方提議,將毗鄰我部的‘月亮灣’與‘牧馬原’劃為互市專屬區域,交由我部代為管轄。我部的勇士最熟悉那片草場,定能護得往來商隊周全!”
此言一出,曇昭使臣中頓時響起一片壓抑的騷動。何明的手指一顫,算珠輕響,他強壓著怒氣,側身對身旁同僚低語,聲音卻足以讓上首的長孫燼鴻聽見:“荒謬!月亮灣、牧馬原乃邊塞膏腴之地,歲入何止三十萬兩!此乃國土,豈能輕言讓人?這是要掐我曇昭咽喉!”
長孫燼鴻麵色不變,指尖在案幾上輕輕一叩,聲音冷冽如冰:“烏勒吉首領,互市是為互利,非是疆土重劃。月亮灣、牧馬原乃曇昭疆土,寸土不讓。護商之事,我曇昭王師足矣,不勞費心。”
烏勒吉臉上的笑容微僵,旋即又道:“攝政王殿下誤會了,並非索要疆土,隻是‘代管’以便利商賈。既然曇昭王師強悍,那為免誤會,可否允我部在互市周邊百裡內,派駐少量兒郎,協同巡防?也好讓我等安心。自然,貴國與西煌的兵馬,在此區域的活動,也需有些章程,避免衝突纔好。”這已是**裸的軍事滲透要求。
不等長孫燼鴻回應,西煌大相赫連鐵穆便沉聲介麵,如同漠北寒風刮過帳篷:“沙罕沙赫有令:黑水部所請,過於僭越,西煌……絕不認可。”
烏勒吉深吸一口氣,按下不滿,轉而丟擲經濟要求:“既如此,為顯公平,這互市之利,也需共享。進入我部轄區的貨物,其定價與課稅之權,理應由我部自主裁定。至於貴國商品入我境,稅率嘛……念在貴國物產豐饒,當略低於我方,方顯誠意。”他試圖在關稅上製造單方麵利好。
何明再也忍不住,騰地站起身,雖對著長孫燼鴻拱手,話卻是說給烏勒吉聽:“王爺!此例萬不可開!關稅乃國之命脈,豈能由一方獨斷?若依此議,我曇昭商賈將無利可圖,邊貿何以長久?臣懇請,稅率必須三方共議,公平為準!”他語氣激動,關乎錢糧賦稅,這位戶部尚書展現了極強的原則性。
烏勒吉臉色愈發難看,最後圖窮匕見,以退為進,換上一副愁苦麵容:“諸位,非是我烏勒吉斤斤計較。實在是我部去歲遭了白災,今春又逢大旱,部落子民生存艱難啊!”他看向長孫燼鴻和赫連鐵穆,語氣近乎哀求,“開啟互市是長遠好事,但遠水難解近渴。在詳談互市細則之前,能否請曇昭、西煌兩位兄弟,先救我部子民於水火?不需多,糧食十萬石,鐵器萬斤,尤其是鐵鍋和農具,先助我部渡過眼前難關,這互市方能順利開展啊!”這便是索要無償援助了。
帳內一時寂靜。所有人都明白,這已近乎勒索。
話音剛落,西煌大相赫連鐵穆目光如電,射向烏勒吉,“互市可開,然規矩,須由曇昭與西煌共定。黑水部若誠心互市,當遵從此規。若另有所圖……”赫連鐵穆沒有說下去,但其帶來的壓力,讓帳內溫度驟降。
烏勒吉臉上的笑容僵硬了一下,他沒想到西煌如此直接、強硬地與曇昭站在同一戰線。
接下來的談判,變成了曇昭與西煌共同提出互市框架,黑水部在兩大強權的壓力下艱難討價還價的過程。
長孫燼鴻與赫連鐵穆展現出驚人的默契。長孫提出“三方共管區”概念,互市區域由三方派員共同管理,任何軍事行動需三方一致同意。赫連鐵穆立即補充“聯合巡防”細則,提議由曇昭、西煌各派一隊精銳,組成聯合巡邏隊,保障商道安全,完全排除了黑水部單獨駐軍的可能。
長孫提出“關稅共議”原則,稅率由三方協商確定,確保大體公平。何明立刻傾身補充,語氣沉穩,專業性極強:“王爺、大相,關稅細則關乎國庫歲入與邊民生計,至關重要。臣提議,可由三方各派精通算學、商貿之員組成‘稅則司’,共同議定細則,每月複核,確保公允,防止任何一方暗中操縱,盤剝對方。”赫連鐵穆則跟進提出“聯合錢莊”與“物資定價仲裁”機製,防止任何一方惡意操控市場。何明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暗自點頭,心中已開始飛速盤算這聯合錢莊的本金籌措、彙兌規則、息差收益以及對穩定邊貿物價的巨大好處,手指在袖中下意識地掐算著。
就在條款逐一敲定,烏勒吉臉色越來越陰沉時,屏風後的永昭輕輕咳嗽一聲。侍女杜若將一張紙條傳給長孫。
長孫展開一看,眼中閃過讚許的光芒。他抬頭,朗聲道:“本王尚有一些補充,旨在惠及三方百姓,鞏固和平之基。”他提出了增設“聯合醫館”、“學子交換”、“技術共享作坊”等條款,目光長遠,格局宏大。
赫連鐵穆聞言,沉吟片刻,竟也緩緩點頭:“公主殿下仁德,此議甚好。我西煌願追加一條:可在互市區共建‘聯合學堂’,教授三方語言、算數、技藝,費用由西煌與曇昭共擔。”這顯然是得到了禹疆的授意,甚至可能就是禹疆本人的想法。
永昭此時從屏風後緩緩走出,雖孕肚高隆,卻儀態萬方,她的出現讓帳內為之一靜。她先對赫連鐵穆微微頷首致意,然後看向烏勒吉,聲音清越柔和,卻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魔力:“本宮提議,在三方共管區內,各設‘慈幼堂’,收容因戰亂和天災失去親人的孤兒,無論來自哪一方。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書讀。費用……本宮願以私人封邑收入承擔三成。”
此言一出,赫連鐵穆眼中都閃過一絲動容。連心硬如鐵的烏勒吉都愣住了,他無法在這種充滿人道光輝的提議上公然反對,那將使他徹底失去道義。何明更是立刻起身,對著永昭方向深深一揖,臉上帶著由衷的敬佩與身為戶部尚書的責任感:“公主殿下仁德,澤被蒼生,臣萬分欽佩!此善舉所需一應米糧、布帛、藥材,臣代表戶部在此立誓,定當全力籌措,確保及時足額送達各堂,絕不讓一個孩子挨餓受凍!”他此刻想的已不僅僅是銀錢支出,更是此舉將帶來的深遠人望、邊境長治久安以及隨之而來的長期經濟效益。
在曇昭與西煌的強大壓力下,在永昭提出的這些無法拒絕的“軟性”條款麵前,烏勒吉最終不得不接受了大部分條款,三方共同劃定了“互市共管區”,簽訂了《黑水河互市友好條約》。
談判結束後,烏勒吉的一名心腹幕僚不解地低聲問道:“大汗,曇昭與西煌步步緊逼,我們為何……為何最終對他們如此……言聽計從?”
烏勒吉屏退左右,臉上那談判時的勉強與陰沉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不可測的冷笑,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寒光:“言聽計從?哼!你懂什麼?此次互通談判,簽下這紙條約,不過是一個幌子,一個讓所有人都放鬆警惕的幌子……”
遠方沙丘之後,阿史那禹疆勒馬而立,漠風吹動他的衣袍。他遠遠望著曇昭營地中,那被長孫燼鴻小心翼翼攙扶著、登上馬車的永昭的身影。她臉色紅潤,身體似乎豐腴了些,與長孫說話時,眼角眉梢帶著一種寧靜的幸福感。
禹疆的目光在她隆起的腹部停留了片刻,眼神複雜難辨,最終,一切情緒都化為一聲幾不可聞的歎息,消散在風裡。他調轉馬頭,低沉下令:“赫連鐵穆做得很好。傳令回王庭,按條約執行,不得有誤。”
他最終選擇的,是成全與放手,用強硬的姿態,為她鋪就一條更安穩的路。
而帳篷內,烏勒吉的冷笑,則預示著真正的風暴,或許才剛剛開始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