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從在天龍偶遇李滄海開始 第565章 段正淳說鳩摩智
聽到段正淳的話語,阮星竹和甘寶寶心有靈犀地相視一笑,然後齊聲輕喚:“段郎。”
這一聲“段郎”,仿若黃鶯出穀,清脆悅耳,婉轉悠揚,又如春風拂麵,輕柔而又甜蜜,直讓段正淳心花怒放,他滿意地頷首示意。
隨後,眾人圍坐於桌前,桌上早已擺滿了各種精緻的茶點,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令人垂涎欲滴。
段正淳親自為三位佳人斟上茶水,一邊斟茶,一邊和顏悅色地說道:“今日咱們歡聚一堂,大家就不必拘束,儘情地放鬆心情,暢所欲言吧。”
見到段正淳如此興高采烈,秦紅棉、阮星竹以及甘寶寶三人相互對望一眼,心中皆是有些揣測。
秦紅棉嘴角微揚,微微一笑:“段郎,今日見你如此欣喜若狂,莫非是有什麼天大的喜事降臨了嗎?”
段正淳嘿嘿一笑,隨即輕點了點頭:“那是自然。”
“你們也知曉,自我繼承皇位以來,每日都被政務纏身,忙得不可開交,就連出宮一兩趟都成了一種奢望,更遑論陪你們一同遊山玩水了。”
今日,我已將大理的政務全部托付給了丞相高升泰全權處理,接下來,我們便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先去儘情遊玩了。
三女聽到段正淳居然把大理的所有政務都交給了丞相高升泰,不禁麵麵相覷。
阮星竹眉頭緊蹙,麵露擔憂之色:“段郎,你將如此重任儘數交予高升泰,他會不會權力過大,心生不軌之念?”
其他二女聞聽阮星竹此言,亦是紛紛點頭,表示對段正淳此舉的不解。
段正淳嘴角微揚,嘿嘿一笑:“怕什麼?就算是丞相高升泰權勢滔天又能怎樣?這大理國始終是我段氏的天下。
自我段氏立國以來,先不說我段氏一族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
雖然我大理國隻是一個小國,但每一任皇帝都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故而大理的子民們隻會認可我們段氏,絕不會認可其他任何人。
“我段氏一族自先祖開基立業以來,便一直是這大理國的正統皇族,這是曆經歲月沉澱、無可替代之事。”
“大理的山河,是我段氏先祖披荊斬棘、浴血奮戰而得;大理的百姓,也是我段氏曆代君王悉心嗬護、關懷備至的子民。”
“我段氏的血脈,早已與這大理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臣民緊密相連。
“數十載之前,曾有宵小之輩心懷不軌,妄圖謀逆造反,他們糾集黨羽,興風作浪,一時間,大理國的天空被陰霾所籠罩。”
“那些亂臣賊子,雖然憑借一時的猖狂,占據上風。”
“然而,我段氏皇族,秉持著對國家和百姓的責任與擔當,振臂一呼,集結忠勇之士,與那些逆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我段氏子弟更是奮勇殺敵,毫不退縮,最終將那些造反之人一一平定。”
“如今,若還有人膽敢心懷不軌,妄圖重蹈幾十年前的覆轍,那他必將為自己的愚蠢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
“他們或許能在一時之間得逞,獲得些許蠅頭小利,但最終,他們的陰謀一定會被粉碎,他們也必將受到曆史的審判。
更何況,我段氏一族並非孤立無援。我大理國,有天龍寺這一強大的依仗。”
說到此處,段正淳微微起身,目光看著天龍寺的方向。
“天龍寺,乃是我大理國的聖地,是佛法的傳承之所。”
“自大理建國以來,天龍寺便與我段氏皇族結下了不解之緣。”
寺中高僧如雲,他們個個潛心修行,佛法精深,其中寺中更是有大半長輩,乃是我段氏之中的長輩。”
“他們不僅精通佛理,更身懷絕世武功。他們以慈悲為懷,守護著大理國的安寧與和平。”
“天龍寺的高僧們,平日裡雖然隱居於天龍寺之中,潛心修行佛法,但他們時刻關注著大理國的局勢。”
“若有人妄圖篡奪我段氏的江山,破壞大理國的和平與穩定,天龍寺必不會坐視不管。”
“有天龍寺在,我段氏的江山便穩如泰山,任何妄圖侵犯我大理國的敵人,都將在天龍寺的高僧麵前铩羽而歸。”
聽到段正淳的慷慨陳詞。秦紅棉甘寶寶以及軟星族三人的眼睛都快閃出小星星了。
段正淳見此一幕,說得更來勁了:“更何況要知道譽兒可是突破了宗師境界。”
突破宗師境界,不能說以一敵萬,但是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還是可以的。”
“特彆是,你要時刻提防著一名宗師強者的刺殺,或許不一定能將那些反賊給逼瘋。”
聽到段正淳說的有理有據,阮星竹點了點頭:“原來如此,看來我多慮了!”
段正淳手撫胡須,很是得意,畢竟有這麼一個出色的兒子,乃是段正淳一生的驕傲。
想到兒子段正淳又想起了刀白鳳,蛋白粉自從段正淳即位的第三天,刀白鳳變回了玉虛觀,這張段長存很懊惱。
見到段正淳這副模樣,甘寶寶立馬轉移話題:“段郎,你將大理的所有政務都交給了丞相高升泰,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離開皇宮了?”
段正淳點了點頭:“不錯,咱們今天收拾一下,明日便可以離開。”
三女聽到盾正淳這麼說頓時也是一陣驚喜。
畢竟,雖然在皇宮之中吃著山珍海味,但是卻是如同籠中鳥一般,他們也待不下去。
秦紅棉立馬開口詢問道:“段郎,那我我們要去哪裡?”
段正淳微微一笑:“自然是前往少林!”
見到三女不解的目光,段正淳隨即將袖口之中的一封信件拿了出來,隨後丟在桌子之上。
“吐蕃國師鳩摩智欲要前往少林,與少林高僧談經論道。”
聽到段正淳的話,秦紅棉愈發疑惑:“段郎,譽兒不是說太監將鳩摩智的全身功力吸乾了嗎?”
“如今作為一個廢人,為何鳩摩智還要大老遠的跑去少林談經論道?”
作為一個武林中人,秦紅棉深知,一個人如果武功儘廢,想要重新修煉,雖然有著之前的基礎,訓練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但是想要恢複到全盛時期,那可是難如登天。
“如今鳩摩智大老遠的從吐蕃趕來少林,肯定不會如同他所說的那般,隻是去談經論道的。”
聽到秦紅棉的話,段正淳搖了搖頭,若有所思地說道:“以我對鳩摩智的瞭解,他肯定不會真的隻是去談經論道的。”
“少林距離吐蕃路途遙遠,如果鳩摩智真的是一個廢人,他又怎會如此閒得慌,跑那麼遠的距離去談經論道?”
“所以,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鳩摩智不知用了何種方法,在短時間內恢複到了全盛時期。”
“隻有這樣,他纔敢如此大言不慚地說要去少林談經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