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寄 第223章 長明燈
隨著衙役押著雷勇三人離去,三花的屍體被仵作劉全抱走,圍觀的人群也帶著複雜的感慨與議論漸漸散去。
醫館內恢複了安靜,石生一家和白未曦、邙崢默默離開了醫館,回到了懷仁坊的邸店。
一路上的沉默與來時判若兩人,連最活潑的龍鳳胎都緊緊牽著父母的手,小臉緊繃,不再東張西望。
晚飯是在邸店房間裡用的,遠不如前兩日那般輕鬆。桌上擺著從外麵食肆買回來的飯菜,卻似乎失了往日的香氣。
柳月娘給每個人都盛了飯,除了白未曦和邙崢外,其他人都沒有動。
柳月娘看向坐在對麵、依舊眉頭緊鎖的石生出聲道:
“石生哥,今天的事,你彆往心裡去。你沒有錯,一點錯都沒有。”
她伸出手,輕輕覆在石生放在桌上、因為用力而指節有些發白的大手上,“咱們做人,但求問心無愧。你當時若是不接那孩子,讓她摔在地上,這會兒心裡就能安生了?隻怕會更難受。”
石生抬起頭,看著妻子,臉上帶著揮之不去的憋悶,他重重歎了口氣:“我知道,我就是……就是覺得憋屈!這世上,怎麼就有這樣用孩子……”
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雷勇一家,最終隻是搖了搖頭,拿起桌上的粗陶碗,將裡麵微涼的茶水一飲而儘,彷彿想澆滅心頭的火氣。
“那個小妹妹……好可憐……”
石安晴小聲說道,扒拉著碗裡的米飯,沒什麼食慾。石安瀾也難得地安靜,跟著點了點頭。
柳月娘看著一雙小兒女,眼中閃過一絲心疼,她輕輕摸了摸他們的頭,
她沒有再多說什麼大道理。有些黑暗,她希望孩子們能晚一些、再晚一些接觸到。
而坐在一旁的石安盈,則一直沉默著。她小口吃著飯,目光卻有些飄忽,顯然心思早已不在飯菜上。
她想起了秀雲那絕望而扭曲的臉,想起了她口中那個喊著“賠錢貨”、視孫女性命如草芥的婆婆,想起了那個提議用侄女性命訛詐的小叔子,更想起了秀雲最後那彷彿抓住救命稻草般唸叨的“能生兒子的藥”……
安盈突然覺得,那個叫三花的小女娃現在走了也不見得是件壞事。
白未曦和邙崢並未開口說什麼,隻是靜靜的吃著飯。
次日,天剛矇矇亮,柳月娘便起身了。她輕手輕腳地出了房門,在邸店門口尋了那看著麵善、正在灑掃的夥計,低聲詢問了些事情。
用朝食時,她看著神色間仍帶著昨日陰影的家人,開口道:“我方纔問過了,離這不遠,洛水北岸有座白馬寺,是東漢時就有的古刹,香火很旺。”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石生臉上,聲音溫和卻堅定,“我想著……咱們去一趟,給那孩子……給三花,點一盞長明燈吧。”
桌上安靜了一瞬。
石生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妻子的用意。
昨日那孩子的慘狀和秀雲一家的扭曲,確實像塊石頭壓在心頭。他沉默片刻,點了點頭:“也好……那孩子,確實可憐。就當是……送她一程,求個心安吧。”
安盈抬起頭,有些意外地看著母親。她沒想到母親會提出這樣的建議。點長明燈,是為逝者祈求冥福,希望其早登極樂,不再受苦。
這舉動裡蘊含的悲憫與善意,讓安盈心中那股因昨日之事而生的悲涼與憤怒,彷彿找到了一絲宣泄和撫慰的出口。她輕輕“嗯”了一聲,表示同意。
連懵懂的石安瀾和石安晴,似乎也感覺到這是一件鄭重而帶著善意的事情,小臉板著不住點頭。
白未曦對此不置可否,依舊是那副平靜無波的樣子。邙崢則是對探訪這千年古刹頗有興趣。
於是,一行人便再次動身,出了洛陽城,向著東北方向的白馬寺行去。
白馬寺不愧為釋源祖庭,山門古樸,殿宇巍峨,蒼鬆翠柏掩映其間,自有一番莊嚴氣象。
雖非重大佛事節日,但香客依舊絡繹不絕,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味,伴隨著悠遠的鐘聲和僧侶的誦經聲,讓人心神不由自主地寧靜下來。
柳月娘熟門熟路地找到負責此事的知客僧,捐了香油錢,他們不知那孩子的大名,便隻登記了“三花”,為其供奉了一盞長明燈。
那燈被置於偏殿的一角,燈焰如豆,雖微弱,卻寓意著光明不滅,祈願那短暫的生命在另一個世界能得安寧。
當那盞小小的油燈被點亮,溫暖的橘黃色光芒在略顯昏暗的殿內穩定地跳躍起來時,柳月娘雙手合十,默默站立了片刻。
她心中沒有太多複雜的禱詞,隻是純粹地希望,那個苦命的孩子,來世若能投胎,能去一個疼她愛她的人家,平安喜樂地長大。
石生也學著妻子的樣子,笨拙地合十行禮,臉上帶著對未知力量的敬畏與懇求。
安盈靜靜地看著那簇火苗,心中思緒翻湧。她不信神佛真能主宰一切,否則世間為何還有如此多的不公與苦難?
但這盞燈,是生者對逝者最樸素也最真誠的祝願。它或許照不亮雷家那樣的深淵,卻在此刻,溫暖了她們這些旁觀者的心。
她忽然覺得,母親這個決定,或許不僅僅是為了三花,更是為了撫平他們自家人心中因昨日之事而產生的褶皺。
從白馬寺出來,陽光正好,灑在寺前廣場的青石板上。空氣中的檀香似乎還縈繞在鼻尖,但那份沉重的心情,彷彿真的隨著那盞長明燈的點燃,消散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