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197章 專案之爭的 “妥協與疑慮”
2009
年夏的深圳,一場雷陣雨剛過,樂居生活會議室的空調還在嗡嗡作響,卻驅不散空氣中的緊繃。張昊手裡捏著份厚厚的《專案調整建議書》,身後站著三個產品經理,像是早已排好的陣仗。張總坐在主位,手指敲著桌麵,目光在張昊和建軍之間來回打轉
——
這是半個月內,第三次因為物聯網專案開協調會了。
“張總,您看這份資料。”
張昊率先開口,把建議書推到桌中央,指著其中一頁,“物聯網終端上線一年,總投入
120
萬,營收隻有
9.6
萬,roi(投資回報率)剛到
8%;而我們做的社交產品調研顯示,同類競品的
roi
能到
15%,使用者留存率比終端高
30%。現在金融危機還沒完全過去,公司要抓高回報的業務,物聯網專案投入大、見效慢,不如先停了,把資源全轉向‘樂居社交圈’。”
他頓了頓,特意看向建軍,語氣帶著一絲刻意的
“客觀”:“我不是否定李總的工作,隻是從公司生存角度出發,社交是現在的風口,咱們不能錯過。您看開心網、人人網,今年使用者量都破億了,咱們做‘商戶
使用者’的社交圈,幫商戶發優惠、使用者曬體驗,肯定能火。”
三個產品經理立刻附和:“是啊張總,社交產品開發週期短,三個月就能上線,見效快;物聯網終端還得不斷投入硬體采購,風險太高。”“上次跟福田的商戶聊,他們也說更想要‘拉新工具’,社交分享比定位終端實用多了。”
建軍握著筆的手緊了緊,指節泛白。他翻開自己準備的資料夾,裡麵是物聯網終端的商戶反饋表
——600
家商戶裡,85%
的商戶表示
“定位終端幫他們減少了
30%
的使用者流失”,蓮花山景區剛追加了
5
台終端訂單,甚至有廣州的商戶主動聯係,想引進終端。“張經理,roi
不能隻看短期。”
他的聲音很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終端是商戶的‘基礎設施’,就像水電一樣,現在雖然營收低,但能留住商戶
——
咱們平台的核心是商戶,要是砍了終端,之前簽的
30
家社羣商戶會違約,光違約金就要賠
20
萬,而且其他商戶肯定會跟著退網,到時候平台就空了。”
他調出社羣合作協議,指著違約金條款:“您看,協議裡寫得很清楚,要是我們單方麵停止終端服務,要賠償商戶半年的服務費。30
家商戶,每家平均每月
500
元,半年就是
9
萬。而且社交產品雖然是風口,但競爭太激烈,咱們沒有社交基因,貿然進去,很可能血本無歸。”
張總皺著眉,拿起兩份檔案反複翻看,半天沒說話。會議室裡靜得能聽見空調的風聲,張昊身後的產品經理悄悄遞了個眼色,張昊清了清嗓子,又補了一句:“張總,違約金可以談,咱們跟商戶說‘免費升級社交工具’,說不定能抵消;而且物聯網團隊現在
8
個人,要是分
4
個人去做社交,兩邊都不耽誤,既保住了終端,又能抓風口,多好。”
這話像是給張總遞了個台階。他放下檔案,終於開口:“就按張經理說的,縮減物聯網團隊,4
個人繼續做終端的維護和優化,比如景區的訂單、商戶的小需求;另外
4
個人轉去做社交產品,由張經理牽頭,三個月內出原型。李工,你多配合張經理,兩邊有需要協調的,隨時溝通。”
建軍的心沉了一下
——
他知道這是妥協的結果,金融危機下,公司要
“兩條腿走路”,他不能再固執地攔著。可看著張昊嘴角那抹藏不住的笑意,他心裡清楚,這不是
“兩邊不耽誤”,而是張昊要一步步蠶食物聯網專案的控製權。“好。”
他最終還是點了頭,隻是聲音裡少了幾分往日的底氣。
散會後,小吳跟著建軍回到辦公室,氣鼓鼓地說:“李總,張昊就是故意的!他帶的那兩個產品經理,根本不懂技術,轉過去的
4
個人,肯定要被他瞎指揮!”
建軍坐在椅子上,腰上的隱痛又犯了,他扶著腰緩了緩,才說:“現在公司難,隻能先忍忍。你們四個留下的,把終端的核心功能守住,尤其是資料加密和低功耗,彆讓他插手。”
可他的話沒能攔住張昊的動作。第二天一上班,張昊就帶著個穿白襯衫的年輕人走進研發部,拍著他的肩介紹:“這是新來的產品助理小林,以後跟著我對接物聯網專案,你們每天的進度報告,都要先發給小林,再彙總給我。”
小林立刻拿出個表格:“各位老師,以後每天下班前,要把終端的維護記錄、程式碼修改、商戶反饋都填在這裡,尤其是涉及功能改動的,必須經張經理審批才能做,不能私自改。”
小吳當場就皺了眉:“我們之前改個小
bug,都是內部溝通好就做,現在還要走審批?太耽誤時間了!”
“這是流程,為了保證專案規範。”
張昊的語氣帶著不容置疑,“要是出了問題,誰負責?”
建軍把小吳拉到身後,對小林說:“常規維護和
bug
修複,我們內部把控,涉及核心功能改動,會跟張經理溝通。”
他不想把關係鬨僵,隻能先退一步。
可退讓換來的不是安分。一週後,團隊發現有商戶反映
“終端的使用者資料有泄露風險”——
有使用者說自己的領券記錄,被其他商戶看到了。建軍立刻安排團隊做資料加密優化,把使用者資料從
“明文儲存”
改成
“aes
加密儲存”,還加了
“商戶許可權隔離”,確保每個商戶隻能看到自己的使用者資料。
方案剛定好,張昊就找上門來,手裡拿著份社交產品的進度表:“李總,你們怎麼又私自改功能?小林說你們在做資料加密,這得停了
——
社交產品現在缺人手,那兩個寫加密程式碼的,得調去做分享功能,使用者急著用呢。”
“資料加密不能停!”
建軍立刻反駁,“商戶已經反映資料泄露了,再拖下去,他們就要退網了!而且加密程式碼都是現成的,改改就能用,不耽誤時間。”
“怎麼不耽誤?”
張昊提高了聲音,“現在社交產品的分享按鈕有
bug,使用者點了沒反應,那兩個程式設計師最懂前端,必須調過去!資料加密有什麼用?使用者根本不關心,商戶就是小題大做!”
兩人的爭執引來了其他同事的圍觀,張總聽到聲音,也走了過來。“怎麼回事?”
他皺著眉問。
張昊搶先開口:“張總,李總非要做資料加密,把做社交的人手都占了,現在分享功能出
bug,使用者投訴,再不改,就要流失使用者了!”
“不是這樣的!”
建軍急忙解釋,“資料泄露會讓商戶失去信任,比社交
bug
更嚴重,而且我們隻用兩個人,三天就能做完加密,不影響社交進度。”
張總沉默了幾秒,看了看手錶,最終說:“先聽張經理的,把人手調去做社交
bug,資料加密緩一緩,等社交產品上線了再說。商戶那邊,你們先安撫一下,就說正在優化,很快好。”
“可是張總……”
建軍還想爭辯,卻被張總打斷:“就這樣定了,社交產品要趕在競品前上線,不能耽誤。”
張昊得意地看了建軍一眼,轉身帶著小林走了。研發部裡,同事們都低著頭,沒人說話。建軍站在原地,腰上的疼痛突然加劇,他扶著桌子,才勉強沒倒下去。小吳遞過來一杯熱水,小聲說:“李總,彆跟他置氣,不值得。”
建軍接過水杯,指尖觸到冰涼的杯壁,心裡更涼。他想起自己做北鬥晶片時,團隊裡沒人會因為
“風口”
放棄
“穩定”,沒人會把
“資料安全”
當成
“小題大做”。那時候,技術是底線,是信仰;可現在,在資本和風口麵前,技術好像成了可以隨意犧牲的
“成本”。
晚上回家,秀蘭看出他臉色不對,端來熱敷包,幫他敷在腰上:“是不是又跟張昊吵架了?”
建軍沒說話,隻是搖了搖頭。他看著窗外的夜色,想起白天張總的和稀泥,想起張昊的得寸進尺,想起商戶焦急的反饋,突然覺得自己堅持的
“技術信仰”,在現實麵前像個笑話。他做了十幾年技術,從北鬥晶片到物聯網終端,一直以為
“把技術做紮實,就能站穩腳跟”,可現在才發現,在職場博弈和資本規則麵前,紮實的技術,有時候連一句
“先緩一緩”
都扛不住。
秀蘭摸著他的後背,輕聲說:“要是太累,就彆做了,咱們回老家也能過。”
建軍閉上眼睛,心裡第一次生出一絲動搖
——
或許,這座城市的光,終究照不進他的
“技術信仰”
裡;或許,他真的該想想,除了妥協和堅持,還有沒有彆的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