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211章 深夜書房的“圖紙淚痕”
2011年春的深圳,淩晨1點的鐘聲剛過,窗外的街道早已沒了白日的喧囂,隻有零星的路燈還亮著,在樓下的柏油路上投下細長的光影。李建軍坐在書房的書桌前,後背的襯衫已經被潮熱的空氣浸出一片淺印,舊膝上型電腦的風扇還在“嗡嗡”低轉,螢幕上停留在“低功耗優化”章節的空白處——遊標閃了又閃,他的手指懸在鍵盤上,卻遲遲沒能落下。
“到底是哪款電容來著?”他揉了揉發酸的太陽穴,小聲嘀咕。寫這章時,他想把2008年那場“功耗攻堅戰”寫得再細致些——當時商戶反饋終端三天就要換一次電池,抱怨“換電池的錢比省的電費還多”,他帶著小吳、小陳在實驗室泡了整整一週,測了30種不同型號的電容,才找到價效比最高的那款。可現在,他隻記得電容的外形是貼片式,具體的型號和引數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文件裡的“測試資料記錄表”空著大半,像塊沒補好的補丁。
建軍推開椅子,蹲下身,拉開書桌最下麵的抽屜——裡麵藏著一個鐵皮盒,是他從南方電子離職時帶出來的,跟著他搬了三次家,盒身已經鏽跡斑斑,卻被擦得乾乾淨淨。他開啟盒子,裡麵整齊地碼著當年的物件:有2007年第一版物聯網終端的晶片樣品(邊緣還留著焊接的錫點),有手繪的供電線路圖(用不同顏色的筆畫了修改痕跡),還有一遝泛黃的測試記錄紙,上麵記滿了密密麻麻的電流、電壓資料。
他的手指在紙堆裡翻找,突然觸到一張折疊的電路圖——展開來,是2008年測電容時畫的,右上角用藍色水筆寫著一行字:“李總,這款電容測試通過,功耗能降15%,小陳說以後再也不用熬夜測電容啦!”字跡歪歪扭扭,是小吳的筆體。
一瞬間,實驗室的場景突然湧進腦海:2008年的冬夜,實驗室的空調壞了,小吳裹著羽絨服,手裡舉著萬用表,哈著白氣報資料:“李總,104型電容,待機電流8.2ma!”小陳在旁邊記筆記,筆尖在紙上“唰唰”響,還不忘調侃:“要是再找不到,咱們就得抱著電容樣品過春節了!”當時他笑著說:“找不到就不放假,總能找到合適的。”最後測出那款能降15%功耗的電容時,三人還偷偷在實驗室吃了桶泡麵,慶祝“階段性勝利”。
可現在呢?小吳被調去創新業務部寫拉新文案,小陳跟著林記民做直播功能的測試,曾經熱鬨的團隊散了,隻剩下他一個人守著舊專案。建軍的視線慢慢模糊,一滴眼淚落在電路圖上,暈開了“15%”那幾個字。他趕緊用手背擦眼睛,卻越擦越濕——不是心疼自己,是心疼那些沒說完的技術方案,心疼小吳眼裡藏不住的委屈,心疼曾經一起拚過的日子,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樣。
“還沒睡啊?”書房門被輕輕推開,秀蘭端著一個白瓷杯走進來,腳步放得很輕,怕打擾他。她把杯子放在桌角,杯壁上還冒著熱氣,是溫好的牛奶:“剛才路過你書房,看見燈還亮著,給你熱了杯牛奶,墊墊肚子。”
建軍趕緊把電路圖摺好,塞進鐵皮盒,想掩飾泛紅的眼睛,卻被秀蘭看穿了。她沒追問,隻是從手機裡翻出一張照片,放在他麵前的鍵盤上——照片裡是一麵紅色的錦旗,上麵寫著“技術救星,商戶福音”,落款是“福田區福華社羣超市,2009年10月”。
“你還記得這個嗎?”秀蘭的聲音很輕,“當時這家超市快倒閉了,裝了咱們的終端後,客流多了三成,老闆娘特意送了這麵錦旗,還非要請咱們吃飯。”她指著照片裡的錦旗,“你看,這些都是你做的實事,不是沒用的‘舊業務’。把這些寫下來,能幫更多像老闆娘這樣的商戶,比在公司爭那些虛的強多了。”
建軍盯著照片,想起2009年老闆娘送錦旗時的樣子——她握著他的手,眼淚都快掉下來:“李工,要不是你的終端,我這店就真的撐不下去了,我兒子的學費都沒著落。”當時他覺得,再累都值。
他拿起牛奶,喝了一口,溫熱的液體滑過喉嚨,驅散了熬夜的乾澀。這時,他注意到電腦螢幕旁邊貼了張便簽,是李夢的字跡,娟秀又工整:“爸,今天資訊科技課,老師說‘能解決問題的知識最珍貴,比任何獎狀都有用’。你寫的書裡全是能解決問題的知識,肯定特彆珍貴!我把你的樣章拿給老師看,老師說想跟你借原稿參考呢!”
便簽的右下角,還畫了個小小的晶片,晶片旁邊寫著“加油”兩個字。
建軍摸著便簽上的字跡,心裡像被什麼東西暖了一下。他重新開啟鐵皮盒,翻出2008年的電容測試記錄紙——在最下麵一頁,終於找到了那行關鍵資料:“104型陶瓷電容,耐壓50v,容量100nf,終端待機功耗從8ma降至6.8ma,單台成本增加0.5元”。
他坐回電腦前,手指重新放在鍵盤上,這一次,沒有了猶豫。螢幕的光映在他臉上,他慢慢地、一字一句地敲下:
“2008年冬,我們團隊為解決物聯網終端‘耗電快’的問題,在實驗室測試了30種不同型號的電容。其中104型陶瓷電容(引數:耐壓50v,容量100nf)表現最優——將終端待機功耗從8ma降至6.8ma,降幅達15%,且單台終端的電容成本僅增加0.5元,遠低於商戶每月節省的電池費用(按每月換2次電池,每次5元計算,商戶每月可省10元)。
當時負責測試的小吳在電路圖上寫下‘功耗能降15%’,我們都以為這是‘小進步’,後來才發現,正是這個‘小進步’,讓20家瀕臨倒閉的社羣商戶,因為終端續航改善、客流增加,慢慢活了下來。
技術的價值,從來不是看有多炫酷,而是看能幫彆人解決多少實實在在的問題。”
敲完這些字,建軍長長舒了一口氣,感覺心裡的堵得慌的地方,終於通了。他抬頭看向窗外,天邊已經泛起一絲魚肚白,新的一天快要來了。書桌上,牛奶還冒著餘溫,李夢的便簽貼在螢幕旁,鐵皮盒裡的電路圖安安靜靜地躺著——這些細碎的溫暖,像一束束微光,照亮了他深夜裡的迷茫,也讓他更加確定:不管職場多冷,不管彆人怎麼說,他都要把這本書寫下去,把這些能解決問題的技術經驗,留給更多需要的人。
他儲存好文件,關掉電腦,起身走出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