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215章 樣書到手的“指尖溫度”
2011年5月的深圳,一場梅雨剛過,空氣裡還帶著潮濕的暖意。建軍剛從公司回來,就看見小區保安室的大爺朝他揮手:“李工,你的快遞,北京寄來的,看著像書!”
他快步走過去,接過那個印著“電子工業出版社”logo的紙箱——箱子不大,卻沉甸甸的,邊角被快遞磨得有點變形,卻絲毫沒影響他心裡的期待。他抱著紙箱往家走,腳步比平時快了半拍,懷裡的重量像是帶著某種真實的確認,讓他想起幾個月前在樓梯間接到王編輯電話時的激動,又多了幾分踏實。
推開家門,秀蘭正在客廳晾衣服,李夢趴在書桌上寫作業,聽見開門聲,兩人同時抬頭。“爸,是不是出版社寄書來了?”李夢扔下筆,跑過來扒著紙箱,眼睛亮晶晶的。
“應該是,你輕點拆,彆把書劃壞了。”建軍把紙箱放在茶幾上,找了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剪開膠帶。膠帶撕開的“刺啦”聲裡,十本深藍色封麵的書露了出來——封麵用燙銀字型印著書名《物聯網終端實戰:從硬體到網際網路》,下方的作者欄清晰地寫著“李建軍”,旁邊還印著一個小小的終端圖示,和他當年設計的第一版終端幾乎一模一樣。
建軍拿起一本,指尖輕輕摩挲著封麵——紙質是啞光的,帶著細微的顆粒感,不像平時看的雜誌那麼光滑,卻格外有分量。他把書舉起來,對著光看,燙銀的書名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突然覺得眼眶有點發熱——這不是電腦螢幕上的文件,不是列印紙的草稿,是真正的“書”,是他熬了無數個深夜,翻遍了三年的舊圖紙,被拒了兩次後,終於成型的心血。
“爸,快翻開看看!”李夢拉著他的胳膊,語氣裡滿是急切。
建軍深吸一口氣,慢慢翻開扉頁——上麵印著他寫的序言,最後一句是:“謹以此書,獻給所有在硬體與網際網路之間摸索的同行,獻給每一個用技術解決問題的普通人。”
翻到第1章“硬體選型的12維法則”,裡麵夾著他掃描進去的晶片對比表,表格裡“深圳華星晶片”那一行,還用紅色字型標注了“城中村首選,抗乾擾強”,這是他當年跟12家供應商談判後總結的經驗,如今白紙黑字印在書裡,像是給過去的自己一個交代。
翻到第3章“高並發危機的硬體冗餘解法”,他停住了——頁麵中央是他手繪的伺服器架構圖,旁邊用小字標注著:“2008年10月,600家商戶同時線上導致伺服器崩潰,此為臨時應急方案,適閤中小商戶低成本複用,需注意每台伺服器負載不超過50%。”
一瞬間,2008年那個冬夜的場景突然湧進腦海:實驗室裡的空調壞了,小吳裹著羽絨服,手裡舉著萬用表報資料,聲音凍得發顫;小陳趴在桌上記筆記,寫著寫著就睡著了,頭歪在鍵盤上,螢幕還亮著監控資料;他自己則盯著伺服器後台,眼睛熬得通紅,直到淩晨三點,雙伺服器分流成功,監控資料裡的“請求失敗率”從80%降到0,三個人纔敢坐在地上,分吃一桶涼掉的泡麵。
“當時小吳還說,以後再也不想熬夜測伺服器了。”建軍輕聲說,手指拂過圖紙上的線條,像是能摸到當年的溫度。
“小吳哥哥現在還寫文案嗎?”李夢湊過來,看著書上的架構圖,“要是他看到你寫的書,肯定很開心。”
建軍點點頭,心裡卻有點發酸——小吳現在在創新業務部,每天寫拉新段子,上次在茶水間遇到,想說幾句話,張昊卻在旁邊催他“趕緊去發qq空間,彆耽誤進度”,小吳隻能匆匆點點頭,就跟著走了。他不知道,小吳會不會看到這本書,會不會想起當年一起拚過的日子。
“我去給王姐送一本,她上次還問起書的事。”建軍拿起一本樣書,揣在包裡,“順便問問她最近終端用得怎麼樣。”
王姐的超市就在小區門口,建軍走進去時,她正在收銀台掃碼結賬。看到他來,王姐立刻放下掃碼槍,笑著迎過來:“李工,稀客啊!快坐,是不是我這終端又要維護了?”
“不是,給你送個東西。”建軍把樣書遞過去,指尖還留著封麵的粗糙觸感,“我寫的書,剛收到樣書,裡麵有終端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比如訊號弱、耗電快這些,你以後遇到問題,不用總等我來,按書裡的步驟就能排查。”
王姐雙手接過書,眼睛先落在作者欄的“李建軍”上,又慢慢翻開,翻到第6章“常見bug的排查流程圖”時,突然停住,指著“訊號弱排查步驟”那頁:“哎呀,這可太及時了!上週我這終端就斷過兩次網,當時還想給你打電話,後來又自己好了,我正擔心下次再出問題呢!你看這步驟,先查天線接觸,再調gprs模組引數,寫得這麼清楚,我這種不懂技術的也能看明白!”
她趕緊找了塊乾淨的抹布,把書封麵擦了擦,放在收銀台最顯眼的位置,還特意擺了個小支架:“我得把它放在這兒,一來方便我看,二來其他商戶來買東西,我也給他們看看——咱們做小生意的,就怕終端出問題耽誤事,有你這本書,心裡就有底了!”
有個買醬油的阿姨湊過來看:“王姐,這書有用嗎?我兒子開水果店,也裝了這終端,上次出問題,修了好幾天。”
王姐立刻說:“肯定有用!這是李工寫的,他就是做終端的,懂行!”
從超市出來,夕陽已經西斜,把街道染成暖黃色。建軍掏出手機,拍了張收銀台上的樣書發給周老,附了句:“周老,樣書剛到,先給您寄一本,您幫忙看看還有沒需要補充的細節。”
周老很快回複:“好!你這書能出版,我比你還高興,等收到了我仔細看,咱們技術人就得把經驗傳下去!”
回到家,秀蘭正在翻另一本樣書,手裡拿著筆,在“商戶溝通技巧”那章畫了不少圈:“你寫的‘聽需求彆急於反駁’,太對了!上次我跟菜市場張阿姨聊天,她說‘終端不好用’,其實是嫌操作麻煩,要是當時直接說‘終端沒問題’,她肯定不高興。你這書不僅幫技術人,還幫我們這些跟商戶打交道的呢!”
李夢則把樣書放進書包裡,還特意用書皮包了起來:“明天我要帶去學校給資訊科技老師看,老師之前還問我你書稿的進度呢,現在終於出書了!我還要跟同學說,我爸爸寫的書,能幫商戶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天上班,建軍把一本樣書放在辦公桌的角落,旁邊貼著李夢畫的水彩畫——畫裡的終端螢幕亮著,和書封麵上的圖示遙遙呼應。上午十一點多,張昊拿著一份“社交電商拉新方案”從創新業務部出來,路過建軍工位時,腳步頓了頓——他的目光先掃過書的封麵,又落在作者欄“李建軍”三個字上,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隨即又舒展開,嘴角勾起一抹譏誚的笑,卻沒說話,徑直走向陳總的辦公室。
建軍抬頭時,剛好看到張昊的背影,他低頭看了看書封上的名字,又摸了摸李夢的畫,心裡突然很平靜——張昊認不認可不重要,王姐的期待、周老的支援、家人的驕傲,還有那些可能會因為這本書少走彎路的技術人,已經讓他找到了比職場認可更重要的價值。
他翻開樣書,在扉頁上輕輕寫下:“2011年5月,樣書到手,願這字裡行間的溫度,能溫暖每一個摸索的同行。”
陽光透過百葉窗落在書頁上,那些帶著墨香的文字,像是在無聲地告訴他:所有的堅持,終會有回響;所有的用心,終會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