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無聲 第220章 雙重處境的“內心叩問”
週三清晨,深圳的陽光剛爬上樂居研發部的窗台,建軍就收到了一封陌生郵件。發件人是“深圳智慧家居科技公司-技術部”,標題寫著“致李建軍老師的感謝信”。他揉了揉剛睡醒的眼睛,點開郵件,一行行文字像暖流淌過心底:
“李老師您好!我是深圳智慧家居科技公司的技術工程師小林,上個月買了您的《物聯網終端實戰》,按書裡‘硬體選型的12維法則’,把我們公司終端的晶片換成了深圳華星hx-08型,還優化了供電線路——現在終端成本降了20%,待機時間從3天延長到7天,老闆給我漲了3000塊工資!之前我們走了很多彎路,花了幾萬塊測試都沒解決的問題,您書裡的一句話就點透了。想請教您,能不能擔任我們公司的技術顧問?月薪2萬,時間靈活,不影響您本職工作。”
郵件末尾附了公司地址和聯係人電話,還有一張終端成本對比表,紅色字型標注著“優化後節省成本:20.3%”。建軍盯著螢幕,手指輕輕劃過“月薪2萬”這幾個字——還比他在樂居的薪資高,而且“時間靈活”,意味著他能繼續兼顧物聯網終端的維護。
他還沒來得及回複,手機又震動起來,是另一家做智慧鎖的公司發來的資訊:“李老師,我們老闆看了您的書,想請您做技術顧問,主要幫我們解決智慧鎖和物聯網平台的對接問題,月薪1.8萬,每月隻需要來公司兩次,您看方便聊聊嗎?”
窗外的陽光透過百葉窗,在鍵盤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建軍握著手機,心裡湧起一陣複雜的情緒——有欣慰,自己的經驗真的幫到了彆人;有猶豫,這些邀請是離開樂居的好機會,可他真的能放下那些商戶嗎?
“李工,你到我辦公室來一下。”張昊的聲音突然從門口傳來,打斷了他的思緒。建軍抬頭,看見張昊靠在門框上,手裡拿著一張調崗通知,臉上沒什麼表情。
他跟著張昊走進小會議室,張昊把調崗通知放在桌上,推到他麵前:“小王被調到創新業務部了,幫我們做社交電商的使用者畫像,那邊缺人手。物聯網這邊就你一個人,你經驗豐富,600家商戶的維護肯定能搞定,不用我多操心吧?”
“小王調走了?”建軍拿起通知,上麵寫著“因業務發展需要,實習生王某某調至創新業務部,即日起生效”,簽字欄裡已經有了陳總的簽名。他心裡一沉——小王是物聯網團隊最後一個人,跟著他學了半年,已經能獨立處理簡單的終端故障,現在被調走,意味著所有維護工作都要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從排查故障到上門維修,再到資料整理,連個搭手的人都沒有。
“陳總知道嗎?”建軍抬頭問,語氣裡帶著一絲期待——他希望陳總能考慮到維護壓力,至少跟他商量一下。
“陳總已經批了,”張昊靠在椅背上,手指敲著桌麵,語氣帶著敷衍,“你也知道,創新業務是公司重點,投資方馬上要來考察,人手緊張。物聯網這邊都是舊專案,沒什麼大事,你一個人肯定能應付。”
“600家商戶,要是同時出故障,我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建軍把通知推回去一點,試圖解釋,“上次福田區三家商戶同時反饋訊號問題,我和小王分著去,才趕在下班前解決,現在……”
“哪有那麼多‘同時故障’?”張昊打斷他,站起身準備走,“真要是忙不過來,再跟我說。我還有事,先走了。”
看著張昊的背影,建軍握著調崗通知的手指慢慢收緊,紙張邊緣被捏得發皺。他想起剛才收到的顧問邀請,想起書裡那些被認可的經驗,再對比眼前的處境——在公司,他的技術被當成“舊業務的累贅”,連最後一個下屬都被調走;在外麵,他的經驗被當成“寶藏”,有公司願意花高薪請他做顧問。這種反差,像一根刺,紮在心裡隱隱作痛。
回到工位,小王正收拾東西,桌上的終端樣品、測試工具被裝進紙箱,他臉上帶著不捨:“李總,我不想調走,我還想跟著您學修終端……可張經理說,要是我不去,就不讓我轉正。”
建軍拍了拍他的肩,沒說話——他知道小王的難處,一個剛畢業的實習生,轉正名額比什麼都重要。他幫小王把紙箱搬到創新業務部,看著小王坐在滿是“社交電商”報表的工位上,像個格格不入的陌生人,心裡更不是滋味。
空蕩蕩的物聯網工位區,隻剩下他一個人的桌子,牆上李夢畫的水彩畫格外顯眼——畫裡的男人舉著晶片,小火車沿著訊號線條跑,旁邊寫著“爸爸的晶片能找路”。建軍坐在椅子上,翻出手機裡的讀者郵件,又想起王姐說的“你的書幫我省了維修費”,第一次認真思考“離開樂居”這幾個字。
離開的話,他能拿到更高的薪資,能做更受認可的工作,不用再看張昊的臉色,不用再被當成“邊緣人”;可要是離開,這600家商戶怎麼辦?王姐的超市、福田區的社羣便利店、羅湖的早餐店……他們的終端都是他親手裝的,出了問題習慣找他,要是他走了,沒人懂這些舊終端的脾氣,沒人知道怎麼快速排查故障,商戶們可能又要麵臨“終端失靈、生意受影響”的困境。
“不能走。”他小聲對自己說,手指拂過桌上的終端樣品——機身側麵的磨損痕跡,是上次幫早餐店老闆修機器時蹭的,老闆還塞給他兩個熱包子,說“李工,辛苦你了”。這些細碎的溫暖,讓他沒辦法輕易轉身。
傍晚,同事們都下班了,建軍還坐在電腦前。他開啟社交電商的後台——之前做係統對接時,他留了個基礎檢視許可權,沒來得及注銷。螢幕上,刷後的“20%留存率”格外刺眼,而真實的留存率日誌裡,數字還是停留在4.8%;商戶投訴列表裡,新增了8條“抽成與顯示不符”的反饋,其中一條是王姐寫的:“終端顯示抽成12%,實際扣了15%,問客服也沒回複,到底怎麼回事?”
他心裡隱隱不安——資料造假像個定時炸彈,遲早會爆炸。他點開截圖工具,把真實留存率、投訴記錄、抽成資料的對比圖一一儲存,存進加密資料夾,又把之前錄的張昊讓改資料的錄音也放進去。他不知道這些東西以後能不能用上,但至少,能證明他提醒過,能守住自己作為技術人的底線。
晚上回家,秀蘭正在廚房燉排骨湯,香味飄滿了客廳。李夢趴在桌上,幫他整理讀者寄來的感謝信,已經按“技術問題”“合作邀請”分好了類。
“今天怎麼回來這麼晚?”秀蘭端著湯出來,看見他臉色不好,遞給他一碗湯,“是不是在公司受委屈了?”
建軍接過湯,喝了一口,溫熱的液體緩解了心裡的壓抑。他把小王被調走、收到顧問邀請的事說了,還有自己的糾結。
秀蘭坐在他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要是做得不開心,就離開。你的書能幫到彆人,去哪裡都有價值,不用在一棵樹上吊死。那些商戶要是真需要你,就算你不在樂居,他們也會找你幫忙的。”
李夢也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爸,我支援你!”
建軍看著母女倆的笑容,心裡暖暖的。他走到書房,拿起桌上的樣書,指尖摩挲著封麵的“李建軍”三個字。書裡夾著李夢的作文,那句“技術的價值不是當經理,是幫彆人解決問題”格外醒目。
他突然明白,自己糾結的不是“離開還是留下”,而是“怎麼守住技術的溫度”。不管在不在樂居,隻要他還能幫商戶解決問題,還能把經驗傳給需要的人,他的價值就不會消失。
夜色漸濃,書房的燈還亮著。建軍開啟電腦,給智慧家居公司回複郵件:“感謝貴公司的認可,我可以擔任技術顧問,但時間需要調整,每月隻能抽兩天時間,主要幫貴公司解決硬體選型和物聯網對接問題。”然後,他開啟商戶名單,開始整理下週的維護計劃——王姐的超市要檢查訊號模組,福田區的便利店要更換電池,羅湖的早餐店要優化資料同步……每一個名字後麵,都記著他們的終端型號和常見問題。
窗外的月光透過窗戶,落在書桌上,照亮了樣書和商戶名單。建軍知道,接下來的路可能會很難走,可能要一個人扛下所有維護壓力,可能要看著創新業務的危機爆發,可能還要麵對更多的冷遇。但他不後悔——他的“技術餘溫”,不僅要溫暖自己,還要守住那些信任他的人,哪怕前路漫漫,隻要有這束微光,就值得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