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09:我為財富之王 > 第二百零八章 技術,民主,文明,未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09:我為財富之王 第二百零八章 技術,民主,文明,未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與魔鬼做交易?”勞倫特震驚地問。

“當魔鬼已經在你客廳時,假裝它不存在纔是真正危險。”勒布朗冷靜回應。

舒爾茨展示了一組資料:“深瞳的‘牧羊人’係統每日處理的資料量相當於整個歐盟機構一個月的總和,它的決策速度比任何民主程式快幾個數量級,問題不是我們是否喜歡深瞳,而是效率與民主之間是否存在本質衝突。”

“效率?”勒布朗尖銳反問道:“希特勒的集中營也很高效!沒有民主製約的效率是暴政的加速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最近還強調,聯合國的權威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對於應對當前挑戰至關重要。”

舒爾茨不為所動:“當你的房子著火時,你是先組織民主委員會討論救火方案,還是直接拿滅火器?全球挑戰如氣候變化、疫情傳播,都需要更高效的應對機製。”

“所以我們應該用技術威權主義取代民主?”勞倫特質問。

“或許我們需要民主的新形式,”舒爾茨提出:“基於實時資料反饋和演算法輔助決策的民主3.0,深瞳展示了技術可能性,我們的任務是為它注入民主靈魂。”

隨著討論深入,漸漸轉向軍事領域。

勒布朗指出:“深瞳的無人機蜂群成本僅相當於一架傳統戰機,卻能摧毀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裝甲部隊,這不僅改變戰爭形式,更挑戰國家壟斷暴力的根本屬性。”

“歐盟是否應該建立自己的‘深瞳’?”主持人問。

勞倫特搖頭:“模仿深瞳意味著放棄我們的價值觀,歐洲應該發揮軟實力優勢,主導製定全球技術倫理標準。”

“標準?”舒爾茨嗤之以鼻,冷聲說道:“當無人機在你頭頂盤旋時,標準毫無意義,歐盟報告自己也指出,需要在新技術研發應用方麵跟上步伐,我們需要的是技術主權,而非更多文書工作。”

勒布朗提出折中方案:“短期內,歐洲需要與誌同道合夥伴合作,中國一直強調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或許是可以借重的力量;長期看,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主權概念本身,在保持核心價值的同時,適應技術現實。”

辯論接近尾聲,主持人問及最深層問題:這對西方文明意味著什麼?

勒布朗的回答沉重:“我們正處於文明拐點,允許私營實體擁有戰爭權力,無異於社會契約的自殺,我們必須劃定紅線,哪些權力永遠不能外包給非民主實體。”

舒爾茨則持不同觀點:“文明進步一直伴隨著權力轉移,從教會到國家,從國家到國際組織,現在可能到技術實體,問題不在於阻止變化,而如何引導變化方向。”

勞倫特試圖總結:“或許答案在於融合——吸收深瞳的技術效率,但堅持民主問責,建立具有技術效率的民主治理新模式,歐盟若能平衡效率與民主、創新與監管,就能為人類指明第三條道路。”

當主持人結束討論時,沒有簡單結論,隻有更深層的問題懸在空中,歐洲的憂慮不僅是地緣政治的,更是生存哲學的,在深瞳代表的新世界裡,舊地圖已無法指引方向,而新地圖尚未繪製。

演播室燈光暗下,但歐洲乃至全球的這場辯論,才剛剛開始。

北京戰略會議。

當無人機蜂群遮蔽克什米爾天空時,北京一間密閉會議室內,一場關乎國家安全的激烈辯論正在上演。

北京,某戰略研究機構地下會議室,長條桌中央的投影上,深瞳無人機蜂群摧毀印度陣地的畫麵一遍遍重放。

棱角分明的作戰示意圖上,紅色箭頭標示出深瞳c4isr係統的資訊流向,如同一張覆蓋全球的神經網路。

研究員李明博士指向投影:“重點從來不是那些無人機本身,而是背後的c4isr係統。”

他敲擊鍵盤,調出係統結構圖,沉聲說道:“深瞳已經實現了從發現到摧毀的完美閉環,即使在極端複雜的電磁環境下,他們的決策速度仍然快得驚人。”

他環顧與會者:“我們的防空反導體係,是為傳統戰爭設計的,麵對這種飽和式低空慢速小目標攻擊,預警時間被壓縮到近乎為零,更可怕的是,他們似乎破解了ooda迴圈的終極密碼。”

研究員張濤接過話茬,語氣嚴肅:“關鍵是‘牧羊人’ai係統,根據有限情報顯示,它能夠協調數萬單元進行協同作戰,其演算法迭代速度超越人類理解範疇,不破解或壓製它,我們就會和印度一樣,有力使不出。”

年輕的研究員陳雅提出不同看法:“我們是否高估了‘牧羊人’?再先進的ai也依賴資料,如果能切斷其資料鏈,或者注入欺騙性資訊——”

“幼稚!”李明打斷道:“‘牧羊人’采用的是分散式認知架構,切斷一個節點,其他節點會自動補位,它可能已經預測到了我們此刻的討論內容。”會議室頓時一片寂靜。

張濤站起身,調出全球地圖,上麵標注著深瞳的已知據點:“二長老要求我們儘快拿出應對方案雛形,我認為當務之急是發展我們自己的‘牧羊人’,在人工智慧領域迎頭趕上。”

“跟風永遠是第二!”一直沉默的研究員王建軍拍案而起,沉聲說道:“我們應當發揮自身優勢,發展非對稱打擊能力;比如,深瞳依賴太空資產,我們可以強化反衛星能力;他們依賴能源網路,我們可以開發電網攻擊手段。”

陳雅搖頭:“這種以暴製暴的思維,隻會導致人類文明的倒退,我們應當尋求技術倫理的製高點,聯合國際社會,製定ai軍事應用規範。”

“規範?”李明冷笑道:“當深瞳的無人機在你頭頂盤旋時,倫理規範能提供保護嗎?我們必須麵對現實,威斯特伐利亞體係正在崩塌,民族國家壟斷暴力的時代可能終結。”

會議陷入僵局,投影儀的光束在煙霧中搖曳,映照出每個人臉上的憂慮。

張濤調出一份加密報告:“‘牧羊人’的可怕之處在於其群體智慧模式,它不像傳統指揮係統,沒有明確的中心節點,更像是一個分散式大腦,每個單元既是執行者也是決策者。”

他展示了一段模擬視訊:無人機群如同自然界的鳥群般流動,遇到乾擾後迅速自我重組。

“這就是‘牧羊人網格’策略的精髓——自適應、自癒合、自進化。”王建軍指出關鍵問題:“任何係統都有弱點,‘牧羊人’依賴大量資料通訊,我們可以針對這一點開發定向能武器,癱瘓其通訊鏈路。”

“然後呢?”李明反問道:“深瞳已經展示了在網路中斷情況下,‘牧羊人’仍能通過預設演算法自主運作的能力,傳統電子戰手段效果存疑。”

陳雅提出一個大膽設想:“如果無法從外部擊敗‘牧羊人’,是否可以考慮從內部瓦解?比如,通過演算法滲透,在其決策邏輯中植入隱藏漏洞。”

討論持續到深夜,會議室牆上的白板寫滿了各種方案和反駁意見。

李明總結各方觀點後,提出一個三層應對架構:“短期,我們需要強化傳統防禦,開發針對低慢小目標的探測和攔截手段;中期,重點發展ai對抗技術,特彆是在演算法戰領域;長期,必須進行軍事理論革命,重新思考資訊化智慧化戰爭形態。”

張濤補充關鍵一點:“所有這一切的前提,是確保我們自己的c4isr係統在遭受首輪打擊後仍能生存和運轉,深瞳的首輪攻擊必然針對我們的眼睛和耳朵。”

王建軍最後提醒大家一個更深的憂慮:“即使我們在技術上趕上了深瞳,還有一個根本問題——嚴飛是誰?他背後還有什麼?我們麵對的可能不隻是技術優勢,而是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態。”

會議室再次陷入沉默,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毛骨悚然的可能性。

當會議結束,研究員們走出地下室時,北京的天空已泛起晨曦,他們帶著更多問題而非答案離開,但一個共識已經形成:麵對深瞳帶來的正規化革命,舊有的思維模式必須被拋棄。

新一天的開始,對於普通人來說隻是又一個平常的早晨,但對於這些戰略研究者而言,人類文明正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而他們的選擇,可能決定未來百年的世界格局。

深瞳的陰影已經投下,而應對之道,仍在迷霧中摸索。

最初的爆炸性新聞熱度,如同海嘯第一波巨浪,猛烈衝擊後看似緩緩退去,留下了一片狼藉而又異常寂靜的海灘。

然而,全球各地的新聞編輯部裡,彌漫的並非劫後餘生的慶幸,而是一種更深的、黏稠的不安,主編們不再是咄咄逼人地指揮報道,而是圍在螢幕前,壓低聲音,反複追問著幾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那段視訊……最初的攻擊畫麵,是誰提供的?”

cnn夜班主編揉著布滿血絲的眼睛,問著他的資深製片人,沉聲說道:“我們查了ip,繞了七八個伺服器,最終指向一個……不存在的空殼公司,這像是有人親手把包裹放在了我們家門口。”

“深瞳那份宣告,”

bbc國際新聞編輯指著那篇措辭冷靜得像學術報告的文字:“它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炫耀?是警告?還是……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溝通方式?他們似乎根本不在乎我們如何解讀。”

最讓人脊背發涼的問題是:“下一個會是誰?”

這句話很少被大聲說出來,卻寫在每個資深媒體人交換的眼神裡。

深瞳挑選印度作為展示實力的物件,是隨機嗎?還是某種地緣政治的精準計算?那些曾經對深瞳發出過強硬聲音的國家,其首都的政府官員們,今晚是否還能安然入睡?

網路世界的喧囂也開始變質,最初的獵奇、玩梗、站隊互噴,熱度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聲的寒意。

普通網民關掉吵鬨的辯論視訊,在深夜的寂靜中,一種切實的擔憂浮上心頭。

一位柏林的軟體工程師在購物車裡新增了額外的罐頭和淨水片,雖然他自己也覺得這很可笑,但手指還是不由自主地點選了“確認”。

一位東京的年輕母親,在哄睡孩子後,看著窗外璀璨但陌生的城市燈火,第一次對“安全”這個詞產生了懷疑。

一位巴西的農場主,在廣袤的田野間,抬頭望向星空,擔心那寂靜的夜空中,是否也懸浮著看不見的、屬於深瞳的“眼睛”。

專家們依然在電視和網路上滔滔不絕,但他們的分析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可能”、“或許”、“據推測”。

那個曾經看似穩固的、由民族國家、國際法和明確規則構成的世界圖景,突然變得模糊不清,專家們賴以分析的框架,在深瞳這種前所未有的現象麵前,顯露出裂痕。

世界沒有立刻陷入混亂,股市在短暫暴跌後有所回升,街道上車流依舊,人們照常上班、上學,但一種無形的不確定性,像一種高傳染性的低毒性病毒,悄無聲息地通過光纖和電波,感染了全球社會的每一個細胞。

它不引發高燒和咳嗽,而是緩慢侵蝕著信任的基石、對未來的預期以及個體對自身命運的掌控感。

人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權力格局正在發生一場地殼板塊級彆的挪移,這種挪移不是發生在報紙頭版或聯合國講壇上,而是發生在看不見的伺服器集群裡,在加密的程式碼行間,在一種超越人類理解速度的演算法決策中。

個體彷彿站在正在裂開的大地上,感到自己渺小如塵,隻能被動地等待新地貌的形成。

深瞳,這個名字不再僅僅代表一個神秘、強大的組織,它變成了一個空洞的容器,不同的人向其中投射了自己最深的恐懼或最狂熱的期望。

對一些人,它是毀滅秩序的惡魔;對另一些人,它是掃除腐朽的天啟;對絕大多數人,它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象征著不可預測卻又無法抗拒的未來。

這個世界,正式步入了充滿資訊迷霧的“深瞳紀元”,而真正的風暴,或許才剛剛在迷霧深處積聚力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