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8開局退婚白眼狼,獨寵七個姐姐 第57章 修路大計
-
七月中旬,驕陽似火。青山村的打穀場上,堆滿了剛完工的竹筐,整整一千個,在陽光下閃著油亮的光澤。
”十五天!才十五天就完成了!”王支書激動的鬍子都在顫抖,“老八,你這兩個工具真是神了!”
林書明擦了擦汗:“主要是大家齊心協力。要不是大家這麼賣力,光有工具也不行。”
大姐林秀蘭正在做最後的質檢:“998、999、1000!正好一千個,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質量怎麼樣?”林書明問。
”都合格!“大姐自豪地說,”用了分篾器後,篾條粗細一致,編出來的筐個個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七姐林秀娟拿著賬本走過來:“老八,我算過了。這批訂單,材料成本200塊,人工費300塊,總成本500塊。收入1000塊,淨利潤500塊!”
”500塊!”在場的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這可是一筆钜款啊!“李大柱感歎。
”是啊,”張鐵牛說,“以前在生產隊乾一年,也分不到50塊。”
林書明清了清嗓子:”現在說說分配的事。參與生產的50個人,每人分6塊,共300塊。剩下200塊,其中100塊作為村集體基金,100塊用來修路。”
”修路?“大家都愣了。
”對,修路。”林書明認真地說,“從咱們村到鎮上的路,必須修了。”
王支書點頭:”確實該修了。上次張科長來收貨,車子陷在泥坑裡,推了半天纔出來。”
”不光是這個。”林書明說,”咱們以後生意越做越大,路不好,運輸就是大問題。貨運不出去,錢就賺不到。”
”可是修路要多少錢啊?”劉大嬸擔心地問。
”我找人打聽過了。”林書明說,”簡單修整,把大坑填平,陡坡削緩,再鋪點石子,300塊就夠了。加上之前的集體基金,咱們有400塊,足夠了。”
”那剩下的100塊呢?”有人問。
”留著應急。”林書明說,”萬一有什麼事,也有個準備。”
這時,遠處傳來汽車喇叭聲。大家扭頭一看,一輛解放牌卡車正艱難地開過來,車輪不時打滑,幾次差點陷進泥坑。
”是張科長!”七姐眼尖。
車子好不容易開到村口,張科長從車上下來,西裝都沾了泥:“這路真是太難走了!”
”張叔,辛苦了。”林書明趕緊迎上去。
張科長看到整齊擺放的竹筐,眼睛一亮:“這麼快就完成了?我還以為要一個月呢!”
”用了點新辦法,提高了效率。”林書明謙虛地說。
張科長繞著竹筐轉了一圈,不時拿起一個仔細檢視:“好!非常好!質量比以前更穩定了。”
他轉向林書明:”小林,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林書明把固定架和分篾器的事簡單說了說。
”有創新精神!“張科長豎起大拇指,”這就是咱們需要的!不光會乾活,還會動腦子改進。”
”張叔,貨都在這,您驗收吧。“大姐說。
張科長擺擺手:”不用驗了,我相信你們。”他從包裡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這是餘款,500塊,點點。”
七姐接過錢,仔細數了數:“冇錯,500塊。”
”對了,”張科長說,”省裡對你們的竹筐評價很高,準備再下一批訂單。這次是2000個,兩個月交貨,你們能接嗎?”
”2000個?”大家都驚呆了。
林書明冷靜地問:”張叔,價格還是老價格嗎?”
”不,這次漲價。”張科長說,”每個1塊2毛,2000個就是2400塊。”
”漲價了?”大姐不敢相信。
“你們的東西好,值這個價。”張科長說,“而且這次有特殊要求,要分三種規格,大中小各有不同。具體的我寫在紙上了。”
他遞過一張紙,上麵詳細寫著各種規格的尺寸要求。
林書明看了看:”張叔,這個訂單我們接了。保證保質保量完成。”
“好!”張科長拍拍林書明的肩膀,”我就知道你們行。”
裝完貨,張科長的車要走,結果剛開出村口,就陷進了一個大泥坑。
”推!大家一起推!”李大柱招呼著。
十幾個人圍著車子,喊著號子用力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車推出來。
張科長下車,看著泥濘的路,搖頭歎氣:“這路真是太糟了。要是下雨天,車根本進不來。”
”張叔,我們正準備修路呢。”林書明說。
”修路?”張科長眼睛一亮,”那太好了!需要幫忙嗎?”
”暫時不用,我們自己能解決。”林書明說,”等路修好了,您來收貨就方便了。”
送走張科長,林書明立刻召集村民開會。
”大家都看到了,路不修不行了。”林書明站在台上說,”今天張科長的車陷了三次,要不是大家幫忙,貨都運不走。”
”確實該修了。”王支書附和,”這條路已經幾十年冇修過了,坑坑窪窪的,下雨天更是寸步難行。”
”我提議,”林書明說,”立即啟動修路工程。先從最難走的幾段開始,逐步改善。”
”怎麼修?”陳大力問,”咱們又冇有修路的經驗。”
”我打聽過了。”林書明說,”鎮上有個工程隊,專門修路的。我們可以請他們來指導,主要的活咱們自己乾。”
”那要多少錢?”劉大嬸問。
”請人指導,50塊。”林書明算著賬,”買工具,鐵鍬、鋤頭、扁擔這些,50塊。石子、沙土這些材料,200塊。人工咱們自己出,不花錢。總共300塊。”
”300塊不少啊。”有人嘀咕。
”是不少,但值得。”林書明說,”路修好了,不光運竹筐方便。以後養雞賣雞,運豆芽,都需要好路。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我同意修路!”李大柱第一個舉手。
”我也同意!”張鐵牛跟著舉手。
很快,大部分人都舉起了手。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開始準備。”王支書拍板,“老八,這事你負責,需要什麼人手,隻管說。”
當天下午,林書明就帶著李大柱去了鎮上,找到了工程隊。
工程隊長是個四十來歲的漢子,姓陳,人稱陳工。聽說青山村要修路,很感興趣。
”從你們村到鎮上,五裡路,確實該修了。“陳工說,”不過你們隻有300塊,修不了水泥路,隻能簡單平整。”
”我們也冇想修水泥路。”林書明說,”就是把坑填平,坡削緩,鋪點石子,下雨天不陷車就行。”
陳工想了想:“這樣的話,300塊夠了。但有個條件,主要的活你們得自己乾,我們隻負責技術指導。”
”冇問題。”林書明爽快地答應。
”那我明天帶人去你們村看看,定個方案。“陳工說。
第二天,陳工帶著兩個技術員來到青山村,沿著村道仔細勘察。
”這段最難修。”陳工指著村口那段路,“坡度太陡,還有好幾個大坑。”
”那怎麼辦?”林書明問。
“削坡填坑。“陳工說,“把坡頂的土挖下來,填到坑裡。再從山上運些石頭,墊在底下,上麵鋪石子。”
他又指著另一段:”這裡地勢低,容易積水。要挖排水溝,把水引到旁邊的溪裡。”
一路走一路看,陳工詳細講解著每段路的修法。林書明拿著本子認真記錄。
”總的來說,“陳工最後總結,”工程不算大,但需要人多。至少要50個人,乾一個星期。”
”人手冇問題。“王支書說,”全村動員,彆說50個,100個都有。”
”那就好。“陳工說,”我建議分成幾個組。挖土組、運石組、鋪路組,分工明確,效率更高。”
”工具呢?”林書明問。
”鐵鍬、鋤頭、扁擔、籮筐,這些你們自己準備。“陳工說,”另外需要幾個夯土的石碾子,這個我可以幫你們借。”
談妥了方案,林書明立刻開始準備。
”大姐,你負責後勤,給修路的人準備飯菜。”
”四姐,你帶著護林隊的人負責運石頭。”
”五姐,你和豆芽組的人負責送水送飯。”
”六姐,你照看好雞,彆讓它們跑到工地上。”
”七姐,你負責記賬,每筆開支都要記清楚。”
大家分工明確,立刻行動起來。
傍晚,林書明站在村口,看著那條坑坑窪窪的土路。再過一個星期,這裡將變成一條平整的石子路。
”路通了,財就通了。”他自言自語。
王支書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老八,這幾個月,村裡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多虧了你啊。”
”叔,這是大家的功勞。”林書明謙虛地說。
”你就彆謙虛了。“王支書笑道,”冇有你的腦子和乾勁,咱們村還是老樣子。”
兩人正說著,遠處傳來歌聲。是剛領了工錢的婦女們,一邊往家走一邊唱著山歌。夕陽下,她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聽,“王支書說,”多久冇聽到這樣的歌聲了。”
林書明也笑了。是啊,生活有了盼頭,人們自然就有了唱歌的心情。
”明天開始修路,又是一場硬仗。”林書明說。
”怕什麼!”王支書豪氣地說,”咱們連竹筐生意都做起來了,修條路算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