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長白山上采參忙 第318章 參園奠基
曹大林將那幾根用生命和抉擇換來的、來自「坐佛參」的珍貴須根貼身藏好,如同懷揣著一簇微弱卻無比堅定的火種,踏著暮色回到了草北屯。他沒有聲張這次的獨自重返,也沒有立刻將那幾根參須示人。有些東西,需要埋在心底,等待合適的時機才能生根發芽。
然而,他帶回來的那種沉穩如山、目光更加堅定的狀態,卻無聲地感染著合作社的每一個人。尤其是當劉二愣子拄著棍子,逢人便繪聲繪色地講述曹大林如何捨命吸吮毒血救他,如何在那恐怖的三蛇環伺下毅然放棄百年參王時,曹大林在屯民心中的形象,已然超越了普通的村支書,帶上了一層傳奇般的色彩和令人信服的威望。
這股凝聚起來的人心和威望,正是啟動參園建設最需要的東西。
第二天一早,合作社的銅鐘再次被敲響,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社員們聚集在院子裡,發現氣氛與以往任何一次會議都不同。院子中央,攤開著那張精心繪製的參園規劃圖,旁邊還擺著幾個開啟的木箱,裡麵是曹大林托人多方奔走、好不容易從撫鬆地區采購回來的第一批優質參籽,顆粒飽滿,泛著健康的黃白色。最引人注目的,是曹大林放在圖卷旁的那個小小的、用油紙嚴密包裹的方包——那裡麵的東西,雖然大家還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但都能感覺到曹大林對其的珍視。
曹大林站在眾人麵前,左手依舊纏著厚厚的繃帶,但身姿挺拔,眼神清亮。他沒有過多的言語,隻是用力一揮手,聲音沉穩有力:「參園,今天,奠基!」
沒有豪言壯語,隻有這簡短的四個字,卻像一道明確的指令,瞬間點燃了所有人的熱情!
「乾!」
「早就等這一天了!」
「曹支書,您就吩咐吧!」
壓抑了許久的期盼和力量,在這一刻轟然爆發。在曹大林和曹德海、老會計等人的分工指揮下,草北屯合作社的男女老少,凡是能動彈的,幾乎全都投入到了這場開墾希望的戰鬥中。
建設分成了兩撥。一撥由曹德海和吳炮手帶領,主要是經驗豐富的老把式和體力好的青壯年,負責西溝那片規劃為林下參的區域。那裡的活計相對「粗放」,但要求眼力和對山林的瞭解。他們需要在不破壞原有椴樹林生態的前提下,清理掉過密的灌木和雜草,在有厚厚腐殖土、排水良好的緩坡上,按照一定的間距,小心翼翼地撒下那些金貴的參籽,模擬野山參的自然生長環境。這項工作需要耐心和細致,曹德海不時地吆喝著:「手輕點!彆傷了樹根!」「這邊,這邊腐殖土厚,撒密點!」「注意間距,彆擠著,給它們留足長大的空!」
另一撥,則由曹大林親自帶隊,主攻合作社院子後麵那片被規劃為池床參的向陽緩坡地。這裡的活計更繁重,是真正的「開荒」。需要將坡地平整成一層層階梯狀的參床,挖排水溝,搭建為參苗遮風擋雨的蔭棚。
現場熱火朝天。鎬頭、鐵鍬揮舞,撞擊著略帶凍層的土地,發出沉悶的「砰砰」聲;負責搬運石塊、木料的社員們喊著粗獷的號子,汗水順著古銅色的臉頰流淌,在初春的陽光下閃著光;婦女和半大的孩子們也沒閒著,她們負責運送茶水、擦汗的毛巾,以及準備晌午那頓格外豐盛的「大會餐」——大鐵鍋裡燉著合作社自己養的豬肉粉條,蒸籠裡冒著新苞米麵窩頭的熱氣,空氣中彌漫著飯菜的香味和泥土的芬芳,交織成一曲充滿生命力的勞動交響。
春桃和曲小梅,成為了這撥人馬中格外亮眼的風景。春桃心細,被曹大林安排負責參籽的保管和播種時的技術指導——她仔細核對著從撫鬆帶回來的技術資料,嚴格控製播種的深度和密度,那認真的模樣,彷彿在嗬護初生的嬰兒。而曲小梅,這個平日裡有些潑辣的姑娘,此刻卻展現出了驚人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她嗓門亮,腿腳勤快,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哪裡需要人手她就調配哪裡,哪裡的工具出了問題她立刻想辦法解決,儼然成了曹大林得力的左膀右臂,將後勤和人員排程安排得井井有條。
劉二愣子雖然傷還沒好利索,但死活不肯在家閒著,瘸著一條腿,非要跟著曹大林。曹大林拗不過他,就安排了個相對輕省又關鍵的活兒——看管和調配那批珍貴的楠竹竿和厚實的葦席,這些都是搭建蔭棚的主要材料。劉二愣子把這活看得比命還重,拄著棍子守在材料堆旁,眼睛瞪得像銅鈴,誰想多領一根竹竿都得經過他仔細盤問,生怕浪費了一星半點。
曹大林自己更是身先士卒。他左手不便,就主要用右手和肩膀。他搶著掄鎬頭刨開最硬的地塊,和年輕人一起抬起最沉的石頭壘砌參床的壩沿,爬上爬下地指導蔭棚的搭建角度,確保既能遮陽通風,又能穩固地抵禦山風。汗水浸透了他破舊的軍便服,繃帶下的傷口肯定又崩裂了,血跡隱隱滲出,但他彷彿渾然不覺,那雙眼睛始終明亮而專注,每一個指令都清晰果斷。
他的行動,就是最好的動員令。看到他帶著傷都如此拚命,還有誰肯惜力?就連屯裡幾個平日裡有些懶散、被趙福來蠱惑過心思的年輕人,此刻也都悶著頭,甩開膀子乾得汗流浹背,彷彿要將之前的迷茫和錯誤都用這汗水洗刷乾淨。
老會計也沒閒著,他搬了個小馬紮,坐在工地旁一個臨時搭起的涼棚下,麵前擺著小炕桌,上麵放著賬本、算盤和一疊疊票據。每一筆材料的支出,每一個臨時用工的登記,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他那劈裡啪啦的算盤聲,彷彿在為這火熱的勞動場麵打著精準的節拍。
整個草北屯,彷彿一個上緊了發條的機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高效而充滿激情地運轉著。往日那些因為孫二癩子、蘇曉曼帶來的陰霾和內部的不諧雜音,在這集體勞動的洪流麵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被衝刷得蕩然無存。
夕陽西下,將天邊染成一片絢麗的橘紅時,合作社後麵的緩坡已然大變樣。一層層整齊的參床雛形初現,如同給山坡披上了嶄新的梯田衣裳;支撐蔭棚的竹竿骨架已經立起了一大片,在夕陽下拉出長長的影子;排水溝也挖出了輪廓。雖然距離全部完工還早,但堅實的基礎已經打下,希望的輪廓清晰可見。
收工的鐘聲敲響,勞累了一天的社員們雖然渾身痠痛,泥汙滿身,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充實而充滿希望的笑容。他們三三兩兩地坐在田埂上、石頭上,喝著女人們遞過來的熱茶,抽著旱煙,看著眼前這片親手開墾出的土地,議論著、暢想著參苗破土、參園豐收的那一天。
曹大林站在最高的一層參床邊,俯瞰著這片浸潤了全屯人汗水的土地,俯瞰著那些疲憊卻興奮的鄉親們。晚風吹拂著他汗濕的頭發,帶著泥土和青草的氣息。他緩緩地從懷裡掏出那個油紙包,小心翼翼地開啟,露出了裡麵那幾根晶瑩微黃、蘊含著「坐佛參」靈性的須根。
他沒有說話,隻是用那隻完好的手,極其鄭重地、將其中兩根參須,埋入了腳下這片剛剛開墾的、混合著汗水與希望的沃土之中。
這個動作輕微而隱秘,幾乎沒有旁人注意到。
但他知道,這不僅僅是播種。這是一種信唸的植入,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他將從那株通靈參王身上領悟到的「舍」與「護」、「傳承」與「希望」,連同這具象的參須,一起種了下去。
他相信,隻要用心血澆灌,用規矩守護,這片參園,一定能如同那黑鬆林岩縫下的新苗一樣,茁壯成長,最終福澤整個草北屯。
夜幕降臨,合作社院裡飄出豬肉燉粉條的濃鬱香氣和眾人的歡聲笑語。曹大林最後看了一眼在暮色中靜靜躺臥的參園地基,轉身融入了那一片溫暖的燈火與人聲之中。
參園,終於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而未來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