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3:長白山上采參忙 第324章 秋收喜悅
盛夏那場驚心動魄的暴雨搶險,如同給草北屯合作社和它的參園進行了一場殘酷的洗禮。倒塌的蔭棚需要重建,衝毀的田埂需要修複,被泥水浸泡的參苗需要更加精心的嗬護,而曹大林骨折的左肩,也需要時間來癒合。
那段日子,草北屯的空氣裡彌漫著一種沉默而堅韌的力量。男人們頂著尚未散儘的暑氣,砍來新的楠竹,編織更厚實的葦席,將被狂風摧毀的蔭棚一座座重新立起,比以往更加牢固。女人們則日複一日地守在參床邊,像照顧初生嬰兒般,為那些劫後餘生的參苗鬆土、除草、施肥,仔細觀察著每一片葉子的變化。孩子們也被動員起來,負責驅趕偶爾飛來啄食參籽的鳥雀。
曹大林的胳膊用繃帶吊在胸前,但他閒不住。每天,他都會到參園轉上幾圈,用沒受傷的右手輕輕撫摸那些漸漸恢複生機的參苗,或是蹲在田埂上,與曹德海、曲小梅等人商討著後續的管護細節。他的臉色還有些蒼白,但眼神裡的光芒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堅定。春桃默默地承擔了更多的家務和合作社的文秘工作,用她的方式支援著丈夫。
汗水與期盼,交織在重建的每一個日夜。漸漸地,參園恢複了往日的整齊與生機,甚至比暴雨前更顯精神。那些經曆過病害和風雨考驗的參苗,彷彿被注入了某種頑強的意誌,葉片愈發厚實翠綠,莖稈也更加粗壯。西溝的林下參,在天然椴木林的庇護下,雖然生長緩慢,卻也安然度過了夏季的病蟲害高發期,悄然在腐殖土下伸展著根須。
時光荏苒,秋風漸起,吹黃了山間的椴樹葉,染紅了合作社院裡的爬山虎。當程和曹大林的承諾,這批參出售後的收入,將納入合作社集體賬戶,然後進行分紅。
訊息像春風一樣,瞬間傳遍了草北屯的每家每戶。那些當初猶豫觀望、甚至冷嘲熱諷的人家,此刻心裡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又是羨慕,又是後悔。而當初堅定支援曹大林、拿出積蓄甚至像曹大林一樣押上家當入股的社員們,則個個揚眉吐氣,走起路來都帶著風。
幾天後,鄭隊長的「遼漁二號」再次轟鳴著駛入了草北屯。這一次,他不僅是來送海貨、收山貨,更是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使命——幫助草北屯銷售這批珍貴的園參。
曹大林、老會計和鄭衛國,在合作社辦公室裡關起門來商討了整整一天。鄭衛國憑借他跑碼頭的人脈和見識,給出了專業的建議:一部分品相最好的,可以嘗試通過他的關係,直接賣給大連、天津等地信譽好的藥材行或者有實力的買家,爭取賣出最高價;大部分則可以由他統一運往那邊的大型藥材市場進行批發,雖然單價可能稍低,但出手快,回籠資金也快。
最終,他們採納了鄭衛國的方案。鄭衛國帶著樣品和合作社的期望,再次揚帆起航。
等待是焦灼的,但這一次的焦灼中,充滿了甜蜜的期盼。
半個月後,鄭衛國的船隊帶著豐厚的收益和更加穩固的銷路,凱旋而歸!當老會計在全體社員大會上,用激動得有些變調的聲音,宣佈這次園參銷售的總收入,並開始按照章程和入股比例進行分紅時,整個草北屯徹底沸騰了!
合作社院子裡,擺開了幾張長條桌,上麵堆放著如同小山般的現金!一遝遝嶄新的「大團結」(十元紙幣),在秋日的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芒。老會計戴著老花鏡,麵前攤開著厚厚的賬本和入股名冊,按照順序,大聲念著名字和應得的金額。
被唸到名字的社員,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和一絲難以置信的恍惚,走上前,在分紅清單上按下鮮紅的手印,然後從曹大林或者老會計手中,接過那厚厚一遝屬於自己的勞動果實。
「王老蔫家,入股五十元,本次分紅……一百二十元!」
王老蔫,那個平日裡沉默寡言、隻知道埋頭乾活的老漢,顫抖著雙手接過那十二張「大團結」,翻來覆去地看了又看,突然蹲在地上,像個孩子一樣嗚嗚地哭了起來。他這輩子,也沒一次性見過這麼多屬於自家的錢啊!
「栓柱家,入股三十元,分紅七十二元!」
栓柱咧著大嘴,笑得見牙不見眼,把鈔票緊緊攥在手裡,彷彿怕它飛了似的。
「曲小梅,技術入股,折算工分及獎金……八十五元!」
曲小梅接過錢,眼圈微微發紅,但臉上卻洋溢著自豪的光彩。她的付出和堅持,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分紅在熱烈而有序的氣氛中進行著。拿到錢的人,有的立刻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好,揣進貼身的衣兜裡;有的則興奮地和家人湊在一起,盤算著這筆「钜款」的用途——給家裡添置一台收音機,像王奶奶家那樣?給娃扯幾尺新布做身過年衣裳?還是攢起來,將來蓋新房?
當初反對最激烈、沒有入股的幾戶人家,站在人群外圍,看著那熱火朝天的分紅場麵,看著鄰居們臉上洋溢的喜悅,心裡如同貓抓一般難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有人忍不住,悄悄找到曹大林,腆著臉問現在還能不能入股。
曹大林看著他們,語氣平靜卻帶著深意:「合作社的大門,永遠向真心實意想一起乾的人敞開。不過,以後的章程和入股條件,得按新的來。」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曹大林自家的分紅。他當初押上了全部田產和祖宅,折算的股份最多。當老會計念出「曹大林家,本次分紅……四百六十元」時,全場先是靜了一下,隨即爆發出更加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沒有人嫉妒,隻有由衷的敬佩和感激!所有人都知道,沒有曹大林當初的破釜沉舟和這三年的嘔心瀝血,就沒有今天草北屯的這場豐收!
曹大林從老會計手中接過那厚厚四遝「大團結」和六十元散票,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激動,隻是平靜地將錢遞給身邊的春桃。春桃接過那沉甸甸的、帶著墨香和汗水的鈔票,雙手微微顫抖,眼中淚光閃爍,卻笑得無比燦爛。這不僅僅是錢,這是對他們夫妻二人,對全家這三年所有付出和風險的最大肯定。
王奶奶用分到的錢,果然給家裡添置了一台嶄新的「牡丹」牌收音機。當收音機裡傳出咿咿呀呀的戲曲聲和清晰的新聞播報時,老人摸著那光滑的木殼,流著淚對來看熱鬨的街坊四鄰說:「是老伴……這參味,這好日子,跟他當年做夢都想的一樣啊……」
夜幕降臨,草北屯家家戶戶都飄出了比往年濃鬱得多的肉香。不少人家都割了肉,打了酒,慶祝這來之不易的豐收。孩子們穿著用分紅錢買的新衣裳,在屯子裡追逐嬉戲,清脆的笑聲回蕩在秋夜的星空下。
合作社的賬本上,老會計用更加工整有力的筆跡,記下了這曆史性的一筆:「收:首茬園參售款,共計人民幣一萬二千八百元。支:社員分紅,物料損耗……餘:集體積累資金六千元整。」
備注欄裡,曹大林拿起鋼筆,沉吟片刻,畫下了一株簡筆的人參,參體飽滿,須根飛揚,旁邊寫著一個遒勁的「信」字——信自己,信集體,信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參園的豐收,如同點亮了一盞明燈,照亮了草北屯前行的道路,也照進了每一個社員的心裡。那金秋的喜悅,沉甸甸的,如同倉房裡那些散發著藥香的園參,真實,而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