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 > 第476章 舉國哀悼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 第476章 舉國哀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朱儁的離世,衝散了洛陽的熱鬨氣氛。

誰都沒有想到當所有人沉浸於涼州大捷時,他會突然離世。

突然到連北軍將士自己都不信。

他帶著三件遺憾和一句興漢走了,留下的悲痛給予大漢沉重打擊。

什麼涼州大捷,什麼連開幾日慶功宴都不重要。

操辦葬禮,成瞭如今朝廷頭等大事。

規格給的很高,三公九卿中有數人深度參與,朱家家財不多,宮裡出來了上百位宮女及小黃門構成的隊伍。

她們捧著上好的綢緞、金銀細軟,一股腦的往朱家送。

劉辯處於傷神當中,自然不是他安排的。

而是唐皇後聽說這件事後,賞賜給朱儁家眷。

挺屍期間,悼唁的大臣不計其數,哭喊聲數日不停。

司金府停下所有工作,召集工匠打造金絲棺槨,大臣們討論,朱儁的屍骨是否要移入皇家陵園陪寢。

奏疏由皇甫嵩寫下,當日送到章德殿。

劉辯並不在這,而是在太廟,於是又轉送。

最終大臣們收到答複,不入皇家陵園,入南山忠園。

朱儁戎馬一生,不喜朝堂,讓他和將士們待在一起更為穩妥。

劉辯批複完,奏疏傳到尚書台,三公九卿當日拍板,調集上萬名工匠,趕往南山修墓。

至於命名,又出現爭議。

到底為錢塘侯墓,還是天子說的國公墓?

舉棋不定時,宮裡送出一份帖。

碑文劉辯已經寫好。

字沒那麼好看,應當是親自提筆寫下的。

韓暨默默吩咐工匠,將字帖拓印下來,打造墓碑。

不日,朱儁離世的訊息,被製作成公文送往全國,要求全國各州郡發布。

然後,劉辯發出旨意,罷朝七日,舉國哀悼。

就算他沒下達這個旨意,軍民的氣氛也一日比一日高漲,無數人叫喊著要來洛陽送朱老將軍一程。

漢末三傑有幾個地方很像。

不愛財、善待百姓、一心為漢,且大半生都交給了國家。

百姓不是傻子,誰對他們好,誰讓他們過上的好日子,他們心裡清楚的很。

要是換袁隗死了,雖然袁家名滿天下,但除了士人叫嚷,哪家會為他們哭上一句。

昭寧二年,十一月。

送葬隊從洛陽出發,劉辯衣著樸素出席,洛陽城中百官全部到場。

武將們自發穿上陪伴自己征戰沙場的甲冑,到城外站定等候。

近千名戰將,如同小兵般矗立道路兩側,在寒風中一動不動。

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張遼、徐晃、樂進、於禁、張合、公孫瓚、呂布、高順……

太多了,根本數不完。

城中有規定,除劉備係及禁衛軍係以外士兵、將領,均不得帶甲。

因此他們隻能等在外麵。

除此以外,還有各州趕來的學子,考試全部推遲,讓舉人們也來送朱儁一程。

北軍將士得到送朱儁最後一程的機會,各營趕來相送。

劉備、曹操、袁紹三人站在一起。

三人中就屬劉備最為傷感,曹操沉著臉看不出喜怒。

袁紹則沒有太多感觸,鄭重等待,敬的是朱儁的名望品德。

劉備痛心疾首道:“備初到司隸時,多虧朱老將軍引薦,否則焉能有備今日?恩情還不曾償還……誰料竟然……”

曹操歎口氣,皺眉道:“不知文台收到訊息,內心會有多沉痛。”

孫堅祖茂等人,都是從朱儁軍中走出,才能皆由朱儁發掘,朱儁突然離世,對他們的打擊必然不小。

兩人說完一句就閉上嘴,袁紹突然開口:“來了。”

抬頭望去,果不其然,城門處有了反應,先鑽出來的是開道的是羽林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羽林軍與朱儁有脫不開的關係。

天子重整羽林軍時,不少將領都出自朱儁的軍隊。

羽林軍出來後,啼哭聲傳來。

朱家的家眷們跟在棺槨周圍,最吸引眼球的是抬棺的人。

十六位虎賁衛抬著棺槨,給足葬禮規格。

再往後,朱儁生前好友穿著素衣,周圍有樂師奏哀樂。

棺木被護送往南山,沿途成群成群的百姓哭著下跪,高喊“朱中候千古”“恭送朱老將軍”的話語。

北軍將士紅著眼眶,挺直脊梁,來送這位被病痛折磨,卻還要日日教導他們的老將。

這一日他們的軍姿站的比往常都要標準。

南山忠將園,是劉辯下令建設,目前已經立了上千座碑。

這裡被打掃的乾乾淨淨,有專人管理伺候著忠臣義士。

今天忠將陵園最深處迎來了朱儁,棺槨下葬,金銀細軟等陪葬物往裡放了不少,在哭聲中石碑被立起。

劉辯出席了這場葬禮,用他的方式,在碑前獻上一朵花。

他盯著石碑出神,心痛到一句話都說不出。

石碑刻著朱儁的資訊。

碑額以篆書陽刻寫:漢故北軍中候錢塘侯吳國公朱儁之碑。

正文第一段:君諱儁,字公偉,會稽上虞人也。

其先出自顓頊,楚漢之際,祖上避亂江東,世傳《春秋》之學。君少孤貧,母氏販繒,而君砥礪誌節,夜讀《孫吳兵法》,晝習弓馬,鄉裡稱異。

第二段:熹平年初,任門下書佐,後任縣令,光和元年,拜交州刺史,大破梁龍,封都亭侯……

第三段:昭寧二年冬十月丙戌薨,年六十五。天子震悼,追贈吳國公,諡曰剛侯,使持節護喪,葬於洛陽南山之陽。

銘文:桓桓朱公,江東之雄。少貧愈厲,長而建功。劍指南蠻,馬踏黃巾。漢祚將頹,獨抱孤忠……

劉辯看完,心裡更加酸澀,哽咽自語道:

“天下尚未安定,朕仍顯稚嫩,北軍還需調教,中候就丟下朕和北軍這麼去了?朕還想讓卿親眼看看,天下中興之盛況。”

沒有朱儁,就沒有現在的大漢,沒有現在大權在握的他。

眾臣望著前往身形單薄的天子,以及那座石碑,心裡更加難受。

雖都可以壓製住聲音,可嗚咽聲還是不小。

劉辯將位置讓出來,大臣們在碑前悼念,王允哭的很傷心。

劉辯還記得這兩老頭次次爭鋒相對,互相受氣的畫麵,誰能想到,他們之間的羈絆會這麼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