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 > 第477章 賺錢和地方發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重生劉辯,掌漢末英豪 第477章 賺錢和地方發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一陣寒風吹來,使人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哆嗦。

細細的雪花悄然飄落,鵝毛落在身上,不一會兒就消失不見。

涼意讓氣氛更加悲涼,在場的人絲毫不覺。

直到地上被細雪覆蓋,這場葬禮纔算結束。

郭嘉上來為劉辯披上件禦寒的披肩,劉辯最後看了眼石碑,上了車駕離去。

宮中燒起火牆,驅散身上寒冷,今年雪落之時,沒有往年熱鬨。

人多,但心都被陰霾籠罩,高興不起來。

太醫台來信說,蔡妃分娩在即,這算是為數不多的好訊息。

自從朱儁的葬禮後,劉辯就幾乎沒有在外麵露麵,一應大小事都交給了尚書台處理。

他能因為悲痛而休息,尚書台的工作卻不能停。

尤其是在軍功一事上,任務量頗大。

第一批冊封名單涉及十萬餘人,被送往各州郡的軍營,給將士們賜一到二等爵位。

大司農府為此撥出近千萬錢、

第二批名單要少一些,隻有兩萬餘人,這些人都立下斬首戰功。

接著第三批,需要天子批複,涉及的多是將領,有升爵的,有賜爵的。

還新增了兩位關內侯,分彆是許褚、馬騰。

許褚是因為戰功而得到晉升,馬騰則是因為最先響應朝廷,且戰功卓著。

馬超也獲得十五等爵。

奏疏劉辯倒是批複的快,很快就寫下準字,並蓋上龍璽。

其中一封奏疏讓他看了許久,緝壓了五六天遲遲沒有動筆。

關於北軍中候新人選的問題。

尚書台目前有兩條建議。

太尉、大將軍那邊主要推舉祖茂擔任新的北軍中候。

此人對北軍熟悉,瞭解運作規則,且能文能武,做事又穩妥。

劉辯知道祖茂,此人和鮑信典韋一樣,是能豁出生命保護主子的人。

還有另一個被提及的人物。

丁原。

丁原是荀攸、田豐等人推的,丁原擔任過執金吾,拱衛洛陽不成問題,其次他屢立戰功,資曆擺在那。

雙方都有各自的考量,孰勝孰劣不好評說,但就劉辯看來,兩人都差點意思。

祖茂程普黃蓋等將領,劉辯未來的打算是,把他們往水師方麵靠。

組建一支大漢的無敵艦隊,由孫堅領頭。

而丁原,用的好攻城略地不在話下,尤其可以放在邊疆和異族掰手腕。

讓他當北軍中候做盾,不在用得好的範疇。

沒了朱儁,北軍需要一個穩定的頭頭,而且此人必須具有獨到的人格魅力及能力,能接下朱儁的重任,且讓將士們信服。

仔細想來,有一人合適,正好他還沒去處。

袁紹。

給袁紹封個比公但沒實權的位置,實在太屈才。

北軍近三萬人駐紮在洛陽邊上,且都是大漢的百戰精銳,雖然沒有人提及過,但劉辯清楚,若是隨便找個人去當北軍中候,必被三軍所不容。

一念至此,劉辯提筆寫下袁紹的名字,再在之後落筆暫代北軍中候。

萬一鎮不住場子,可以及時換人。

從九卿,到北軍中候,再到將領,如今年輕一代徹底站穩朝堂,淪為主導。

還有一些人的安置,需要劉辯做決定。

比如馬騰等人。

當初賜袁紹假節,並錄尚書事時,沒有經過朝廷和尚書台的程式。

他當場拍板定下,連聖旨都是趕製的。

馬騰那些人,袁紹為了拉攏他們應對叛亂,曾許諾過不少好處。

涼州之事平定,他們個個都立下了大功。

從袁紹的奏報來看,縱使朝廷並未出兵,他亦能統一涼州,無非就是需要些時間。

沉思片刻,劉辯就有了主意,關內侯馬騰為涼州都督,薑囧為涼州刺史,再挑個宗室去當涼州牧。

以袁紹的討賊聯軍為藍本,成立涼州軍,下轄五個營,共一萬五千人。

多餘人數,配合所留駐軍,改編為邊防第九,第十軍,直屬大將軍府統領。

第九軍將領定為段煨,駐紮在冀縣。

下轄第二十五營、二十六營、二十七營、直屬騎兵營、直屬弩營共計五營。

第十軍將領定為徐榮,駐紮在邊疆。

下轄第二十八營、二十九營、三十營、直屬騎兵營、直屬弩營共計五營。

如果再加上後期的備倭兵,涼州有六萬人。

但那有一個大問題,基本做不到自給自足養兵。

漢軍如今待遇極好,除了少數幾個富庶的州郡有本事外,其他全需要朝廷供給。

而涼州是其中之最。

不算運輸損耗,及人力成本,用度上朝廷每年需要在涼州開支六億錢以上。

戰時可能會翻倍。

也就是在盧植手裡,朝廷攢下點錢,否則如此多的軍隊,會嚴重拖慢王朝的發展速度。

軍屯、以戰養戰、削減軍費,都可以緩解財政,但三條路他都不是很滿意。

最好的方式還是讓涼州有能力在產出上,抵消掉每年六億錢的花費。

這是個大問題,論起賺錢和地方發展,有兩人十分專業。

糜竺、張昭。

劉辯當即下令把他們找來,兩人行完禮坐下之後,劉辯開門見山的丟擲問題。

糜竺沉吟道:“六億錢不是小數目,而且還需要每年穩定產出。”

張昭接話道:“絲綢之路或將可行,朝廷可以下旨壟斷河西走廊商道(敦煌-武威段),設涼州榷場,所有交易朝廷抽走兩成。”

劉辯早有想法,心動頓時一動,問道:

“預計有多少收入?具體怎麼操作?”

張昭繼續道:“臣查閱過典籍,典籍記載曾經途經河西走廊的單支商隊載貨價值可達2000萬錢,多是絲綢和玉石,朝廷收的兩成主要是三個方麵構成,其一,基礎賦稅一成,其二,朝廷遣閒暇軍隊沿途保護,勞苦費半成,其三,朝廷成立工坊,雇傭勞工幫忙搬運、運貨所產生的費用,如此還能解決一大批流民安置,預估每年純收入在兩億錢以上。”

劉辯眼前一亮,不愧是張昭,一句話幫他解決了三分之一的窟窿。

他望向糜竺,看看這家夥還有什麼來錢的路。

糜竺沒讓他失望,當即開口道:“河西四郡鹽鐵專營,可為朝廷來帶穩定的年收入,預計有上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