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_校花真是我女朋友 第20章 周師傅
此時此刻,曉英酒樓。
周嶼並不想說這是用上自己所有壓歲錢收來的家夥們。
因為,這會把問題變得複雜,也更難解釋。
隻能一本正經的胡言亂語:
“就司邦梓他媽那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喜歡買這買哪兒,一衝動就買一堆。”
“家裡堆了一堆亂七八糟的,堆不下了,都把司邦梓房間給改雜物間了。”
“前兩天聽他說,說是這烤箱太占地了。”
“就把這台還沒用幾次的,送爺爺奶奶家送去了。”
“結果老頭老太太根本不會用,說開個按鈕比操作電視還難。”
說到這,周嶼攤了攤手,一副“我也挺無奈”的樣子:
“司邦梓說乾脆放著也是落灰,就讓我拿來了。”
“連帶的那點食材嘛也是她當時一塊買的,冰箱放不下。”
“讓我幫忙消化一下。”
“甚至還給了我一個秘方。”
“你們說,我這兄弟到位吧?”
這套胡話說得行雲流水,真真假假之間,還帶著幾分理所當然的“人情邏輯”。
而且從小到大,二人真是穿一條褲子長大,互幫互助很多。
加上週嶼“好孩子”的人設實在是深入人心。
穆桂英在廚房擦著灶台,一邊聽著,倒也沒懷疑。
隻是在周嶼說完之後,她點了點頭,語氣平靜:
“那我們也不能白拿。”
她轉身開啟櫥櫃,取出幾隻酒罐:
“先前泡的青梅酒今天剛開罐,待會兒你給司邦梓爺爺送點去。”
又低頭翻出一個紙箱
“你爺爺今天又寄了一箱香榧來,你也捎些過去”
人情,是一筆永遠算不清的賬。
但也正因為算不清。
才成了人這一生裡最溫柔、最不講道理的來來回回。
周嶼照著媽媽的話,把青梅酒和香榧打包好。
轉身出了門,送去了司邦梓家。
不到二十分鐘,他又拎著一袋司邦梓爺爺給的土雞蛋和年糕回來了。
回到廚房,捲起袖子,開始動手安置那台剛買來的大烤箱。
托盤、電源、烘焙工具、操作檯的位置都要重新擺一擺。
而曉英酒樓最大的優點就是——廚房很大!
完全夠安置這個烤箱,外加一堆烘焙工具。
周嶼像模像樣地待在廚房裡一頓搗鼓。
不到一個小時。
整條街便漸漸彌漫起一股說不清的誘人香味。
一開始隻是淡淡的蛋香,混著奶味。
像小時候烘焙坊門口飄出來的熟悉味道,軟乎乎的。
可隨著時間推移,這味道愈發的濃鬱、誘人。
和普通蛋糕店飄出來的味完全不一樣!
有幾個從前麵路過的大爺大媽,街坊鄰居紛紛圍了過來。
七七八八的湊在了曉英酒樓的門口。
讓這冷清的小酒樓忽然煥發了久違的生機。
“老周啊,你們家這是在搞什麼呢?”
“太香了吧,我在街口聞著味兒,我就來了!”
“我還以為是哪家開新糕點鋪了呢!”
“哪家糕點鋪有有這麼香?!”
“哎喲,有點像小時候吃過的沙拉麵包,混著蛋糕和肉鬆比那還香!”
一時間,曉英酒樓的門口圍得裡三層外三層,
不少人還半彎著腰往裡頭張望。
就像看老戲台子開場。
“哪兒跟哪兒啊,還糕點鋪呢。”穆桂英嘴上謙虛,但嘴角是壓不住的,“是我家小嶼搗鼓的,弄了個烤箱,說要做個什麼肉鬆”
“哎喲,我這記性,記不住那個名字。”
“肉鬆小貝!”老周補充道。
“對對對,肉鬆小貝!”穆桂英道。
“肉鬆啥?”一個大爺耳背,湊近了,“賣的貝殼嗎?”
“不是不是,點心!”阿娟樂了。
“什麼味道呢?”一大媽問。
這
穆桂英三人犯了難,因為他們也不知道。
就在這時。
廚房的門簾一掀。
周嶼端著一盤剛出爐的小貝走了出來。
金黃的蛋糕皮微微發鼓。
邊角處有些烤得脆了,一層肉鬆壓得厚厚的,
香味瞬間又往外翻一層。
街坊們的口水也壓不住了。
“哎喲,咱小嶼長大了啊!”
“嘖,這手藝可以!你看看那顏色!”
“這玩意兒在哪裡買得到啊?你家賣不賣?”
說話間人群中已經有人掏出了零錢包,就想付錢了。
眾人雀雀欲試。
誰料。
“今天不賣。”周嶼的語氣不重,卻一板一眼。
周圍頓時一靜。
“這隻是一次內部測試。”
“我想試一下配方的穩定性、烤箱溫度控製,還有成品反饋。”
“如果測試通過,再考慮對外出售。”
他說這話的時候表情認真,像是在陳述某個實驗報告結果。
街坊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沒吃到有點遺憾,但聽到“可能以後會賣”頓時就來了精神。
“那你記住我啊,老王家我得預約一打!”
“我告訴你小嶼,我孫女最愛吃這個了,你這個比外頭賣的香多了!”
“等你真開賣了,可彆忘了我們這些‘第一批聞香而來’的!”
周嶼笑了笑,“行,到時候統一通知。”
遣散走那些聞香而來的街坊鄰居之後。
門口終於安靜了下來,周嶼便讓家人一起來品嘗。
阿娟其實也還是個小姑娘,對這些玩意最感興趣,於是她動作最快,直接拿起最邊上一塊,輕輕一掰。
下一秒,眼睛明顯亮了幾分。
“好吃!!!”
穆桂英緊隨其後,“這口感也太正了吧?蛋糕不膩,肉鬆不柴,甜鹹剛剛好。司邦梓給你的配方這麼厲害啊?”
老周也慢慢拿了一塊,剛開始隻是咬了一小口,表情沒變。可緊接著,他就一口接一口的停不下來了。
周嶼自己也嘗了嘗。
果然,還是穩定發揮。
穩穩地。
肉鬆小貝。
最早是帝都一位姓鮑的師傅發家的爆款單品。
那時候,一條街能排兩百米隊。
一口咬下去,鹹香、綿軟、沙拉濃鬱。
讓整個中式烘焙賽道都為之一顫。
後來隨著市場開啟,配方不再是什麼秘密。
能複製的人越來越多。
可能做出“排隊光環”的,卻始終不多。
鮑師傅的成功當然離不開品牌和營銷。
但那顆產品力的子彈,纔是真正打穿使用者心智的關鍵。
這兩個東西,缺一不可。
不好意思了,鮑師傅。
這一次。
周師傅,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