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 第812章 天朝威儀
-
“知道班定遠嗎?”
張鏡心冇有料到,皇帝召見自己的第一句話,就是詢問這個問題。
他揣摩著皇帝的意思,小心翼翼回道:
“班超字仲升,後漢扶風人。”
“因重定西域之功,獲封定遠侯。”
“故而世稱班定遠。”
這番話冇有差錯,卻不符合朱由檢的心意,他又繼續問道:
“那你可知班超投筆從戎,是在效法何人?”
張鏡心這下明白了,有些激動、又忐忑不安地說道:
“班超投筆從容,是效法傅介子、張騫。”
“兩人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班定遠同樣如此。”
顯然,他明白了皇帝為何提出這個問題。也察覺到皇帝不是讓他單純地出使,而是要效法班超、傅介子。
這是在明晃晃地許諾:立功可以封侯!
這讓他如何不心情澎湃,又感受到壓力:
立功封侯雖好,但是危險啊!』
萬一事情冇做好,那就成了終軍。』
這幾個人,都是漢朝有名的使者。張鏡心在理藩院任職後,對他們的事蹟耳熟能詳。
傅介子持節斬樓蘭王、班超率三十六人襲殺匈奴使者收伏鄯善,這都是成功的例子。
終軍卻年紀輕輕就在出使南越時被殺——
張鏡心作為前途遠大的進士,當然不願效法這個人。
所以他這次出使,隻是打算按朝廷命令宣詔。
冇想到皇帝卻提起班定遠,鼓勵他去搞事。
正在想著如何回覆皇帝,他又聽皇帝囑咐道:
“身為使者,要以張騫、蘇武、傅介子、班超等人為榜樣。”
“卻不可學安國少季,因私情而壞國事,連累終軍等人。”
“隻要一心為公,不隨意違背朝廷政策與大國為敵,卿的一切言行,就能代表朕和朝廷。”
“來人,賜尚方劍、賜符節。”
命令隨侍太監把尚方寶劍、旌節、符印取過來,授予張鏡心完全代表皇帝和朝廷的權力。
張鏡心看著這三件物品,呼吸都變得有些急促。
當今皇帝登極後,完善了尚方寶劍製度,增加了相應符節:
使用符印,他就能以朝廷使者的身份釋出公文。
持著旌節,他就能在外代表皇帝和朝廷賞罰。
尚方劍更是能斬總兵以下不用命者,可以直接斬殺不服從自己的人。
這三個權力,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可以說在他在外麵就相當於皇帝。
所以張鏡心稍微猶豫之後,很快接下了三物:
把尚方劍懸在腰間、右手持著旌節、左手托著符印。
朱由檢看他願意奉命,滿意地點了點頭。又覺得對方身上的冠服有些配不上這三物,琢磨之後說道:
“取蟒袍玉帶,允許出使時穿著。”
“大明朝廷的使者,出使時位比王侯。”
賜下蟒袍玉帶,讓張鏡心在出使時穿著,回來以後收回。
這相比之前使者能穿的一品冠服,無疑要高很多。張鏡心受寵若驚道:
“陛下,按舊製賜一品冠服即可。”
“臣何德何能,敢用蟒袍玉帶?”
朱由檢笑著說道:
“你個人冇有大功,當然是不能穿。”
“但你出使代表朕和朝廷,卻代表大明威儀。”
“蟒袍玉帶是朕賜下的,你穿上就代表朕。”
“如果立下功勞,這身冠服就賜給你。”
又命尚衣監派兩個太監,專門管理蟒袍玉帶,並且為張鏡心梳洗打扮,顯示朝廷威儀。
張鏡心今年三十多歲,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為人又頗為雅重,顯得氣節沉毅。
此時在皇宮精心打扮後走出、身邊還跟隨著太監和錦衣衛,沿途見到的官員無不側目,對其豔羨萬分。
甚至有人感歎道:
“吾今日方知,何為複漢官之威儀!”
“這纔是大明的使者啊!”
簇擁張鏡心回到家中,紛紛向他道喜。
張鏡心麵上十分高興,和這些同僚一一寒暄。
但是送走這些人後,卻急忙在太監的服侍下,脫下蟒袍玉帶,把尚方劍和符節交給錦衣衛。
他的夫人十分不解,詢問他為何如此小心,張鏡心滿麵苦澀道:
“蟒袍玉帶和尚方劍雖好,卻也會要命啊!”
“為夫這次出使,不知能不能回來。”
“家裡的事都交給你,若我遭遇不幸,就按這封遺書來。”
驚得張夫人麵如土色,在她追問之下,張鏡心才說了今日覲見的實情:
“皇上讓我效法班超、傅介子,這是讓我拿命拚啊!”
“成了倒還好說,甚至有望封侯。”
“但是失敗的話,那就是朝廷發兵的理由,如同前漢終軍。”
這是他先前絕對冇有料到的,否則他不會積極活動,謀求使者職位。
如今,手到擒來的任務變得風險很大,他心裡著實有些後悔。
張夫人更是哭著道:
“不去還不成嗎?”
“皇上還會逼你?”
讓他想辦法裝病,辭了這個差事。
張鏡心言語間十分忐忑、顯得不情不願。但是聽到夫人讓自己裝病辭職,卻立刻臉色大變,勃然大怒道:
“裝病像什麼話?”
“為夫豈是那等人?”
“今日蟒袍已穿、符節已拿,若是辭了差事,為夫以後如何抬得起頭來?”
“這種話再不要說,把這份遺書收起來。”
讓妻子收了遺書,又叮囑道:
“出使的任務是機密,萬不可泄露出去。”
“為夫這就去找袁樞密,向他討個法子。”
換上一身便服,估摸著下班後去求見袁可立。
——
袁可立身為大臣,是能自由安排時間、不需要一直在樞密院衙門坐班的。
但他對皇帝的值班製度很支援,一直以身作則,通常在下班後纔會回去。
平時去求見他的人,也會在下班之後纔會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