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子掌心書 第137章 殿試鋒芒
殿試鋒芒
選秀立後的陰雲雖未散去,但朝政的齒輪卻不會因此停轉。
恩科殿試,作為朝廷選拔人才、彰顯文治的頭等大事,如期在保和殿舉行。這是蘇宸登基後的或可脫穎而出,但也可能被守舊派視為“幸進”;反對新政者,若言之有物,也可能獲得保守勢力的青睞。
關鍵在於,蘇宸能否從這數百份策論中,真正遴選出有見識、有魄力、能為新政所用的乾才,同時壓製住反對的聲音。
殿內,貢士們已伏案疾書。時間在香爐嫋嫋青煙中流逝。蘇宸端坐禦座,如同磐石,目光如炬,彷彿能穿透紙背,看清每一個字背後隱藏的心思。
終於,收卷的時辰到了。試卷被彌封糊名,由受卷官、掌卷官一一收訖,送入內閣,由閣臣和翰林學士組成的讀卷官先行審閱,擬定名次。
接下來的兩日,內閣值房燈火通明。讀卷官們對著堆積如山的試卷,爭論不休。
支援新政的策論,往往言辭犀利,直指積弊,推崇鹽票法“破壟斷、惠民生”,考成法“汰庸才、啟用力”,但也因過於“激進”而被一些老成持重的閣臣批為“空談誤國”、“有失敦厚”。
而反對或對新政持保留態度的策論,則多引經據典,強調“祖宗成法不可輕廢”、“吏治當以德化”,認為新政操之過急,易生弊端,這類文章深得部分守舊派閣臣的讚賞。
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一份文采斐然、論點極其尖銳的策論上。
這份策論不僅高度讚揚新政是“廓清寰宇、再造乾坤”的良方,更痛斥反對者為“守塚之犬”、“蠹國之蟲”,甚至提出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清查天下田畝,推行“一條鞭法”簡化賦稅!言辭之激烈,觀點之大膽,令閣臣們嘩然。
“此子狂悖!言辭無狀,詆毀士林,豈能點為高中的銳氣和見識,但更擔憂其過於激進會引來反噬,更隱隱覺得這文風似曾相識?
爭論呈到了蘇宸案前。蘇宸看著那份被爭議的策論謄本,眼中異彩連連。
文章邏輯嚴密,氣勢磅礴,對新政的理解之深、擁護之切,遠超旁人。更難得的是那份無所畏懼的銳氣和破舊立新的決心!
他幾乎立刻就想起了暖閣中那個清瘦的身影,那個同樣有著超越時代眼光和孤勇的靈魂。
“鋒芒”蘇宸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朕的新朝,需要的正是這等敢於劈開荊棘的鋒芒!畏首畏尾,瞻前顧後,如何能破這百年沉屙?!”
他提起朱筆,在擬定名次的黃榜上,毫不猶豫地將這份策論的作者——一名來自江南寒門、名叫顧炎的書生,點為“一甲能寫得那麼對陛下的胃口?句句都說在新政的點子上?”
“對啊!聽說那顧炎在會試前,還曾‘偶遇’過林大人,得了幾句‘指點’呢!”
“嘖嘖,這叫什麼?這叫結黨營私,操縱科場!寒門狀元?不過是個幸進之徒!那林硯,更是仗著哼,蠱惑君心,為所欲為!”
謠言越傳越烈,細節也越來越“豐富”。有人信誓旦旦地說看到顧炎深夜進入天策府;有人說林硯利用“風聞司”的渠道提前將考題送出;更有人將林硯與蘇宸的關係隱晦地牽扯進來,暗示這是帝王對男寵的縱容,是對科舉神聖性的褻瀆!
這謠言極其惡毒,它精準地打擊了三個目標:
新科狀元顧炎的聲譽和正當性,將其“寒門貴子”的光環打為“幸進諂媚”。
天策府及“風聞司”的,將其妖魔化為帝王爪牙、舞弊工具。
林硯本人!將他推上“蠱惑君心”、“結黨營私”、“褻瀆科舉”的風口浪尖,更是對他與蘇宸關係最陰險的影射和攻擊!
訊息很快通過“風聞司”的耳目傳到了暖閣。彼時,林硯正在唐蔓的幫助下換藥。聽到趙川的低聲稟報,他拿著藥瓶的手微微一頓,肩頭的傷口似乎又隱隱作痛起來。他臉上並無太多意外,隻有一片冰寒的沉靜。
“大人,此謠言用心極其險惡!屬下已命人追查源頭,但目前線索指向幾個被罷黜的鹽商餘孽和幾個落的顧炎,不會輕易被流言擊垮。這場圍繞科舉、圍繞他林硯的風波,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