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之我成惡毒男配啦? 第第 169 章
-
“竟如此神奇?”田老太太拿過針織看了又看,隻覺得是細長的竹簽,完全想象不出來該如何用這些細長的竹針將羊毛衫織出來。她將織針遞還江若意,並道,“這得如何織啊,意娘你織來我看看。”
江若意一聽,臉上不禁露出些許為難,“母親,我這纔開始學,手藝實在羞於在人前顯露。”
她說著,視線不由往沈越那邊掃去。
沈越接收到她的目光,便笑著同她倆說道:“我會,那便由我來給祖母展示如果織毛線吧。”
田老太太一臉驚訝,她道:“越哥兒,這你也會?”
沈越對她一笑,拿過江若意裝線團的籃子挨個看了一遍後,道:“不過一時半會兒的,要織什麼呢?”
他說完這話,就見走路還不穩的溫秉均手裡拿著個撥浪鼓,搖搖晃晃地從他眼前走過去。
沈越眼睛一亮,道:“那便給秉均織雙腳襪吧!他人小腳也小,織雙小襪子不費什麼功夫。”
江若意與田老太太皆是一驚:“羊毛線還能織腳襪?。”
沈越對她們笑道:“能,什麼都能織,隻有想不到的,冇有做不到的。”
沈越向來是個行動派,他說做就做。
畢竟是給小孩織的,顏色就得活潑一些,他從籃子裡挑了幾個顏色的毛線團,又取織針,這就開始織上了。
沈越織毛線的手藝雖是同姥姥學的,但後來勤工儉學他還專門織過一段時間,好些新的織法都是那會兒學會的。其實織這種小東西用勾針更方便,但這會兒冇勾針,沈越用小一些的織針也能織起來。
田老太太與江若意全程盯著他看,隻見他動作嫻熟的取線繞針,幾根針與毛線在他手裡頭翻飛,也就一小會兒功夫,就織出了一小截好看的花紋出來。
田老大大與江若意驚訝地相視一眼,接著又不約而同去看沈越。
沈越手上快速的扯線繞針,手上的動作幾乎冇停過,且他可以一邊織著,還能有空餘擡頭與江若意說話道:“母親,可有秉均如今穿的小鞋子,我拿來比比,才知道大概能織一雙多大的襪子。”
江若意忙道:“有有有,我這叫人去取,”
沈越又道:“母親,讓人將秉正的鞋子也取來吧。兩個孩子,不能秉均有秉正冇有,反正織襪子不費什麼功夫,我今日都給織了吧。”
江若意轉身正要叫人,一聽他這話動作一頓,不由朝他看去,過了一會兒才聽她道:“好,我這便叫人將兩個孩子的鞋子都取來。”
田老太太坐在一旁會心一笑,她道:“真是辛苦越哥兒了。”
沈越扯出一段羊毛線,以左手小指繞著,其餘指頭捏著針織幾下穿勾挑刺,織出的花紋便又多出一截。他這動作看得一旁的江若意與田老太太都眼花繚亂,可他卻一副遊刃有餘的樣子,並對老太太道:“祖母,這算什麼呀,織毛線比刺繡簡單多了,隻要不是天天低頭乾活真累不到哪兒去。母親還會刺繡呢,我就不會,等母親學會熟練瞭如何織毛線,定是比我厲害百倍千倍。”
丫鬟們很快便將兩個孩子的鞋子拿過來了,沈越停下手裡的活兒隻簡單看過一遍又繼續動手織了起來。
因為要快,所以這會兒沈越冇去織太複雜的花紋,就是相對簡單的麥穗紋,加上孩子腳小尺寸也小。不到半個時辰,沈越就織好了一隻小襪子,且這還是在他因為久不乾這活兒了,略有些生澀的前提下。
這隻襪子沈越用了三種顏色換著織,最後還給收了個波浪邊,織完效果還不錯。江若意驚歎地看完交給田老太太,田老太太歡喜地看了又看才交給江若意。江若意像是冇看夠,又捧著這隻小襪子接著看。
而在她們看小襪子的這功夫,沈越又織上了。
他就是有這種一旦開始乾活了,不將活兒乾完就渾身不舒坦的毛病。
第二隻襪子,沈越織得就更快了,冇一會兒就織完一隻。一雙小襪子擺在一塊的時候,看著不知道有多喜慶可愛。
江若意就喜歡得不行,她還叫奶孃將已經跑到屋外頭撒歡的孩子抱回來,給他換上試試。
她看見沈越又開始翻毛線團,打算繼續的時候忙勸道:“越哥兒,怎麼又織上了,歇一會兒吧。”
沈越對她笑道:“冇事,母親,我不累。趁我這會兒有工夫,能做點就多做點吧,我打算等秉正自學堂回來時給他一個驚喜呢。”
江若意看著沈越,這會兒眼裡都是憐愛,她道:“正兒喜歡你,你親手給他織的小襪子,他定是十分愛惜。”
沈越給溫秉均織的小襪子很合腳,就是羊毛略有些紮皮膚,孩子不太愛穿。這會兒都不用沈越提醒,江若意將羊毛襪子給孩子脫下後,道:“羊毛是有些紮肉了,不過卻是再保暖不過,等天氣更冷些,將羊毛襪套在羅襪外頭就好了。”
今日沈越在田老太太坐著不到兩個時辰,他將給兩個孩子的襪子都織好後,又坐了一會兒,便被不染叫走了。工匠們要開始挖化糞池了,他們找他看看去。
他一走,田老太太看著捧著兩雙襪子愛不釋手的江若意,道:“越哥兒啊,真是越瞭解,越覺得他不簡單。沈家到底是如何養出來的這麼一個孩子,我真是太好奇了。”
說到這江若意不禁一歎,道:“越哥兒是好,就是冇個做人夫郎的樣子。”
田老太太對她笑了一下,道:“我看你呀,就總拿越哥兒同微娘比,就微娘這樣兒的,便是這京城裡頭,也是難得挑出一個差不多的。你就拿以前的越哥兒同現在的越哥兒比就成了,若是越哥兒還是那個欺辱謹哥兒的頑劣任性之人,嫁過來後天天又打又罵變著法兒作妖,將家裡搞個雞犬不寧的,這才該頭疼。當初咱們不就怕他如此,為圖個家裡清靜,纔將他遠遠打發到北邊那個小院裡頭住麼。”
說到這老太太接過丫鬟送來的熱茶呷了一口,手捧著茶盞又道:“如今他也就是天天跑外頭去開店蓋工坊,自己想要做些營生,這不挺好嗎?他日後有銀錢傍身,有自己的事兒去做,也省得天天擱家裡同你大眼瞪小眼,完了儘顧著惦記家裡頭的這點子東西了。”
聽完老太太一番話,江若意若有所思一會兒後,道:“還是母親懂我,前些時候我總想不開的事兒,您幾句話工夫就叫我茅塞頓開了。”
田老太太心知肚名地笑了笑,道:“越哥兒同彆個姐兒哥兒太不一樣了,我這麼大年紀也冇見過他這樣的。且又有微娘這麼個既孝順又懂事的媳婦在前,你一時想不通也是正常。他一個坤人,能憑水泥一物就能讓聖上親賜了一個以前從未有過的行領一職,過上了吃皇糧的日子。意娘,越哥兒非一般人啊,咱們就不該以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他。隻要冇出什麼大亂子,男人那邊也冇什麼意見,你就讓他去做,在一邊看著就好。”
江若意將手裡的兩雙毛線襪子放下後,道:“我知道了,母親。”
溫瀾清預計不出五天,宮裡頭便會派人來給沈越傳信兒。果然,他在家裡的第三天,也就是十一月初一那天,他在溫府裡頭接到了宮裡頭傳來的訊息,叫他初五一早去西郊的黃楊林場。
這片黃楊林場就是皇帝特地批出來蓋水泥場的。
墨龍鎮生產的水泥一直源源不斷地運往京城,用於搭建各種建築,已經有好些朝廷官員見識到了水泥的神奇。加之重陽那日戶部官員被刺殺一案引發的其他事端在沸沸揚揚鬨了將近兩個月後終於平定下來,好些屍位素餐的官員已被清洗出去,對好些結黨營私的派係造成不小的影響。朝廷裡頭如今留下的那些官員對皇帝的各項政令已經不像從前那般各種理由百般勸阻,幾乎都是皇帝有什麼吩咐下來下頭就有人去辦了。
水泥場這事兒就是如此,皇帝一發話,不過兩天這事兒就給批下來了。
初五這日,溫瀾清無假無休,即便想陪沈越過去無奈分身乏術。如今他身任都官、司門兩司郎中,司門司如今隻他一人,新的員外郎還冇上任。都官司則掌舉國吏員廢、置、增、減、出職等事,又正逢官員大廢大改之時,忙得不可開交。
溫瀾清無法,隻得再三叮囑李同方、木言二人,又另外給沈越配備了青壯家丁五人。沈越本不是想要這麼多人跟著,但溫瀾清說這幾人是給他充場麵去的,彆到時候他新官上任讓人欺負了去。
沈越無法,隻得在初五那天出門時把這些人都帶上了。
西郊的黃楊林場說是在京城附近,其實離京城還挺遠,原本是皇家日常用來狩獵的地界兒,如今重文輕武風氣正興,加之好馬得從外域購買稀缺得很,這片林場便逐漸荒廢了。
沈越雖然天冇亮就出門了,可等到地方都快中午了。
他到時,林場外頭已經停了不少馬車。他乘坐的馬車也停在了這些馬車附近,他下車後不久便看到好些人都在看他,沈越也不怯場,帶著忍冬、李同方、木言等人迎著這些人的目光便走上前去,拱手笑道:“各位好,在下沈越,不知各位如何稱呼?”
站在人群正中的一個黑瘦蓄著山羊鬍須的五旬老人嗬嗬一笑,也同他拱手道:“在下呂明灝。”
沈越聞言一驚,忙道:“尚書大人?!”
他冇想到這位工部尚書大人今日竟然也來了。
呂明灝捋著鬍鬚對他笑道:“你夫君溫瀾清曾與我共事一場,如今又輪到你在我手底下辦差,真可謂是緣妙不可言呐。”
沈越道:“尚書大人今日怎麼來了?”
呂明灝道:“雖說隻是蓋一個小小作坊,但水泥一物以後定然影響深遠,我須得來看看越哥兒是如何將這水泥場蓋起來的。正好也來看看製出水泥此等神奇之物的越哥兒你本人。”
沈越道:“水泥是我從彆人那得到的方子,並不是我所做。”
呂明灝道:“越哥兒謙虛了,即是彆人的方子,為何彆人不做,卻是你做出來了。”
沈越不禁在心底歎了一口氣。
他說的是實話,可冇有一個人信。
沈越也冇有就此事一直強調,因為這事兒真說不清,畢竟他也冇法憑空將近一千年後,真正發明水泥的那位能人捏造出來。
畢竟這會兒都快中午了,再磨蹭下去天都黑了,所以他們冇在原地待多久,呂明灝便招呼沈越及其他以後要管理水泥場的各位官員一塊進了這片林子。
畢竟曾經是做為狩獵用地,這地方定然不小,當然野生動物也不少,據說還有熊、狼、狐貍等凶獸。不過隻要不深入林子基本就不會遇上,蓋一個工坊而已,再大也不過幾畝地,根本用不著深入林場。
沈越跟著其他人在這片林子的一處空地上轉悠一圈,便大致知道要怎麼蓋這個水泥場了。
呂明灝也說了這個工坊的基本產能,最起碼得要日出一千袋一百斤重的水泥,上則不限。
沈越叫木言拿來一塊板子,壓上一張約半米寬的白紙,手上握著一支炭筆,唰唰就畫了起來。
他一邊畫一邊道:“一千袋一百斤的水泥,那便是日產十萬斤,50噸水泥。既是朝廷開辦的水泥場,人手、環境、材料這些肯定不若我當初在墨龍鎮辦的水泥場差,搭建更大更結實的爐子定然不在話下。墨龍鎮的水泥場,一個爐子一次隻能燒約兩百斤水泥,一天下來頂多也就能燒個四五十袋,5000斤不到……”
呂明灝原是在一旁聽著,但他越聽看著沈越的目光越是驚訝,他冇想到沈越一個小小坤人,算學竟然如此之好,成千上萬的數目,根本用不上算盤計算,嘴巴一張就能準確無誤算出來。
而沈越不止是算出這些數目來,他還通過墨龍鎮水泥場爐子一次的產量,算出來了朝廷開辦的這家水泥場要蓋一個多大的爐子,總共蓋上幾個才能滿足這一天產一千袋水泥的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