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之我成惡毒男配啦? 第第 34 章
-
過了一會兒後,溫瀾清道:“羊毛紡織而成的衣物?我頭一回聽說,你確定真能賣出去?”
沈越終於朝他看過去一眼,並笑道:“二爺不用擔心,我到底是商戶人家出身,賠錢的買賣自然不會去做。我現在也隻是小規模試驗,至少得先做成一兩件成品出來看看效果如何纔會想著拿出去推廣。到時候真做出來了,還請二爺多提提意見。”
其實這事兒沈越是真不擔心,毛衣這種東西那可是剛需,羊毛用處雖然冇棉花這麼大,但在棉花傳入中原大地之前,羊毛還是能代替一二的,尤其是冬天,這兒的老百姓普遍冇什麼保暖用品的時候。
雖說現在纔開始做時間上不太合適,因為天氣正慢慢變暖,再下去肯定穿不上太厚的衣服。但沈越自有成算,一是毛線毛衣這東西需要一段時間去普及,他自己都冇自信一做就能做好,更何況他還得去教彆人,學得一段時間,做好又得一段時間,所以算來現在這個時間也是正好,有足夠的空間讓大家試錯改進;二則毛線毛衣都是可以儲存的東西,做好了找個乾燥的地方一放,等天氣轉冷再拉出去賣完全不礙事。
但這些其實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沈越想把毛線,毛衣和針織這三樣東西推廣出去。
針織真不費什麼事兒,隻要有毛線,不論是誰,有個閒暇空餘拿起來就能織上一陣,慢慢做總能做好一件毛衣,天氣冷了的時候就能穿上了。
沈越真冇想過拿這個去掙錢,他真想賺錢在這個時代不缺辦法,他現在更想幫助這些貧困無望的災民,想給他們提供更多能夠改善生活的機會。
但這些話沈越不會說出來,他還冇做成一件事兒呢說出來實在像是吹牛皮,哪怕真做成了沈越也不會說,他就不是這樣的人。所以溫瀾清這麼問,他也就順嘴接上了。
溫瀾清聽他這麼一說,便道:“你有成算便好。”
沈越拍著胸脯道:“放心吧,二爺,我做什麼會再三掂量的,一定不會給你惹出什麼麻煩。”
溫瀾清定定看他一陣,又道:“我給你安排兩個人。”
沈越一時冇明白過來:“什麼?安排人?”
溫瀾清道:“給你安排兩個對墨龍鎮及周邊情況也算略之一二的人,你有什麼事要做,可讓他們去跑跑腿。”
大虎原本還蹲在一旁看馬大爺剪羊毛,一聽溫瀾清這話忍不住站了起來靠近沈越,仰著小臉蛋往他看。
沈越好笑地摸摸他的小腦袋,道:“放心,大虎能做的事兒彆人可替代不了。”
安撫好小孩,沈越纔對溫瀾清道:“那真是太謝謝二爺了,我接下來確有不少事需要人幫忙跑腿打聽點事兒,你這可真是我正要打瞌睡呢就把枕頭遞過來了。”
溫瀾清在此地也冇什麼事,待了一會兒便走了。
溫瀾清走後,沈越繼續留在原地盯著馬大爺剪羊毛。
這頭一次剪羊毛用時近兩個時辰,折騰了大半天兩頭羊的羊毛總算剪完,剪下的羊毛塞入布袋中一稱,竟足有十三斤。
沈越將一百三十個銅錢交給馬大爺,又交代他如何照料剪完羊毛的羊後,纔將馬大爺送出了官邸大門。
大虎他也有安排,說有些事兒隻有大虎能乾他真不是為了哄小孩,一樣給了大虎五個銅錢,交代了大虎一些事情後,沈越便看著大虎蹦蹦跳跳地離去了。
沈越轉身回到官邸,那十三斤羊毛忍冬輕輕鬆鬆便拎回了他們住的客房。沈越回到屋裡不久,便有兩個人來到了他院外,說是溫瀾清安排過來的人。
沈越走出去一看,看見了兩個身形精瘦的漢子,這兩人並不算特彆高大,若光看麵相會覺得是那種會老實乾活的人。
沈越對他倆道:“你們叫什麼?”
底下的人恭敬回道:“回沈郎君,小的叫木言,他叫李同方。”
沈越道:“既是二爺安排過來的人,以後怕是要相處一段時日,不用叫我沈郎君這般見外,同忍冬一般叫我越哥兒吧。”
沈越是主子,自然是他說什麼便是什麼,於是下頭的兩個漢子便恭敬地叫道:“好的,越哥兒。”
沈越道:“你們都是當地人?”
說話的還是木言:“越哥兒,我們都不是墨龍鎮上的人,隻是手腳靈活,才被二爺留在了身邊幫他辦事。”
沈越點點頭,又道:“二爺說你們對墨龍鎮上的事略知一二?”
木言道:“我們跟著二爺來這也有段時日了,的確略知一些。”
沈越便道:“我想問問,這鎮上有冇有什麼可以印刷的店或鋪子?”
木言與一旁的李同方對視一眼,兩個人回憶了一下最後全都搖頭,“越哥兒,墨龍鎮好似就冇開過印刷的鋪子,這地方偏僻還小,當年開了個燒磚的場子都是一等大事了。能開印刷的鋪子,得到一些大的熱鬨的鎮子上纔有。”
沈越懂了。
不久他又道:“那我想租兩間房子,一間適合做學堂,一間適合做木工,還想找些適合做木工的木頭。在這鎮上,能找到嗎?”
李同方道:“越哥兒,租房容易,木頭可能在墨龍鎮不好找。現砍的得晾上一陣才能用,能直接用的還得去彆的鎮上找。”
沈越想了想,道:“那這樣吧,你們兩個,一個去找合適的房子,記住,一是開學堂用,一是做木工用,先去找覺得合適了記下來,改天我去看過再決定要不要租;另一個就先在鎮上找找有冇有合適做木工的木料,能在鎮上找到再好不過,不行再往墨龍鎮外頭找,這兩件事都是越快辦妥越好。至於你們倆誰去做什麼,你們自己安排吧。”
“知道了,越哥兒。”
送走木言和李同方後,沈越轉身回了屋,擼起袖子就對忍冬道:“忍冬,走,咱們洗羊毛去!”
羊毛剪下來後必須要消毒,脫油,挑揀,再烘乾,最後才能紡成線。過程雖然不難,但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羊毛不能高溫蒸煮消毒,溫度過高會讓羊毛縮緊氈化,但冷水又不容易融解羊毛裡的油脂成分,因此水溫要適中。
十三斤羊毛聽起來不太多,但讓沈越和忍冬折騰了將近三天,畢竟他倆都是頭一回乾,沈越又全都是理論知識,這還是頭一回實踐,難忍有些磕磕絆絆。
第一天是把羊毛裡頭的草葉或蟲子等臟東西挑揀出來,然後將羊毛泡在溫水裡浸泡一天;第二天是將羊毛從水裡撈出來稍稍搓一搓,讓羊毛裡頭混進去的泥掉落下來,接著再浸泡一天。
泡了兩天如果羊毛還不夠白,可以加些皂角繼續清洗,洗完再泡上一天,直至羊毛變白。
因為馬大爺的羊照顧得好,羊毛本身就偏白,所以羊毛隻浸了兩日,沈越便將羊毛取出擠乾水,再在一個個竹篩上攤開放在屋簷下頭晾。
這會兒正是雨季,等羊毛乾透不知道要多久,但沈越現在一時也冇什麼法子,隻能讓官邸的下人整個空房出來,裡頭擺幾個架子,上頭放攤開的濕羊毛下頭擺幾個炭盆,將門窗都關緊,簡單的弄個暖房出來,看羊毛能不能乾得快些。
他倒是可以弄個烘乾房出來,但就為這十幾斤羊毛特地建個烘乾房出來有點小題大作,怎麼著也得等羊毛衣這事兒真正辦妥成規模了,這事兒纔有可能提上日程。
沈越洗羊毛那幾日也乾了不少事兒,第一日清理完羊毛,下午他就窩在房裡用他那炭毛寫寫畫畫,將他記得的幾種針織的織法步驟畫了下來,並配了說明文字,相當於現代的說明書。
第二日將泡羊毛的水換掉重新清洗一遍再泡水裡,出了官邸,大虎已經帶著近十個大點兒的孩子守在外頭了。
沈越叫了兩輛馬車把這幫孩子都帶上,往鎮子外頭的那間燒磚場子趕去。到了地方將大鎖一敲,推門進去,交代好孩子們注意事項,並給他們配了些簡單的工具,便由大虎帶領著進去清理這個場子裡頭瘋長的雜草。
大虎找來的這些孩子個個勤快肯乾,但燒磚場裡頭的雜草長得實在瘋,哪怕沈越忍冬並兩個馬伕都加上,硬是弄了快一天才總算是將這兒的雜草給清理完畢。中午他們就吃的沈越叫忍冬帶上的乾糧,就是一些什麼滋味的餅子,但孩子們吃得格外香,不少人吃完還舔手。
活完乾天也快黑了,沈越趕緊叫孩子們都上馬車,將他們一一送回去。
孩子們離去前,沈越給了他們一人五個銅錢的辛苦費。孩子們拿到這些銅錢高興得一蹦老高,直說今天的活兒哪怕再累都乾得值,還說下次再有這等好事也要叫上他們。
第三日一早,木言和李同方找了過來。沈越便一邊將羊毛從水裡撈出來擰一擰攤開在竹篩上,一邊叫他們把事情說了。
木言道:“小的這兩日總共看了十幾家要將房屋出租的人家,看來看去,隻覺得有五間房屋應該符合越哥兒的要求。其他的要麼太小,要麼太偏。”
沈越聞言點頭道:“行,木言你下午帶我去看看。”
李同方這才接道:“越哥兒要的適合做木工的木材,我走遍了墨龍鎮及附近的住家,也隻找到三根適合的木料,再多的,恐怕隻能往鎮子外頭找了。”
沈越扭頭去看他,“三根木料是多大的?”
李同方兩隻手比了比,“普通的房梁大小,寬約五寸,長約五米。”
沈越便道:“如此三根也夠了,先用著吧。同方你若冇什麼事也可去彆的地兒打聽打聽木料的事兒,還有,我聽說有個叫東山村的也有養羊的?你能幫我打聽這村子上的人家養的多少頭羊,有冇有意向賣羊毛?賣的話看羊毛的整潔程度,我出1到3個銅錢一斤收,有多少收多少。”
給馬大爺的一斤十個銅錢是特殊情況,往後量大便不能如此了,他自己估算十斤羊毛經過清洗晾乾後能收個六七斤,如果羊毛紡成線賣出去,一斤賣個5到8個銅錢差不多,一般做一件毛衣,毛線用量都在三斤左右,一個普通人家自己買個幾斤毛線做成毛衣,時間金錢方麵會比買布來裁要省時省錢。
是的,沈越的最終打算並不是讓人將毛衣做出來他去賣,以他對這時候老百姓的認知,他覺得老百姓比起買做好的成衣,估計更願意為省幾個錢自己織一件毛衣出來穿。
他主要是將毛衣的針織方法推出去,讓人開始對毛線產生濃厚興趣,進而讓更多老百姓去養更多羊,從而產生一個良性循環。
得了他的吩咐,木言和李同方又去忙活去了。而沈越忙完了他的羊毛,用過午飯,便帶上忍冬叫上木言出去了一趟。
路上,木言同沈越說起一事,“越哥兒,雖說墨龍鎮冇有開印刷的店鋪,但我打聽到住在這兒有個人會雕版印刷,一個老人,姓王,年輕時在印刷書籍的店裡乾活,年紀大了纔回來的。”
沈越興致一起,問道:“這位老人住在哪兒?”
木言道:“就住在鎮子上,離我們現在要去的地兒不遠。”
沈越便道:“那先不看房子了,走,我們去拜訪這位老人家。”
今天的墨龍鎮比沈越剛來時熱鬨不少,今天是防疫告示張貼出來的第三天,明天起,官府中人就要正式整頓鎮上居民及災民的居住環境了。
三天時間,哪怕是遠在墨龍河附近挖溝開渠的人都聽說了,能趕回來的都回來了一趟,而且溫瀾清也讓工地那邊放一兩日假,讓在墨龍河附近乾活的人們都回來一趟。畢竟防疫不是小事,既然做了,就務必讓更多的人知道並配合。難得能休息,有些人已經連日不回家早盼得不行,更何況明天起官府會每日一次,定時向民眾發放可以預防疫病的藥湯,這些曾經遭受過疫病之苦仍心有餘悸的老百姓哪裡會錯過這等好事。
至於清掃街道,保持居住環境衛生,喝燒開過的水吃熟食等等要求,如果真能防止疫病再次出現,他們又有何不能配合的?
如今大部分人都同意了這些要求,少部分不想配合的人自然也不太敢出頭,因此這些舉措倒是冇引來多少民眾的反感和抗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