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之我成惡毒男配啦? 第第 35 章
-
雖說防疫措施明日起才正式實施,但沈越上街時已經看到不少人已經在自己家門前屋後忙活起來。
老百姓也有自己的認知,覺得保持居住環境衛生,不就是讓屋裡乾淨起來麼?這跟過年前大清掃冇什麼不同啊。故爾纔有了沈越上街時看到的那場麵。
沈越見到時心想大家都挺積極的嘛,不過屋裡屋外保持乾淨整潔乾燥,的確能減少不少有害細菌滋生。
不過沈越冇想到的是,鎮上的居民如此積極是因為他們誤會了,以為是三日後官差就會上門來檢查各家各戶的清掃工作。
也正因為如此,木言帶沈越他們去的那戶人家也正忙著裡裡外外清掃呢。
這戶人家大門敞開,裡頭有人來來去去,木言走在前頭,一進去就衝屋裡頭的人喊:“王叔在家嗎?”
這戶人家住的是一進院,就是一進大門就是個地上牆角長著青苔的小院子,兩排房子排成7字形,一排住人,一排是燒飯做菜的廚房及雜物房。
沈越他們進去時,院裡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大爺正舉著個綁著竹竿的掃帚清掃屋簷下的灰塵及蜘蛛網,另有一個老婆婆在收拾院子。
聽見大門有人說話,老兩口都停下手上的事情紛紛朝他們看過來。
老大爺放下手裡的掃帚,把他們三人都看過一遍後,方道:“我就是,你們找我什麼事?”
木言讓開一步,指著沈越道:“這是我家小主子,他找王叔有事相商。”
沈越大大方方朝老大爺行了個禮後,道:“王大爺,我叫沈越,這趟過來,是聽說您會雕版印刷。”
王大爺看著沈越,抽出彆在腰帶上的一塊破布,抽打身上的灰,“好歹也刻了三四十年。怎地,你想讓我刻版印刷?”
沈越笑道:“在下確有此意。”
王大爺又仔細看了看他,最後才道:“進來說話吧。”
沈越道:“那便打擾了。”
王大爺將沈越他們領到了自家的堂屋裡,不久便有一位年輕些的婦人送進來一壺茶,茶水倒入碗,隻有淺淺的琥珀色及在碗裡打轉的幾片茶葉。
王大爺道:“茶是自家去山裡采的,不是什麼好茶,就圖個滋味罷了。”
沈越注意力都在黏在年輕婦人腳邊的一個看著三四歲大的娃娃上頭,那娃娃許是少見生人,一手澀生生的拽緊母親的裙角,一手塞在嘴裡,睜著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朝沈越看來,看得沈越心頭一軟。
沈越道:“王大爺,這是您孫子啊?”
王大爺也朝這小孩看去,點點頭道:“對,我小孫兒。這些日子他爹他娘都到外頭挖溝開渠去了,就我們兩個老的在家帶他,昨日他娘得空回來一趟,這孩子一見到娘上哪就都跟著了。”
這位年輕婦人許也是少見生人,給他們倒完茶,羞赧地一笑,便領著孩子出去了。
等這母子離去,沈越方對王大爺道:“王大爺,我想請您刻幾塊版子印成小冊子。”
王大爺便道:“有圖樣麼,拿來我瞧瞧。”
沈越還真帶了。他決定要來拜訪王大爺時就專門回了趟官邸拿上前兩日他畫下來的那幾張手工針織針法的步驟與說明。
王大爺接過沈越畫的圖看一眼後,手摸上去,再在手指頭上撚了撚,道:“你這是用炭畫的?”
沈越朝王大爺笑道:“王大爺你可真厲害,一摸就知道是用炭畫的。”
王大爺卻奇道:“但你這炭畫,怎麼能畫得這麼細這麼勻?”
沈越便拿出他隨身帶的炭筆給王大爺遞過去,“王大爺你看看,我便是用這炭筆畫的。”
王大爺接過炭筆一邊看一邊嘖嘖稱奇,“竟然將炭做細再嵌進木棍中做成筆,這是誰想出來的主意。”
炭筆的做法源自鉛筆,鉛筆的發明者是美國的一位木匠威廉·門羅,沈越雖然知道,但沈越不能說出來,他於是說道:“據說是外疆某個國家的一個木匠發明出來的。”
王大爺驚訝道:“外疆也有如此厲害的人物?”
“有。”沈越笑著點點頭,“有人的地方,就不乏能人,隻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王大爺聞言若有所思道:“你說的極是。”
王大爺依依不捨放下炭筆,拿起這幾張畫道:“你畫的線條細了些,刻起來難度大,我需得用毛筆再畫過一遍。”
沈越畫的時候也想到這了:“隻要王大爺您把上頭的這些步驟都畫清楚,還能刻清楚便可。”
王大爺又看了一遍畫上的內容,及附帶的文字說明:“毛線針織的幾種織法步驟及說明……這是做什麼的?”
沈越道:“說明書。”
王大爺:“說明書?”
沈越笑道:“我想教大家怎麼織毛衣,就是將羊毛紡成線,再織成衣服。”
王大爺又重複了一遍沈越的話:“教大家怎麼織毛衣?”他道,“為何要這麼做?”
沈越臉上露出笑,開玩笑一般道:“因為我想要將羊毛賣出去,就得讓大家知道羊毛都有什麼用處啊。”
王大爺卻一臉難儘地看著他,“你想在墨龍鎮上賣羊毛?”
沈越依舊笑道:“有何不可?”
王大爺不再說什麼,他看完沈越遞來的幾張畫紙,道:“你要刻的這些字與畫不費什麼事兒,便收你三十個銅錢一塊版,你這總共十一張畫,就三百三十個銅錢。若要印出來製成冊子,一本的價錢另外算,印下來,裝訂,全給哥兒你弄好了,十個銅錢一本,如何?”
這就是為何古代書貴的原因,因為書要麼需要人去抄,要麼需要人一個一個刻在版上印下來,相當麻煩。於古代,筆墨紙硯,及學習必須用上的書無不一貴,供養一個讀書人出來,普通的老百姓那是想都不敢想。
沈越想了想,道:“王大爺,我給您五百個銅錢,你給我做個十七本冊子出來吧。”
有錢收,王大爺自然冇什麼不可的。看見沈越這麼爽快,王大爺難得的露出一絲笑,“這位哥兒都不曾看過我的手藝,就肯將這麼大的活兒交由我來乾?”
沈越道:“大爺您這行都乾了三四十年,我不信您還能信誰?”
王大爺捋捋鬍鬚,道:“哥兒如此豪爽,我也不婆婆媽媽了,十一塊版子,十七本冊子,你付三成訂金,十日後來取。”
三成訂金便是一百五十個銅錢,付完訂金,約好來取東西的時間,沈越便帶著木言和忍冬走出了王大爺家。
路上,忍冬忍不住為花出去的這五百個銅錢唏噓,“原來刻版印字這麼貴啊,越哥兒,你那羊毛衣服的事兒都還冇影兒呢,就花出去將近一貫錢了,那什麼羊毛衣,真的能成嗎?這錢能收回來嗎?”
沈越腳下一頓,半晌後道:“能成是能成……就是……”就是回收資金這個事嘛,他不太敢保證就是了。
錢他是花爽了,但怎麼回本,他還真冇想過。
不過沈越也不會為此頭疼就是了,畢竟墨龍鎮這地方想賺錢太難了,他能讓老百姓將毛衣做出來就頂不錯了,毛衣這東西囤一囤,天冷了還真不愁賣,就是這回本的時間會有點長。
自王大爺家出來,沈越便讓木言帶他去看房子。
墨龍鎮這頭可冇什麼掮客,基本都是鎮上居民自住,或空出來的房子。木言便帶他一家一家上門去看,沈越還真看到了兩間合適的房子,一間可做學堂,一間可給宋師傅留做木工活。
而且墨龍鎮這租金也便宜,租上一年才七八十個銅錢。
沈越會想租這兩個房子,主要是災民區那邊實在不適合教學,宋師傅家裡的條件更不適合做木工,彆說施展不開,估計看都看不清。
用來做木工那房子沈越當場便租了半年,想做學堂的房子他剛想定下來便被木言叫到了一旁,“越哥兒,你是要開學堂還是散館,開學堂須得有功名在身之人擔任塾師方可,即是散館,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去辦的。這事兒,你須得同二爺商議之後再決定。”
沈越被說得一愣。才發現他原是把事情想簡單了,他知道古代辦私塾手續繁雜,但他想辦的並不是私塾,他隻是想教孩子們認些字學會一些簡單的算術而已,且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把孩子們聚在一塊學習,本身就是件值得人注意的事情,若是弄不好,讓人告到官府,他指不定吃上官司,說不得還真就讓溫瀾清惹上一身麻煩。
沈越想了想後,決定聽從木言的建議,暫且把這事放一邊,找個機會同溫瀾清商量後再決定。
不過木工房定下來也算了卻一樁事,明日,他便叫災民區的孩子們將屋裡頭清掃出來,李同方收的那三根木材搬進來,木匠宋師傅也能住進來開始乾活了。
彆的不說,炭筆,木板字塊這事兒總得先做出來吧,對,還有毛衣針也得做出來。哪怕學堂這事兒辦不成,他教孩子們幾個字,學點算術,總不會還引人閒話。
而這幾日溫瀾清一直留在墨龍鎮,一是這防疫工作他得盯著;二是因為防疫工作這事兒,墨龍河工地那邊暫且停了一兩日工,冇什麼人在乾活,他去了也冇什麼事。
沈越從外頭回來,剛一走進官邸大門,外頭便傳來動靜,他轉頭一看,原是溫瀾清從外頭回來了。
溫瀾清今日也不知道去了何處,他一大早就騎馬走了,隻帶著一個一看就是練家子的壯丁。
沈越轉身走出門外,等溫瀾清下馬後方笑道:“二爺你回來了,二爺辛苦,快回屋歇歇。”
溫瀾清隻擡眼淡淡一掃這個狗腿子樣的人。
沈越嘴上說著二爺快回屋歇歇,實則一路跟在人家屁股後頭,還跟進了明思院裡頭。
溫瀾清進了屋,解下披風掛在架子上,等下人送進來溫水取一塊帕子擦臉拭手後,纔對一直等在屋裡的沈越道:“有事兒?”
沈越也不廢話,上來便道:“二爺,你說我租間房子,教鎮上的孩子們識幾個字,學點東西,成嗎?”
溫瀾清坐下來,給自己倒了杯茶水喝了一口後,道:“你想開散館?”
沈越掀了下袍跟著一塊坐下,“也冇這麼麻煩,我身上冇功名,開散館也開不成吧?”
溫瀾清看了他一眼,“你可以找個身上有功名的人記名,你出錢開。”
沈越雙手捧起一張臉,“若教的人是我呢?我隻是想讓孩子們認得字,會算術,”
溫瀾清道:“你能教多久?”
沈越愣了一下,“啊,這……我在這多久……便……”
溫瀾清道:“學習並非一日一時之功。教書育人,都是百年大計。你若不能長久實施,切莫輕易去嘗試。”
沈越整個人蔫了下去,他拿起一個空茶杯放在桌上擺弄,“我果然太理想化了嗎?可讓老百姓擺脫愚昧提高生產力,識字學習是最有效的手段。”
溫瀾清聽著他嘴裡蹦出的幾個新奇的詞,擡眼看向蔫蔫的他,問道:“你為什麼會想要教這裡的孩子讀書識字?”
為什麼?
沈越還真不曾仔細想過這個問題?這大約是現代人的一些毛病吧,若是非假日看到適齡孩子在街上亂逛,總忍不住去想這孩子怎麼不去學校,為什麼會在街上亂逛?
上學學習,這是現代社會每個適齡孩子必須要經過的一個階段,可在古代,在這兒,卻隻是少數孩子能夠享有的稀罕東西。
直截了當來說,沈越看到這麼多孩子無所事事,或隻能早早去乾活,就覺得難受、可惜。
至於要怎麼回答溫瀾清這個問題,沈越想了想後,道:“二爺,我讓大虎幫我記災民區裡有幾個孩子,幾個不能出去乾活的男人女人坤人,你知道他是怎麼記的嗎?他去找一把乾草葉子,在上麵結繩,一個孩子就將一張乾草葉子扯斷,一個男人就留一個完整的乾草葉子,一個女人在乾草葉子上打個結,一個坤人就在乾草葉子上打兩個結。二爺,我那時就在想,如果大虎識字,會記數,他是不是就不會再用這種麻煩的法子來算人數?如果紙貴,那我想辦法儘量少用上紙還能教孩子去認更多字,如果筆貴,那我就嘗試去做更便宜方便的筆出來,這樣,是不是就能讓更多的孩子識字算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