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中的家主大人 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馬車又安穩又暖和,可比走路好太多了。
元墨靠在軟軟的錦墊上,穿著厚厚的大毛衣裳,舒舒服服地癱成一條鹹魚。
快過年了,街上采買年貨的人多,攤子也擺得多,馬車的速度便慢了許多,元墨掀開簾子看了一會兒街景,無聊起來。
她掏出了懷裡的信。
信上的蠟封已經拆開,顯然白一已經看過。
平公公讓查的,她也能看……
是什麼?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元墨把信紙抖了出來。
老天給麵子,寫信的人不是文縐縐的書生,一筆一劃簡單利落,用詞也大多簡單,把事情說得明明白白。
信上說查到了一個叫韓家莊的小村落,事情便發生在那裡。
多年前,韓家莊有一戶人家,男主人叫韓阿牛,娶了一個妻子,生了兩個女兒。韓阿牛家家境貧寒,夫妻倆起早貪墨,靠賣豆腐掙錢,勉強度日。
忽然有一天,有個很漂亮的女子來到他們家裡,送給他們一個男孩,還送給他們一筆錢。韓阿牛家的生活一下子富裕起來。
韓阿牛說那女子是他們的遠房親戚,那男孩子是送給他們收養的,就這樣,韓阿牛家便有了一個兒子。
這兒子送來的時候隻有幾個月大,養到三四歲的時候,忽然生了一場重病,花了許多錢都沒有治好。
韓阿牛便決定搬家,說要帶孩子去京城找大夫看病。
但在他們走後,韓阿牛家的空屋子裡傳出了嘶啞的哭聲。
韓阿牛確實搬家了,但並沒管那個小男孩。
小男孩被遺棄了。
元墨抱著看話本的心情看這封信,看到這裡,心想信上說那名女子每年春天都會去韓家莊,韓阿牛顯然是怕沒法兒跟那女子交代,所以才跑路的。
村裡有其他人想接手這筆“生意”,但又怕孩子最終死在自己家裡,沒法兒向那個女子交代,這樣一猶豫,孩子就不見了。
後來據人們回憶,那天似乎有個乞丐經過村子,大家都說孩子定是被乞丐拐走了。
第二年春天,那女子像往年一樣來到村子,發現這一切之後她痛不欲生,到現在村子裡的人們還說從來都沒過哭起來也那麼好看的人。
韓阿牛走了,孩子走了,女子也走了……村子安靜下來,就像他們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樣。
很明顯,一個漂亮的女人生下了孩子卻沒辦法撫養,所以把孩子送給了彆人,但彆人最後遺棄了這苦命的孩子。
故事有點讓人傷心,但世間傷心的事多了,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平公公查這個做什麼?
元墨想不明白,也懶得想了,反正又不關她的事。
她把信紙折吧折吧裝回信封,忽見裡頭還有一張紙單獨折作一處,元墨開啟來,整個人猛地頓住。
這是一幅小像。
小像上的人容貌嬌豔如盛開的芍藥花,眉角眼梢俱是風情。
這笑起來的模樣,元墨再熟悉不過。
這是——紅姑!
小像底下一行小字:“畫像已經村民辯認,確屬當年那名女子。”
馬車不知是磕到哪塊石塊,在此時猛然一震,元墨不提防,腦袋重重撞在窗框上,但完全顧不得,重新把那封信開啟了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
養父母……
兩個女兒……
乞丐……
昏黃的燈火,高高的飯桌,飯菜要桌上冒著熱汽,兩個姐姐紮著小辮跑來跑去,她想追上她們,奈何腿腳太短,最終一屁股坐在地上。
大雪的天氣,世界是一種蒼茫的白色,她一腳高一腳低,腿已經凍得麻木,前胸貼著後背,前方好像有一道衣衫襤褸的人影。
模糊的畫麵在腦海裡一掠而過,太快了,快到抓不住,快到元墨不知道這些是存在於自己的記憶中,還是單純因為看了這封信而產生的想象。
隻有紅姑的畫像,確鑿無誤,板上釘釘。
平公公要查是她的身世!
那個先被母親送人,又被養父母遺棄的小男孩根本不是真正的男孩,而是因為母親囑托而一直被當作男孩養的女孩子,就是她!
馬車已經駛進了月心庭,朱大雙在下麵親手給元墨打簾子,元墨看得見他堆滿笑的臉,看得見他嘴唇一張一合不停說話,但他到底說了什麼,她一個字也聽不見。
她是,紅姑的孩子!
小時候,她不止一次地幻想過,如果她有個娘就好了,如果她的娘是紅姑就好了……沒想到,夢想竟然成真了。
她真的是紅姑的孩子!
“哈哈哈哈哈!”元墨放聲大笑,笑容無比燦爛,她覺得她能跳,能蹦,能翻跟鬥,能飛!而這車廂太過狹窄了,狹窄到根本盛不下她的快樂!
她輕輕盈盈地躍下馬車,無論看什麼都覺得十分可愛,連朱大雙的肥頭大耳都顯出一種動人的圓潤之美,她開心地攬著朱大雙的肩,態度之親熱,讓朱大雙受寵若驚。
宴席設在言嫵的畫舫之中,席上皆是老林精心炮製的拿手菜,月心庭裡同元墨交好的女伎都來相陪,言嫵更是坐在元墨身邊,足見朱大雙今日之誠意。
元墨看什麼都覺得滿意,覺得天是格外地藍,酒是格外地香,姑娘是格外地美。
姑娘們也覺得今天的宴席著實快樂,與其說是陪客,不如說是大家一起玩耍,有元墨帶領著,大家猜枚行令,玩各種把戲,便是平常過年過節都玩不到這麼開心的。
這頓酒直喝到午後,朱大雙一個勁兒地敬酒,元墨酒到杯乾,越喝越高興。
朱大雙卻是陪得滿麵潮紅,口舌不清,他說自己思前想後,覺得不該辜負元墨一番心意,元墨既然看中了言嫵,君子成人之美,隻要言嫵願意跟元墨走,他隻收言嫵的身價銀子,一文錢也不添。
元墨一聽竟然有這種好事,自然喜之不儘:“當真?”
朱大雙拍胸脯:“在下說話算數,隻要二爺明天帶著銀子來,在下絕沒有半個不字。”
元墨便笑嘻嘻問言嫵:“阿嫵,你聽見了嗎?你可願意跟我去京城?”
言嫵微微一笑,並不說話。
朱大雙哈哈笑道:“二爺,你也是個明白人,怎麼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麵問人家?人家就算是肯,也不能就這麼點頭啊。”
姑娘們也都起鬨:“就是,二爺該罰。”
於是元墨又笑嘻嘻被灌了一輪。
朱大雙再陪了一陣,搖搖晃晃站起來:“阿嫵啊,你好好陪陪元公子,元公子可是我們樂坊的貴客,可千萬不要慢怠了。”
姑娘們見說,紛紛起身,一個個口裡叫著“小心肝”、“小沒良心”、“小二爺”,又來同元墨喝了一通。
等她們走的時候,元墨整個人癱在坐席上,直吐舌頭:“我的媽,要不是我常來,還以為你們這是黑店呢。”
宛娘在旁邊擰了熱手巾給她擦臉,元墨拉著宛孃的手:“還是宛娘疼我。”
宛娘笑著戳她一下子:“你心心念念要帶走阿嫵,這會子心願得享,可開心了吧?等你回了京,哪裡還會記得我?”
元墨立刻道:“宛娘,隻要你肯,我帶你一塊兒走。”
這不是謊話。
她原本估摸著言嫵的身價朱大雙最少會要到一萬五千兩,沒想到他竟然一筆未添。她如今銀票有八千四百兩,屋子裡還收了好些重禮,無論典當還是發賣,再湊個幾千兩銀子綽綽有餘,連帶為宛娘贖個身不在話下。
宛娘見她說得真摯,不由一陣感動:“二爺的好意我心領了。若是再年輕個十歲,就跟你走了。如今年紀大了,再做得幾年,再攢幾兩銀子便去鄉下買幾塊地,養老去。”
說著一笑:“我給二爺做碗醒酒湯去,今兒可真喝了不少。”
宛娘去了,屋子裡便隻剩元墨和言嫵兩個人。
言嫵坐在一旁調琴絃,眉眼寧靜,腰肢纖弱,僅可一握。
元墨越看越愛,道:“朱坊主下猛子灌我酒,我還以為他想灌醉了我好抬價,沒想到竟然分文不添就走了,阿嫵,你知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是不是有誰給朱坊主遞過話?”
她能想到的,就是有人知道她此前時常留連月心庭,並且中意言嫵,因此透過朱大雙來討好她。
“二爺說笑了,賣家出價是貴是賤,豈是貨物能知道的?”
這些話如果換一個女伎來說,可能是自憐身世,也可能是尖酸諷刺,但言嫵神情端凝平淡,彷彿在說一件再尋常不過的是,沒有自憐,也沒有不滿,說完一笑,“其實以二爺在薑家的地位,想要得到一個女伎,不過一句話的功夫,不知道二爺為什麼放著近路不走,偏要去和朱大雙磨嘴皮子呢?”
“你知道我也是開樂坊的,大家都是同行,天天跟三教九流打交道,最怕彆人以勢壓人。朱大雙要肯,那這是買賣。要薑家發話,那就成搶了。”
元墨說著,認認真真看著言嫵,“阿嫵,就算朱大雙肯了,隻要你自己不肯,我也不會強求,我要的不是一件隨人買賣的貨物,而是一個開開心心跟我去京城的姑娘。”
“開心?”言嫵纖指拂動琴絃,琴聲悠悠流淌,她輕輕地,輕輕地笑了,“恐怕要叫二爺失望了,我早已沒有心了,在揚州還是去京城,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分彆。”
她的笑容籠著一層淡淡的輕愁,如柳枝籠著煙霞,美極了。
元墨輕聲道,“當然有分彆,比如說,京城距此有千裡之遙,那位姓季的公子就算再癡心,總不能跟去京城找你,自然也就老老實實回家讀書去了。”
“錚”,琴聲劃出一個尖利的錯音,言嫵的笑容頓住,睫毛飛顫。
元墨那開視線,把視線遠遠地放在湖麵上,畫舫悠悠蕩向湖心,冬日天氣寒冷,湖上畫舫比元墨第一次來時少了許多,湖麵闊朗,天藍如玉,天氣很不錯。
良久良久,言嫵再次開口,聲音鎮定輕柔,她低聲道:“二爺,你說得很有道理,我願意跟你去京城。”
元墨回過頭來看著她,眼中有欣賞,也有理解,還有一絲溫柔的關懷。
言嫵終於明白為什麼坊中的姐妹一個個都那麼喜歡元墨,元墨好像比任何男子都要懂她們。
“不過,我有一個要求。”
“你說。”元墨溫柔地看著她,“隻要力所能及,我一定為你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