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270章 鐵營滁州會議(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270章 鐵營滁州會議(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王鐵一聽盧象升目前進京述職去了這心裡就放心多了。

畢竟這如今的盧老爺帶給王鐵本人以及整個關東義軍的恐懼感,已經不下於當初洪承疇帶著義軍的恐懼。

如今這關東的義軍從張獻忠到羅汝才,從馬守應到劉國能那基本上都被盧老爺重拳出擊過,就連王鐵也吃過盧老爺的鐵拳。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相比於過去的洪承疇,如今的義軍則更為懼怕盧象升。

這要論起兩人的軍事水平洪承疇自然是要比盧象升強的多,但要論兩人的政治水平那洪承疇是拍馬不及盧象升。

洪承疇統帥的明軍所過之處四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地方百姓那是怨聲載道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所以這洪承疇即便是打贏義軍很多次,但義軍有了這些被洪兵禍害的百姓做基礎,每回即使每回傷亡慘重那也能迅速回血繼續與洪兵對戰。

但盧老爺統帥的明軍就不同的,雖然這強搶民女擄掠民財甚至是殺人放火的事也有,但不過是一些個人行為,且盧老爺發現一個就會辦一個。

不像洪承疇手下的部隊那樣這種惡性行徑是群體性的行為,且這洪承疇不僅不加約束,而且還暗中鼓勵官軍將帥劫掠民財養兵。

所以這盧老爺的軍隊所過之處不說如同嶽家軍、戚家軍一樣受百姓愛戴,那最起碼老百姓不討厭他們。

也正是因為盧老爺的部隊不怎麼禍害老百姓,所以這但凡盧老爺在的地方,那就沒有義軍的生存基礎。

究其原因那就是盧老爺不怕得罪官紳豪強能夠給手下的官兵搞來糧餉,所以他手下的部隊纔不搶不殺。

而洪承疇怕得罪官紳豪強所以搞不來糧餉,隻能是縱容手下官兵搶殺百姓財物養軍。

這兩相一對比之下,誰對義軍的威脅更大那就不言而喻了。

...

隨後王鐵便又向李子建確認了一下:“子健,這姓盧的叼毛真的去了北京?!”

李子建聽到王鐵的話後點了點頭說道:“大帥,這張順之說的沒錯,情報部的細作於正月初二在開封發現了盧象升的總理依仗,當時情報部的弟兄親眼看見盧象升帶著一群家丁過河。”

“並且情報部的弟兄一路跟著盧象升到了北直隸大名府的開州,從盧象升這行跡來看應該是到京城去。”

這盧老爺去年年底把張獻忠從大彆山趕了出來之後,便從湖廣的黃安縣北上河南省會開封,在開封跟河南巡撫陳必謙還有淮揚巡撫朱大典開了臨時軍事會議。

這會議的主題就是盧老爺要調發豫淮兩鎮的兵馬以及錢糧,對於盧老爺調兵兩人都沒有意見,但是盧老爺要調錢糧兩人則是表示一個子都沒有。

盧老爺這個六省總理雖然有兵權但是沒有財權,除了爆官紳豪強的金幣之外,想從正規渠道搞錢那就得這些巡撫們同意才行。

所以盧老爺隻好借著年底進京述職的機會,去京城看能不能爆一點皇帝以及京中勳貴外戚還有袞袞諸公的金幣。

這盧老爺去北京既沒有坐船也沒有坐轎子,而是帶著一群家丁騎著快馬一路沿著官道狂奔向北京。

盧老爺一路從開封到京城僅用了六天的時間,他進京述職的奏疏報告差點都跑的沒有他快,盧老爺在京城待了三天之後便從通州坐著船沿著運河南下,目的地即是大明的陪都鳳陽。

這鳳陽城北邊就是淮河,這運河通著黃河,黃河又奪淮入海,所以盧老爺從通州坐船可以一路坐到鳳陽,此時盧老爺差不多已經到了徐州。

這盧老爺之所以坐船從通州走運河南下,主要是盧老爺在京城爆到了金幣。

由於這盧老爺在豫楚交界處對以張獻忠為首的賊寇重拳出擊打了幾場大勝仗,狠狠的為過去的一年官軍吃的敗仗出了一個惡氣。

為臉都快被這幫賊寇們抽腫了朱由檢挽回了一部分尊嚴。

所以這盧老爺進京之後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那對盧老爺非常的可以,這也就為盧老爺能夠爆到金幣打下了基礎。

畢竟這盧老爺要是連吃敗仗彆說要錢了,這烏紗帽能夠保住就已經很不錯了。

緊接著盧老爺在皇帝親自主持的廷議上麵對江北的軍事情況做了一個完整的報告,與會的君臣認真的聽取了盧老爺的報告,並且都發表了重要講話,表示強烈讚同盧老爺的這份報告。

盧老爺在報告中指出,如果官軍不能組織一波大的攻勢對江北的賊寇進行全麵進攻的話,那要不了多久這江北的官軍將會被賊寇給全部消滅。

等到江北官軍被殲滅之後,即使官軍的長江水師再厲害,但也守不住長江南岸那漫長的江岸防線,一旦賊寇攻其一點,那整個長江防線將會全麵崩潰。

江南之地為大明朝的國家命脈所在,即使北方官軍渡江南下將賊寇從江南驅逐到其他地方,但這對國家的財政基礎造成的創傷將會是無法估量的。

盧老爺報告中的潛台詞就是,賊寇一旦過了江,那咱們就等著改朝換代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原因也很簡單,這九邊官軍就指著東南的錢糧供給,東南錢糧一旦供應不上,哪怕僅一年或者半年供應不上,這些丘八沒吃的就會提著刀槍進京來找你們這些人來要吃的!

而恰好在盧老爺做報告之前的兩天,那滁州張國維八百裡加急的求救奏章送到了京城。

這滿朝文武再結合了盧象升的報告之後,都認識到了這事態嚴重到了什麼地步,所以作為皇帝的朱由檢當即表示願意掏二十萬兩內帑出來捐助軍餉。

同時朱由檢還號召在京的勳貴外戚們也掏銀子出來,這些勳貴外戚你三千我四千的總共加起來給盧老爺湊了大概六萬兩銀子。

在京的京官們你一百我兩百的也給盧老爺湊了兩三萬,然後這朱由檢再拿出幾個監生的名額出去賣,也賣了差不多兩三萬兩銀子。

雖然這些勳貴官員出的銀子相比於他們的家產一根毛都不到,但盧老爺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這些捐助和賣官的銀子加起來差不多有三十萬兩,但這還差不少軍餉。

這盧老爺的報告中提到他準備動員五萬官兵與賊寇在江北決戰,暫定的軍期是半年,這五萬官兵每人每月的餉銀是一兩八錢,半年總共大概需要五十萬兩銀子,所以這還差二十萬兩。

至於這差的二十萬兩,戶部和兵部替他想了辦法,戶兵兩部共同決定將本來朝廷調撥給寧夏還有甘肅以及山西、大同四鎮的二十萬兩餉銀摞給盧老爺做軍餉,其中寧夏鎮摞用最多,差不多有八萬兩餉銀。

這餉銀解決了,剩下的就是軍糧的問題,盧老爺大概算了一下,這官兵加上輔兵半年所需的糧食大概在三十萬石左右。

對此戶部決定從京城以及北直隸附近的幾個糧倉裡麵先調撥五萬石給盧老爺,其餘的由山東、南直隸、浙江還有江西這幾個省份調撥。



對於這回朝廷官僚之間的重視程度和團結態度張應昌預料的沒有錯。

那與東林黨不對付的內閣首輔溫體仁當庭表示,這些攤派軍糧任務省份從巡撫到下麵的知縣,誰要是完不成任務的話,就以通賊之罪論處!

朱由檢聽後表示照溫閣老的意思辦。

等散會之後,那溫體仁在殿外拉著盧老爺的手,語重心長的對他說一定要把賊寇給剿滅在江北,即使不能剿滅也不能讓這幫賊寇過了江,去禍害我們這江浙大員們的家業。

有什麼困難你來找我,誰要是在剿賊的問題上跟你過不去那就是跟我溫大學士過不去!

所以這回朝廷對盧象升在江北剿賊的態度那是出奇的一致,這大明朝上上下下茆著勁要在江北給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蟊賊一點厲害瞧瞧。

就這樣盧老爺拉著一船船的糧食和軍餉從北京一路南下前往鳳陽。

這要是運糧餉的船給翻了,那就好玩了...

...

雖然王鐵沒有採納張應昌停止軍事行動的意見,但對張應昌所推測這回朝廷會在江北問題上團結一致的看法則是相信的。

所以當王鐵聽到李子建確認盧象升是進京之後這心裡便有些擔心了,這盧老爺萬一要是在京城爆到了金幣有了錢糧,那他們能夠擋的住盧老爺的攻勢嗎?!

這滿餉的明軍和欠餉的明軍完全是兩個物種,這一點鐵營乃至全體義軍那是有著深刻體會的。

那明軍的家丁就相當於是滿餉的明軍,從那杜弘域還有曹文詔哪怕是張應昌的家丁就可以看的出來,這滿餉的明軍有多麼的厲害。

這要是盧老爺帶著幾萬滿餉的明軍南下,一想到這個畫麵,王鐵就頭皮發麻不敢繼續想下去了。

於是王鐵歎了口氣對大夥們說道:“諸位,看來咱們得要做兩手準備,免得到時候出了什麼岔子。”

王鐵這話一出大夥們就又展開了討論,關於王鐵所說的這個兩手準備,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人給王鐵提過,但當時的王鐵腦袋已經上了頭,想要直接梭哈玩把大的,所以就沒有同意。

但王鐵今天聽到盧老爺去京城可能是去籌集糧餉之後,這內心深處就有一絲不安的感覺,所以王鐵現在的頭腦就有些清醒了過來。

...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