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288章 義軍進攻滁州
這滁州城是大明朝數一數二的堅城,雖然這攻城的炮灰已經全部都挑選到位了,但是這仗也不可能一拍腦袋就乾。
首先得解決這個攻城器械的問題,這攻城所需的雲梯、盾車、呂公車、巢車等各種工程器械的需求那將會是非常的大。
彆看著滁州城的麵積不大,但是那城頭上架的火炮數量可不少同時那火炮的口徑也不小,所以這到時候在攻城之時必然會有大量的器械損耗。
不過這也幸虧滁州城西就是那琅琊山,同時這附近還有關山、黃埔山等在江北這個平原丘陵地區算得上是比較大的山脈。
雖然這些山脈因為附近的百姓太多燃料需求量過大導致山上的林木被大規模砍伐,但也並不是被砍的光禿禿的一根木頭都沒有,最起碼供應義軍打造攻城器械還是沒有問題的。
早在王鐵舉行大會之前,鐵營就已經牽頭各營派出輔兵在這些山上尋找木料,此時這些山上的木料已經源源不斷的在運往滁州城附近的義軍生產攻城器械的臨時作坊中。
目前義軍的臨時作坊裡已經生產了不少攻城器械,雖然這數量離著預計的數量還差不少,但等到攻城的時候一邊打一邊造也是來的急的。
...
這攻城器械的問題解決之後,那就是該如何解決這滁州城護城河的問題,這滁州城的護城河平均寬度在一百多米以上。
雖然這滁州城牆與護城河之間有個幾十米的距離,畢竟這城牆與護城河挨在一起的話,容易被河水將牆基給侵蝕導致牆體坍塌。
但這義軍弟兄們也不可能劃著船到河對岸去攻城,即使人能劃著船過去,那重達幾百上千斤的攻城器械也劃不過去。
可這要是拿著土袋填護城河的話那也有些不太現實。
雖然這義軍進攻滁州也不需要將這護城河給填平,隻需要在這護城河裡填出來幾個能供攻城器械通行的通道就行了。
但這滁州城護城河與城西的清流河是聯通在一起的,這護城河已經成了這清流河的一部分,那護城河的河麵雖然平靜但這水下可是有暗流的。
李子建帶著鐵營的工兵悄悄的在護城河做了一個實驗,白天投下去幾十個土袋之後,等到第二天再派水鬼下去檢視,這些土袋已經被暗流衝的沒剩下幾個。
如果僅僅是填幾個通道出來的話,到時候攻城的義軍弟兄在城頭上官軍火炮的轟擊下,那一天也填不了幾個土袋,這白天扔下去土袋,等到晚上就被暗流衝的沒剩下,這樣搞下去那得猴年馬月才能填出幾條通道來?!
還有就是,這填護城河的土袋需求量那也是非常的大。
這在開戰之前王鐵已經將牛逼吹出去了,攻城所需的器械一概都由鐵營負責打造,這填護城河的土袋自然也是屬於工程器械之一。
這各營的首領雖然可以派兵協助鐵營伐木,但是要讓各營的首領承擔製作土袋的麻布和葛布那他們就不乾了。
這麻葛雖然便宜,但是如此巨大的消耗量那也是讓他們承受不起,而鐵營更是承受不起如此巨大的消耗。
...
李子建對此那也是絞儘腦汁的想儘了所有的辦法,不過這最後還就真讓李子建想到了主意解決這個難題!
這李子建在某一天登上城西的琅琊山高處俯瞰滁州城的時候,突然之間發現了這滁州城以及他護城河的位置比較高。
而鐵營所處的城西那片原屬太仆寺管轄的草場則是一片低窪地帶,這兩個位置的高低落差大概有個三四丈之高。
對此李子建立刻就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主意。
隨後李子建和趙勝、梁明倫他們這些文人,派人到民間去搜羅了一批關於滁州這幾十年來的民間私修的地方誌以及名人的筆記,並且派出細作對附近的中老年人進行走訪調查。
最後李子建他們成功的找到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這滁州的護城河在過去隻要遇到暴雨季節河水便會泛濫。
這護城河的河水泛濫之後除了會淹到城牆的牆角之外,同時還會往西流入到城西的那片窪地草場中去將其淹沒。
這也是為什麼這片低窪地點沒有建立起村落的原因。
在後世這片滁州城西琅琊山以北的低窪地帶,那就是著名的滁州城西水庫。
雖然這今天城西水庫要比滁州古城要高,但那主要是因為蓄水的原因所導致的,在明代這個地方地勢要比滁州城低的多。
...
所以這李子建的主意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把滁州的護城河給他挖幾個深溝出來,將這護城河的水引入到城西的這片低窪地帶,將這河裡的水給他全部都排乾。
而如今正好是在春季的枯水季節,所以隻要挖出幾個大深溝出來,再將這護城河與城東清流河的聯通部分給他堵住,到時候很快就能將這護城河裡的水給抽乾。
乾涸的護城河就不需要填出一條路來,隻需要在這護城河的兩岸各填出一個能夠供攻城器械上下的斜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斜坡的中間用木板連線起來,以免導致器械和攻城士兵深陷河底淤泥之中就行了。
李子建在做了充分的計劃之後,便將他的這個計劃上報給了王鐵,王鐵對此非常的讚同,批準了李子建的這個計劃。
由於鐵營以及部分義軍隊伍的營地就在這片低窪地帶,所以為了配合李子建的計劃,鐵營以及在這附近的義軍隊伍全部都從這片低窪地帶轉移。
有的義軍隊伍將營地轉入到城西的琅琊山中,有的則是跟著鐵營一塊將營寨設定在滁州城西二十裡處的關山東側山腳下。
就這樣由鐵營牽頭的一場排乾護城河的土木工程便正式開工。
...
這護城河與城東清流河連線處的河流並不太寬,最寬處也就個三四十米,所以這義軍弟兄們在填了幾天的土袋之後便將這護城河與這清流河之間給截斷了。
截斷這護城河與清流河之後城西就開始正式挖溝了。
李子建一共規劃了五條排水溝,最長的一條長達三百米,最短的一條也有個一百五十米,這排水溝的深度平均在十米以上寬度最少在六米。
李子建派鐵營的水鬼潛到護城河裡麵去試探了一下護城河的水深最多也就兩丈,但李子建考慮到這水流高低的落差,所以就將這排水溝給挖到三丈多的深度。
這滁州附近彆的不多那就是反賊多,最後由鐵營牽頭組織,各營加起來總共派出了差不多十萬人次的人力來開完這五條排水溝。
大概到了二月中旬的時候,這義軍弟兄們挖了二十多天,終於將這五條大型排水溝給他挖好了將這護城河的水給他排乾。
在此期間義軍弟兄們挖溝也不是一帆風順,那滁州的守軍起初發現反賊們在堵護城河與清流河連線處的那條河流的時候還沒有察覺到什麼。
但後來者城西的反賊們在熱火朝天挖溝的時候,這城中的守軍就立馬意識到了不對勁。
那杜弘域趴在城頭上瞧著那城西低窪地帶的草場,再瞧著他腳下這位於高處的護城河,杜弘域的心中立馬便判斷這幫反賊是想挖溝將護城河水給排乾。
這滁州城的護城河是滁州城最大的依仗,畢竟這大明朝用條石修建的石頭城多著呢,但這些年來被反賊攻下的石頭城那也是數不勝數。
而像滁州城這樣擁有幾十丈寬的護城河的城池那則是屈指可數,整個江北地區除了廬州府合肥之外就是這滁州城了。
杜弘域考慮到這城頭上的火炮夠不到城西的反賊工地,且即使有部分火炮能夠的到,但也無法形成火力覆蓋,再加上這幫賊是在溝裡刨土又不是在地麵站著讓他們打,所以這杜弘域便放棄了用炮擊阻止反賊挖溝。
不過杜弘域肯定是不會就這麼看著反賊的挖溝排乾護城河的,但杜弘域也不可能派兵出城去攻擊反賊的挖溝工地,畢竟這城中守軍不足,萬一這幫反賊是在玩引蛇出洞呢?!
所以杜弘域就開始出陰招。
由於這杜弘域本人就是榆林人,他手下的家丁也都是榆林、延安那一片的人,而這圍城的各路首領及其屬下大多數也是陝北人。
所以這杜弘域就派出他手下得力的家丁潛出城去,名為與義軍中的陝北老鄉敘舊,實際上則是準備伺機搞破壞。
由於這各路義軍中那也是魚龍混雜,不是每個義軍首領都如同王鐵、張獻忠、羅汝才這般造反意誌堅定,很多都是兩頭下注留後路,所以這有的義軍首領對杜弘域派出的家丁都好生招待不敢怠慢。
這城西的義軍在挖排水溝的時候,不是從低窪地帶那一頭開始挖的,而是護城河這邊開始挖的,在貼著護城河修了一條攔水堤壩再開始挖的。
那杜弘域的家丁趁著義軍挖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就在某天夜裡偽裝成反賊把這這些堤壩全給扒了。
這本來十多天的預計工期又多增加了好幾天用來排水和築攔水堤壩。
由於義軍為了趕工期是三班倒日夜不停連軸轉,這晚上黑燈瞎火的也看不清這到底是官兵還是義軍,所以這才讓杜弘域派出的家丁得手。
雖然杜弘域最終沒能阻止義軍將護城河的水給排乾,但他的這波操作把義軍攻城往後拖延了好幾天。
...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