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70章 大彆山的訊息
鐵營總部這邊自打今年的三月在滁州分兵開始一直到現在的六月中旬,在這三個多月的時間裡,鐵營總部僅收到過兩次大彆山那邊送過來的稟報。
一次是四月初鐵營總部剛剛渡過淮河轉入沈丘進入豫中地區的那段時間,另一次則是在幾天前才收到的。
之所以這隔了兩個月才收到大彆山的稟告,主要還是五月份的時候鐵營從嵩山登封地區往熊耳、外方兩山之間嵩縣轉移,然後又穿過熊耳山往這陝豫交界處的盧氏縣轉移。
王經緯前幾天送過來的稟報是四月末發出來的,當時鐵營的塘兵在五月份一路順著鐵營總部的蹤跡摸到了登封去,結果剛到登封鐵營總部就轉移了。
於是這大彆山的塘兵又四處打探找到了嵩縣去,結果這到了嵩縣又撲了一個空,最後一路打聽兜兜轉轉總算是在這陝豫交界處茫茫大山之中找到了鐵營的總部,將這兩個多月前的稟報送到了王鐵手上。
那大彆山的塘兵為了將這稟報送到總部這邊來,那也是犧牲了不少的弟兄。
從大彆山出發的時候是一個化裝成商隊的五十人滿編塘兵隊,但等到在這茫茫大山的盧氏縣找到鐵營總部的時候,僅剩下不到十個人。
這些犧牲的弟兄那不是被官兵給殺了,就是被路上的土匪給弄死,或者是因為受不了路途上的辛苦當了逃兵,以及因為染上疾病治療無效喪生。
雖然這一路上多有犧牲,但這王經緯以及周兵、楊英、孔有德等人寫給王鐵的各種報告,最終完完整整的送到了鐵營總部這邊來,使得鐵營總部雖不在大彆山,但也對大彆山部隊的情況有一定的瞭解。
...
由於那張應昌的調查報告寫的那是又臭又長,總共差不多有一兩萬字而且還是用文言文寫的,以王鐵的知識水平是很難看懂的。
所以張應昌的這份報告是在李子健閱讀過之後,提純成幾段話然後向王鐵進行簡單彙報,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是張應昌認為這大彆山位於鄂豫皖三省官府統治勢力的薄弱點交彙處,有利於鐵營安穩當坐寇發展勢力。
第二則是張應昌這幾個月在山中考察發現,大彆山內部的開發程度非常高,有大量的山田、牧場以及對外的商業貿易活動。
這給鐵營當坐寇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不至於從零開始浪費時間苦心經營。
第三點,也就是張應昌著重強調的一點,那就是這大彆山的人口密度非常高,甚至比陝北山區還要高,且這裡麵民風彪悍遍地都是強頑。
如果能收編這些悍匪悍民為鐵營所用,那麼鐵營就擁有一個龐大的後備兵源基地。
...
那李岩一臉興奮的對王鐵說可以當坐寇的時候,還沒有等王鐵說話,那在一旁的李子建便笑著對李岩說道:“威明兄,你手上的那份調查報告我早就已經看過了。”
“這個張順之曾在明朝當過大官,身上難免會染上一些那昏朝庸官的一些臭毛病,在文章中喜歡誇大其詞塗飾空文,弄一些虛虛實實的東西糊弄人。”
“他那報告裡的東西雖有可取之處但需仔細分辨,不能不信但也不可儘信!”
這倒是也不是李子建趁著張應昌不在王鐵跟前就使勁的在他背後黑他,而是這張應昌寫的那大彆山調查報告中確實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這李子建雖然對在山裡組建官府當坐寇不懂,但是李子建對各類軍事問題十分精通,彆的問題先不談,後勤這一關首先就過不了。
那張應昌在報告中說大彆山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就這點基礎就不足以養活鐵營這幾萬人馬,以及可能投奔鐵營的一些流寇隊伍。
...
這王鐵聽完李子建的彙報之後那自然也就被李子建給影響,認為這張應昌的報告有些誇大其詞,大彆山並非是一個當坐寇的首選之地。
那李子建話音一落,王鐵放下手中的茶杯接著李子建的話茬笑著對那李岩說道:“先生於官府行政一道上有大才乾,日後咱們還得仰仗先生的指導。”
“但這軍事一途先生還需多加曆練,您就不要摻和了。”
過去王鐵他們認為,這大彆山區應該和那川陝豫楚交界一帶的荊襄鄖陽等處山區一樣。
這荊襄山區雖然也躲著不少土匪山賊流民饑氓在裡麵討生活,但山區大部分地方都是沒有經過開發的原始叢林,屬於是煙瘴蠻荒不毛之地。
但張應昌的調查報告顛覆了王鐵他們的認知,王鐵他們沒想到這大彆山區裡麵的開發程度居然這麼高,從報告上看開發程度甚至都超過了豫西山區。
當然,這人文景象那也跟豫西山區差不多,裡麵那基本上也是民匪不分,民風的彪悍程度那是一點都不輸這豫西山區的老百姓。
也正是因為這大彆山區內民匪不分山寨林立,那張應昌就認為如果能夠把這幫殺才給收編,那這鐵營就有了一個穩定的後備兵源,不用擔心打不起跟官兵打不起消耗戰。
但對於張應昌的這個想法,王鐵和李子建在見識過這豫西山區的彪悍民風之後,就認為這事不是那麼容易被辦到的,所以對張應昌報告中的第三點表示懷疑。
...
那李岩聽完王鐵跟李子建的話後,放下了手中張應昌的那份報告,然後便擺了擺手嚴肅的對王鐵說道:“大帥,屬下雖不懂軍事,但也懂得一個道理。”
“那就是這甘蔗沒有兩頭甜的,這天底下哪有那麼多十全十美的事情?!”
“那江南之地魚米之鄉適合當坐寇,既不用愁後勤糧草供應的問題,可大帥您也沒那個本事打過長江去啊!即使您打過長江去了您守的住嗎?!”
李岩這番話一出,這關帝廟的主殿內的空氣瞬間就下降了好幾度,那坐在這茶桌上的幾人臉色大變不說,就連在殿內處理各種文書檔案的情報部工作人員也都愣住了。
大夥們心想李岩這小子是真他孃的不怕死啊!居然敢當著大帥的麵說大帥沒本事。
這王大帥雖然脾氣好能夠聽的進不同的意見,哪怕是刺耳一點的批評也是可以接受,可這小子那都不是刺耳的批評,那簡直就是戳王大帥的肺管子。
俗話說這主辱臣死,作為王大帥的忠實走狗的王小靖自然是聽不得李岩這話。
隻見那王小靖一拍桌子指著那李岩的鼻子罵道:“我說姓李的!你個狗日的剛才那話是什麼意思?!你他孃的是找死是吧?!”
“你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眼裡還有沒有上下尊卑了?!還不趕緊給大帥跪下道歉!”
此時那王鐵在聽到李岩剛才說他沒本事那話的時候,那王鐵也一度險些破防要與那李岩辨上一辨,為他在江北之戰的失利找補一番。
不過這王小靖替他罵了李岩一句之後,這王鐵的心裡那也好受了很多,再加上王鐵也知道李岩這小子說話不過腦子從來不把門,所以王鐵也就沒有計較。
那李岩被王小靖一頓罵之後,也意識到了剛才確實有些對王鐵不敬,畢竟這哪怕朋友之間說這種話都有可能吵架,那就更彆提王鐵是他的上司。
於是那李岩趕緊起身撲騰一聲跪在地上誠惶誠恐的對王鐵請罪道:“大帥,屬下剛才失言不敬,還請大帥責罰!”
王鐵見狀臉色有些不太好看的對那李岩擺手說道:“起來吧!說錯一句話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屬下謝大帥免罰!”見王鐵不計較他的失言,那李岩便擦了擦他額頭上的冷汗站了起來坐在椅子上。
等到那李岩坐下之後,那王鐵語氣有些無奈的對那李岩說道:“我說先生啊,您擱著跟我麵前失言我不計較你,可您這要是擱其他人麵前失言,那到時候您出點什麼事可就麻煩了!”
其實王鐵不擔心李岩說話不注意惹怒那些武將,這營中的武將與李岩沒什麼利益衝突,最多也就是跟這李岩對罵一頓事後也不會去計較。
但是李岩要是在言語上惹怒趙勝、梁明倫這些與他是同行的文人,那這幫已經是修煉成精的家夥,明裡暗裡不得把這李岩往死裡整纔怪!
那李岩聽到王鐵的話後訕笑一聲道:“大帥,屬下從小從這毛病,心直口快說話嘴裡不把門,但屬下絕對沒有任何對您不敬的意思!”
那王鐵聽到李岩這話後心中也是暗歎一聲,因為這家夥還在為自己的失言找補,一點都沒有意識到他剛才的提醒。
不過這李岩既然是一個人才,隻要這家夥沒有生貳心,以後出了事的話王鐵還是會拉他一把的。
...
那一旁的李子建瞧這場麵有些尷尬,於是便繼續剛才的話題對那李岩問道:“威明兄,你既然認為大彆山適合當坐寇,那您就說說看你的理由唄!”
雖然李子建不太認同張應昌提出在大彆山當坐寇的意見,但是李子建跟著王鐵待的時間待久了,也從王鐵身上學到了旁聽則暗堅聽則明的一個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