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82章 丙子之亂(上)
黑水峪這一戰,高迎祥所率的三千人馬幾乎全軍覆沒,僅一兩百名弟兄從包圍圈中突圍而出,前去給那走庫穀道以及走褒斜道的高迎恩、高一功叔侄倆報信。
在原來的曆史上,黑水峪一戰高部闖營與這個時空的損失也差不多,雖然高迎祥被擒殺不少闖營士兵或死或降,但“中鬥星”高迎恩以及高一功仍然率領相當一部分兵力突圍出去。
從後來高一功在李自成闖營的地位就看的出來,高一功肯定是帶著不少高家的人馬入夥李自成,要不然僅憑一個小舅子的親戚身份是不可能在闖營中有那麼高的地位。
在這個時空中高迎祥結局與原來曆史上雖然也一樣,都因為黑水峪這一戰犧牲,但是這個時空的結局相對來說要好一點。
畢竟沒有被明朝官員百般羞辱過後,押到菜市口割肉一刀一刀的淩遲處死。
自殺而亡沒有落到官軍的手上,那也算是儲存了一代梟雄最後的體麵。
比起那王二被押解到西安活刮,還有那王嘉胤被老婆聯合小舅子外加堂兄弟合夥做了還是要強上不少。
據野史傳聞那闖王被押解到京城之後,朱由檢對這個當時最大的賊頭也非常的好奇,於是親自審問高迎祥,當朱由檢問高迎祥為什麼要造反的時候,高迎祥直接回了一句想坐他屁股下的那把椅子。
那朱由檢本來是想聽到高迎祥在他麵前搖頭擺尾乞求饒恕一條性命,但沒有想到高迎祥死到臨頭居然還這麼硬氣,差點就把朱由檢給氣暈過去,於是當場下令把高迎祥拖到菜市口颳了。
...
這黑水峪一戰雖然官軍打死了不少闖營士兵,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士兵沒有被殺而是被俘虜。
這官府在過去對待投降和被俘的賊寇是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投降的一般隻殺首惡不問脅從,但是像這種戰場上被俘虜的不論首惡挾持那都是一律誅殺的。
但這回孫傳庭一改過去官府的作風,這些被俘虜的闖營士兵不論在賊營中官職大小一律不殺,願意當兵的就編入官軍隊伍中,不願意當兵的孫老爺安排到關中去種田。
當然,這倒也不是孫老爺心善,主要還是當下的形勢逼著孫老爺不得不采取懷柔的政策。
由於前幾年洪承疇洪老爺殺降的政策,搞的那但凡豎旗幟造反的賊寇那都是一條道的走到黑跟官府玩命的杠,即使有向官府投降的那大部分也都是詐降。
像洪承疇對賊寇施行的高壓政策,如果是官軍一直處於絕對優勢也就罷了,畢竟那幫刁民再怎麼鬨騰也鬨騰不過軍爺手裡的刀銃。
可問題是這幾年來官軍跟賊寇打的那也是有來有回,甚至還吃了賊寇不少虧,官軍雖然依舊占據優勢但並不是絕對。
如今繼續采取高壓政策那隻會增加官府的鎮壓成本,但現在的問題是官府已經沒有那個成本去繼續施行高壓政策,所以那就必須得改弦更張采取懷柔政策,儘量降低賊寇的頑抗意誌減少官府的鎮壓成本。
再還有就是這些年來因為各鎮相繼兵變導致出現大量的逃兵,再加上這些年來與賊寇連連交戰導致官軍戰鬥減員也十分嚴重。
所以為了彌補官軍中的缺失的老兵,這孫老爺也不得不招降流寇將其編入軍中補充優質兵員。
這義軍那邊在不斷的吸收逃兵擴充實力,而官軍這邊也開始在招降流寇補充兵員,這種現象那也算是一種黑色幽默。
在對待的賊寇的政策上也不僅是孫老爺在改變,就連殺降始作俑者的洪老爺也開始在反思過去的失誤。
這一兩年來洪老爺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對付賊寇流民上去就是一頓圖圖,而是經常能夠安撫那就安撫能不殺那就不殺。
從洪老爺讓農民軍叛徒白廣恩領兵就看的出來洪老爺也在改變,本來這個二五仔洪老爺是打算等賊寇滅的差不多的時候安排他上路的,但沒想到這幫賊寇太能鬨騰,逼的洪老爺不得不將這個二五仔給放出來。
總的來說,這官府對農民軍政策的改變,他並不是官府心存慈悲不願意繼續殺下去了,而是農民軍太厲害反殺回去,讓官府殺不動,隻能是采取懷柔政策來儘量詔安農民軍,降低農民軍的抵抗意誌。
但這大明朝的信譽早就已經破產,所以即使朝廷現在改弦更張采取懷柔政策,那大部分農民軍依舊認為是朝廷是想故技重施把他們騙進來再殺。
隻有少部分腦子不好使的農民軍頭領才會認為朝廷是真心實意的詔安。
雖然後麵農民軍一度向朝廷投降,但也是那種保持隊伍獨立性的半投降狀態,一有風吹草動又起來鬨騰繼續跟朝廷對著乾。
...
高迎祥在黑水峪的犧牲,不管是在原有曆史上還是這個時空確實對義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但是也並沒有打擊到一蹶不振的地步。
這跟五年前的崇禎四年王嘉胤被曹文詔派人刺殺之後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除了王嘉胤的橫營能跟官軍主力剛正麵之外,沒有一支義軍隊伍可以與官軍主力野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到了五年後的崇禎九年的七月,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義軍隊伍可以跟官軍主力進行野戰,甚至是擊敗官軍的地方主力部隊以及邊軍勁旅。
不管是在這個時空還是在原有曆史上,高迎祥的犧牲對義軍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況且這個時空還存在一個本該在崇禎六年就已經徹底瓦解了的大型流寇集團,但隨著鐵營這個流寇集團存在,所以這高迎祥犧牲的惡劣影響還能再往下降一降。
官軍獲得如此巨大的勝利之後,那自然是要開動宣傳機器到處宣揚此事,所以這大江南北潼關東西很快就知道了高迎祥被殺的訊息。
...
就在陝西官軍打了這麼大的一個勝仗的同時,那在畿輔地區該來的劫難也終於來了。
在崇禎九年的四月,後金女真大汗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將建州女真的族名改為“滿洲”,並效仿漢人王朝建立年號“崇德”。
這過去皇太極雖然有一個“天聰”的所謂年號,但其實這並不是年號,而是效仿蒙古大汗給自己搞的一個汗號,類似於漢人流寇給自己取的那些外號。
滿清王朝的第一個正式年號就是這崇禎九年建立崇德年號。
這皇太極在崇禎元年繼承汗位之後,其在建虜集團內部的地位並非是一言九鼎至高無上的地位,當時建虜集團是四大貝勒共治的一個政治格局。
那建虜集團內部開會,皇太極坐在中間,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個貝勒並排與皇太極坐在兩邊,共同接受建虜集團的臣僚朝拜。
這種共治模式皇太極自然是不可能接受,所以在崇禎三年皇太極利用貝勒阿敏四城之敗將其圈禁。
在崇禎五年借著貝勒莽古爾泰在大淩河失利又將其給拿下,不久之後弄死在監獄裡麵,後來又將他的姐姐和弟弟全部給弄死。
皇太極除了清洗這阿敏和莽古爾泰的派係勢力之外,還對大貝勒代善的派係勢力進行打擊,經過這幾年的鎮壓給清洗,皇太極終於在崇禎九年將內部的反對勢力都給物理消滅。
所以這一統江湖江湖之後,那皇太極那肯定是要登基稱帝坐上那把龍椅,進一步的強化君主專製和中央集權,完成對建虜集團從奴隸製到封建製的轉變。
這皇太極與他那晚年發瘋的爹努爾哈赤在執政還是有很大不同。
在政治上皇太極雖然依舊是維護基本盤八旗的利益,但是能夠讓渡處一部分利益給漢人,提拔了以範文程為首的一大批漢奸進入建虜集團內部當官,極大的緩和了滿漢之間的矛盾和對立。
同時在對漢人的態度上也沒有像他爹那麼離譜,直接開圖無穀人殺的沒人種田,把遼東給搞成了一片原始叢林,弄的物價飛漲到幾十兩銀子一石糧食,整的連八旗韃子兵都缺糧食。
皇太極在對待漢人的政策上,雖然仍然是執行高強度的盤剝政策,但最起碼沒有像他爹那樣動不動就搞大圖殺,所以遼東的經濟雖然依舊萎靡但好在沒有徹底崩潰。
從建州女真的視角來看,這皇太極的確是稱得上建虜的英明之主。
但彼之英雄我之仇寇,站看漢人的角度來看,這皇太極無疑是一個難纏且可怕的敵人。
...
這遼東經濟崩潰的原因,主要還是那一個省的地盤養著十幾萬脫產的滿蒙漢八旗韃子兵以及其家屬,以及一群滿洲權貴。
這遼東即使沒有被努爾哈赤開圖弄的經濟全麵崩潰,那也養不起這麼多的脫產士兵,況且還是一群消耗比步兵大幾倍的騎兵部隊。
所以在崇禎二年底那皇太極堅持不住了,發現了關寧防線的弱點,並繞開關寧錦防線從薊鎮喜峰口入關,在北直隸大肆劫掠人口、牲畜、糧食,在崇禎七年在蒙古擊敗林丹汗返回的路上又順帶劫掠了一番大同地區。
至此建虜集團找到了脫離經濟規律保持大規模武裝力量的辦法,並以此形成了路徑依賴。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