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383章 丙子之亂(下)
崇禎九年是傳統乾支紀年的丙子年,在這一年竊據遼東的建虜集團對漢人再次發起了入侵行動,故而這一年被稱之為“丙子之亂”。
崇禎九年四月建虜大汗皇太極在僭號稱帝之後,便在籌謀發動對漢人的入侵行動,崇禎九年的六月下旬,皇太極命多羅郡王阿濟格為主將,貝勒阿巴泰、貝子揚古利為副將,領八旗韃子兵數萬入侵關內。
這崇禎九年韃子兵的入侵與崇禎二年不同,崇禎二年韃子兵是從那薊鎮的喜峰口附近破關入侵,而這回韃子兵是從宣府鎮的獨石口破關入侵的。
在崇禎九年的六月二十六號,阿濟格所率的八旗韃子兵攻克獨石口殺入宣府鎮防區,韃子兵破宣鎮外長城入關之後,便開始分兵在宣鎮防區境內大肆劫掠。
由於這韃子分兵劫掠的行為給時任宣大總督的梁庭棟造成了誤判,認為這韃子兵不過是如同崇禎七年那回一樣僅在邊境地區搶一波而已。
所以梁庭棟並沒有給京師地區及時的傳達預警訊號,那宣府鎮的官軍見韃子入關那也是紛紛躲進城堡內避戰,任由韃子兵在地方上蹂躪百姓。
想等這韃子兵飽掠出關之後再從城堡內鑽出來假模假式的追擊一波,砍幾顆無辜百姓的人頭報上去請功。
但局勢的發展超出了這梁庭棟以及宣鎮官軍的預料,韃子兵在宣鎮境內劫掠一番之後並沒有出關,而是繼續往南深入一直推進到昌平鎮內長城外的延慶、懷來、居庸關一帶。
到這個時候那宣大總督梁庭棟和宣鎮官兵意識到情況不對了,這韃子是想要破昌平鎮的內長城進攻畿輔地區,因為這過了居庸關離著京城不到一百裡了,這比薊鎮喜峰口離著京師要近的多。
七月初三日,京師這邊收到了昌平鎮以及宣府鎮,送來的韃子已經在昌平鎮內長城準備破關入侵畿輔的塘報,朝廷隨即便於當天宣佈京師戒嚴,並調發密雲、薊鎮、京師等地官軍前往昌平鎮內長城駐防。
但此時已經是為時已晚,七月初五日,韃子兵從懷來、延慶等地長城外線開始發起進攻,在此期間宣大總督梁庭棟也曾領兵前來阻止韃子攻擊長城,但均被韃子兵給擊退。
等到七月初八日已經有部分韃子兵翻越長城的缺口進來,到了七月初十日韃子兵基本上已經全部翻越內長城進入畿輔地區。
七月十三日,韃子兵策反了昌平州城內招降的蒙古夷丁,並與韃子兵裡應外合攻陷了這昌平鎮的鎮城,那昌平總兵巢丕昌見大勢已去貪生怕死投降韃子當了漢奸,並且還將自己十幾歲的閨女送給韃子玩。
這巢丕昌投降當漢奸也是有原因的,這昌平是大明朝的皇陵所在地,從永樂皇帝開始的曆代皇帝基本上的埋在這裡。
由於這皇陵是依山而建且皇陵數量過多根本就沒辦法像南方那幾個皇陵一樣修建陵城,所以這些皇陵那基本上沒有防禦能力。
那八旗韃子兵打到昌平之後,那昌平鎮的官兵嚇的鑽到鎮城裡麵躲著,韃子兵就在外麵大肆破壞皇陵,幾乎將所有皇陵享殿內供奉的寶物給搶走,並且還將那天啟皇帝德陵的地麵建築給全部燒毀。
這打了敗仗巢丕昌最多也就是革職拿辦,頂天了也不過是流放邊疆,但這陷陵大罪足以讓那巢丕昌人頭落地,所以這巢丕昌為了活命那也隻能向韃子投降。
韃子兵在攻克昌平州之後便直接揮師南下進攻京師,把那在京城內的君臣百姓嚇的那也是不輕,於是就在七月中旬,朝廷正式下詔天下兵馬勤王。
但韃子並沒有強攻北京城,而虛晃一槍在京城附近的州縣大肆燒殺搶掠,北直隸的寶坻、定興、房山、涿州、固安、雄縣、安州、永清順義等十二個州縣相繼被韃子攻陷。
這八旗韃子兵但凡所攻陷之州縣,隻要遇到抵抗的破城之後一律屠城,僅會製造兵器的鐵匠和供韃子蹂躪發泄獸欲的年輕婦女能夠苟活一條性命。
韃子兵所破之十二州縣大半皆被屠戮,城中死屍遍地猶如人間地獄一般,死於韃子的刀口之下的漢人百姓不計其數。
畿輔地區城中的百姓遭遇此等大劫,那畿輔地區城外的百姓也難倖免。
這韃子此次入關除了劫掠錢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劫掠人口和牲畜資源,城中百姓大多不從事農業活動,主要是以手工業、餐飲業和第三產業為主。
所以韃子破城之後對城中漢人百姓大加屠戮,但對城外的種田的漢人百姓並沒有開圖。
雖然沒有開圖,但城外種田的漢人百姓也好不到哪裡去,整個畿輔地區總共有18萬農民及其家養的牲畜被強行綁走,綁到遼東去為八旗韃子兵當農奴種田以及服徭役乾活。
因為前幾年韃子幾次入侵綁走當農奴的漢人百姓,因為受不了韃子的極致壓榨剝削,不是逃回關內就是躲到遼東地區的山裡去,搞的建虜的旗莊已經快沒有農奴種田和服徭役。
這皇太極之所以不對逃跑漢人農奴進行捕殺屠戮倒也不是他心善,而是這跑了一批到時候韃子兵入關繼續抓一批就行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很多漢人農奴在崇禎二年被抓到遼東去給韃子當農奴,中途找機會跑了回來,結果又在崇禎九年被韃子又給抓回去。
甚至有的命大的漢人農奴,來回好幾次被抓到遼東去一直到滿清入關為止,到那個時候全體漢人都已經成了韃子的農奴。
韃子兵在畿輔劫掠了一個多月後,也就是**月份便結束入侵行動,押著十幾萬漢人百姓和無數金銀財寶和糧食物資出關返回遼東。
這當時兵部尚書張鳳翼出京與宣大總督梁庭棟一道督勤王軍追擊阿濟格率領的韃子兵,但明軍始終與韃子兵保持距離不敢越雷池一步。
韃子郡王阿濟格見這幫尾隨它們的明軍如此膽小怕死,於是便掛了一塊牌子在後麵,上書“諸官免送”四大字,狠狠的將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明軍給羞辱了一頓。
那兵部尚書張鳳翼與總督梁庭棟知道皇帝肯定是不會放過他們的,於是在恭送韃子出關之後,這兩人一塊喝毒藥自殺了。
...
朝廷的勤王詔書是在七月中旬下達的,離著畿輔最近的山西、山東、河南等地的官軍大概在八月初到八月中旬陸陸續續的前往畿輔勤王。
在陝西的洪老爺以及孫老爺則是沒有朝廷調到畿輔勤王,因為這寧夏兵變外加延綏鎮總兵、副將被殺,導致這陝西官軍實力大損。
如果強行把這陝西官軍給拉到畿輔勤王,那李自成、拓養坤這些流寇不得把陝西三邊給鬨翻天纔怪,所以陝西官軍沒有像崇禎三年一樣被調往畿輔勤王。
而在中原地區的六省剿總盧象升則是被調往畿輔勤王,但盧老爺帶的兵也不多,僅督標楊世恩部、遼兵祖寬部、關兵李重鎮這路人馬,加起來也不過一萬兵力出頭。
雖然這三支六省剿總直轄的部隊給調走,但是那河南、湖廣地區的官兵基本上沒怎麼被調,豫楚交界的左良玉部、湖廣的秦翼明部、河南的陳永福、羅岱等部主力都留在地方。
這盧老爺在臨走之前還派人進山去效諭山中的張獻忠、羅汝才、馬守應、劉國能等賊頭,要他們以天下安危為己任格局放大一點。
不要趁著國難當頭之際在背後捅朝廷的刀子,做出這種令親者痛仇者快背上千古罵名的事。
那八大王被盧老爺派來的人一通說教之後還就真的聽進去了,並且還給盧老爺寫信說這段時期他隻在鄉下搶劫,絕對不會去攻打州縣城池牽製官軍的力量,等你回來之後咱們哥倆接著下半場。
這八大王畢竟是參加過崇禎三年勤王入衛軍事行動跟韃子打過仗的,見識過韃子是怎麼在畿輔地區禍害老百姓,所以八大王非常深明大義表示這段時間不亂來。
當然,這八大王之所以如此深明大義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左良玉從許州移鎮南陽,並且將防區擴充套件到了鄖襄一帶,那八大王敢到豫楚一帶鬨騰,就準備等著被左大帥重拳出擊。
而陝西那邊孫傳庭又把那高迎祥弄死了,嚇的那圖圖哥也不敢返回陝西去鬨,所以也隻能是老老實實的先在豫楚陝交界的山區內待著,找機會再出山去鬨騰一波。
至於在當時還在豫西山區的鐵賊盧象升則是沒有去信規勸,因為盧老爺認為這鐵賊是那種沒有底線的人,
如果將韃子入侵畿輔的訊息告訴鐵賊,這鐵賊指不定會趁著這個機會四處鬨騰。
不過這也瞞不住,畢竟這豫楚地區官軍頻繁的調動,鐵賊稍微打聽一下也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盧老爺北上勤王的路上還遇到了一件突發情況,那就是唐王朱聿建領著王府護衛私自出城北上勤王,盧老爺當時領兵都快走到開封了,接到南陽官員的稟告後又火急火燎的趕回去。
在南陽府的裕洲盧老爺領兵截住了唐王,將唐王的部隊給繳械並將其押回王府交地方官員看管。
也正是因為這個突發情況,讓盧老爺耽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所以等盧老爺領兵抵達畿輔之時也就是九月中旬,那韃子早已經出關去了。
要是讓盧老爺早點到,以盧老爺的血性,肯定是不會讓阿濟格的韃子兵大搖大擺的出關,最起碼是能救下不少被韃子抓到遼東當農奴的百姓。
隨著丙子胡亂的爆發,明朝內外局勢也將發生重大的改變。
...
喜歡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