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 第1463章 進軍蘄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穿越明末:帶領農民起義 第1463章 進軍蘄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周兵領著左營的弟兄攻打鷹巢寨救黑頭獅的這段時間,那在羅田縣的王鐵他們在乾嘛呢?!

這段時間那他們肯定是也沒有閒著。

這鐵營情報部最近一段時間通過安插在武昌府、黃岡府的細作,得知了那入寇畿輔的韃子在九月份飽掠出關的訊息,並且還知道了盧老爺調任宣大總督的這個重要情報。

當王鐵他們得知這盧老爺調任宣大的好訊息了,當天高興的給弟兄們每人發一錢銀子的賞金,讓大夥們跟著王鐵他們這些鐵營一塊樂嗬。

這很少去高檔妓院的消費的王鐵,樂的那是包了一家羅田縣城最好的妓院,讓鐵營的中高階軍官在裡麵玩了一晚上。

這盧老爺調任宣大訊息那也不僅讓鐵營上上下下高興,這潼關以東南北各地被盧老爺收拾過的流寇土賊無不彈冠相慶奔走相告互相傳遞這個喜悅。

為此那貓在桐城、舒城大彆山區內的賀一龍、馬進忠、慧登相他們幾個一直不怎麼冒泡的家夥,甚至還給王鐵傳信,請王鐵帶頭領著他們去江北的揚州、泰州一帶乾一票大的。

對此王鐵回複這三個活寶讓他們在山裡先等著,等鐵營打到舒城、桐城一帶後自然會帶著他們出山去發大財的。

這盧老爺調任宣大的訊息雖然令關東的流寇土寇振奮人心,但是同時王鐵他們也打聽到朝廷準備調一支北方的勁旅南下,替代祖寬、祖大樂、李重鎮的關寧軍剿賊。

由於這地方官府對這支部隊的口風把的比較緊,並沒有透露這到底是哪一支部隊由誰來統帥,所以這讓包括鐵營在內的各路流寇非常的擔憂。

畢竟這祖家軍的戰鬥力那是有目共睹的,而官方宣傳這支即將南下剿賊的勁旅比關寧軍還要厲害!

不過這官府那也沒有吹的太厲害,這勇衛四營的戰鬥力確實不比關寧軍差多少。

不僅如此,這官府還對外放風說,朝廷要準備整要搞一場針對反賊的大規模圍剿行動,要把關內的流寇土賊全給他一網打儘,徹底解決這關內各地流寇土賊的問題。

對於這個訊息的真實性鐵營也沒辦法判斷,所以也隻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這樣一來就讓鐵營感受到了強烈的緊迫感,本來鐵營是打算今年就在這鄂皖兩地的羅田、英山兩縣待著,先在這兩個縣給徹底掌控住再圖謀其他地區。

先在這兩個山區縣搞試點經營學習積攢工作經驗,弄明白如何當坐寇當好一個坐寇。

畢竟這步子一次性邁的太大容易把蛋給扯著,到時候搞的到處都是問題,整的是一地雞毛沒法收場可就麻煩了。

所以鐵營的原定計劃是明年開春之後,以這兩個縣為中心點往四周進行大範圍的擴張地盤,但現在擴張的速度那就得加快了。

於是王鐵便下令王經緯領著中營、楊英的右營、孔有德的後營以及高迎恩的東協還有後勤協。

從羅田縣城南下經蘄水縣進入蘄州境內,然後往東進轉入蘄州境內的大彆山區中,占據原蘄州大彆山巡檢司所在的大同鎮。

這蘄州的大同鎮巡檢司域英山、羅田兩縣在山中的巡檢司一樣都內遷了,蘄州大同鎮的巡檢司內遷到了距其有一百裡地都在長江支流蘄水河岸邊的漕河鎮,也就是後世蘄春縣的縣城所在地。

此地王經緯領兵進入蘄州山區並沒有像那郝搖旗那樣,攻克縣城裹挾縣城的胥吏衙役搶掠城中的錢糧物資。

因為這蘄水縣城雖在蘄州、羅田縣、英山縣這三個大彆山州縣的附近,但這蘄水縣的轄區主要是長江北岸的那一片江岸平原和丘陵地帶,僅有小部分轄區在大彆山中。

而以鐵營的實力想要控製江岸的平原和丘陵地帶是難以做到的,所以攻打蘄水縣裹挾縣衙胥吏的作用不是很大,也就沒有那個必要為了那點錢糧去攻占城池刺激湖廣官軍。

而這蘄州雖然有將近三分之二的轄區在大彆山中,但這蘄州是荊王的封地,城中的駐守營兵外加衛所兵還有王府護衛差不多有兩三萬人,把鐵營全營拉過來攻打蘄州都未必能將其攻克。

所以這王經緯一路南下東進入山僅在蘄水、蘄州附近的鄉鎮吃點大戶弄點錢糧,順帶招募一批日子過不下去的本地讀書人,領著他們進這蘄州山中組建行政管理機構。

這要說在南方當坐寇那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就比如說這招募讀書人那就比在北方要容易的多。

這北方的人口密度大資源緊張大多數人連溫飽都難以解決,而南方雖然人口也同樣多,但是人口密度遠比北方低,資源沒北方那麼緊張,餓肚子的還是少數,要不然這也不會造反的多是北方幾省的老百姓。

也正因為如此,這南方的文風遠比北方要興盛的多,這蘄水、蘄州這些沿江的州縣村鎮中四處可見私塾學堂,所以這就導致地方上有很多老婆都娶不上的粗通文墨之人。

鐵營承諾每個月給他們發幾錢銀子、上百斤糧食的俸祿並且還幫他娶老婆,這些人立馬就排著隊來鐵營報到請求入夥跟著一塊做賊。

這些人雖然放在南方這個文風興盛之地還算不上讀書人,但對鐵營可是非常急需的高等人力資源,後來鐵營還從這些低階知識分子中發掘出了一些人才。

這王經緯領著楊英、孔有德、高迎恩他們進入蘄州山區後並非隻是僅經營蘄州,而是繼續往東擴張,占據黃岡府廣濟縣、黃梅縣以及安慶府宿鬆縣轄區內的大彆山中鄉鎮。

由於這三個縣在大彆山中的轄區僅不到縣域麵積的五分之一,所以這三縣都沒有在山中設立有巡檢司以及其他的管理機構,鐵營也就很輕鬆的將這三縣山中的大型集鎮給佔領了。

這蘄州、廣濟、黃梅三州縣的大彆山區曆來被稱之為「蘄黃山區」,山區中的山路水路交通網路基本上是連在一起的,往來之間活動交流頻繁,所以這三州縣的風土人情較為接近。

於是鐵營在這三州縣的山區中設立了一個「蘄黃總寨」作為行政機構,總寨位置位於原蘄州山區中的大同鎮巡檢司駐地。

至於這宿鬆縣山區鐵營則是打算在攻滅了太湖縣山中的巡檢司後,設立一個「湖宿總寨」對這兩縣山區進行管理。

這王經緯在領著兵馬前往蘄州之前,經營中研究決定了王鐵頒布了一項軍令,不再將鐵營弟兄們的家眷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管理,而是將弟兄們家眷移交各協各營自行安置。

這自打高迎恩的部並入鐵營後,鐵營後勤協婦孺營中的家眷已經有超過了三萬人快有四萬多人,這麼多家眷每天即使吃的再少,那對鐵營總部來說消耗量也是非常的大。

而這以後也很難像過去那樣走一路搶一路隨時獲取補給,如果再像過去一樣將這些家眷集中起來管理,搞不好是會有餓死人的風險。

將這些家眷的管理權下放到各協各營,雖然不利於營裡對弟兄們進行拿捏,但也讓鐵營總部的後勤壓力減輕了不少。

畢竟這權力下放的同時責任也在下放,以後這弟兄們的家眷要吃飯穿衣,那可就是下麵這些協統營統的事了,總部這邊不再過多的投入精力去管。

當然,這也不是說鐵營總部從今以後不管這些弟兄們的家眷了,這總部的錢糧預算中還是有弟兄們的家眷口糧開支的。

每個月總部也會向各營各協發放安家經費,由各營各協的負責人拿著這些經費,去為弟兄們的家眷購買糧食和衣物,以及安排他們住宿生活的地方。

如果總部每個月的安家經費轉賬沒有送到各營各協,把弟兄們的家眷給餓著凍著了,那這就是總部的責任。

但如果經費到賬還讓弟兄們的家眷缺衣少食,那這就該對各營各協的長官進行問責了。

這鐵營將家眷的管理權下放也不僅是出於減輕後勤壓力的考慮,同時也是營裡考慮到了弟兄們的生活需求。

這過去鐵營在流動狀態雖然男女分營,但是每個月營中都會放好幾天假讓弟兄們去陪陪老婆孩子,感受一下家庭的溫暖,夫妻父子之間見上一麵並不是很困難。

而現在開始各營各協分駐於大彆山中,有的部隊離著鐵營總部近的有幾十裡,遠的甚至有幾百裡地,且還是都是山路,弟兄們要想跟老婆孩子見上一麵可不容易。

所以營裡也隻能讓弟兄們家眷隨各營一塊分駐於山中各地,滿足弟兄們在生活上的需求。

不過隨營的家眷也僅限於實授把總以下的下級軍官和士兵,把總及以上的中高階軍官家眷還是跟過去一樣,編入婦孺營隨總部一塊行動。

畢竟這下級軍官和士兵帶著老婆孩子跑了也就跑了對鐵營的惡劣影響有限,而這把總一級以上的中高階軍官如果乾壞事的話,那對鐵營的破壞就非常大了,所以這該握住軟肋拿捏還是得拿捏。

不過營裡也開了一個口子,允許他們帶一個小老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而這鐵營的中高階軍官大部分也不止一個老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