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此生相逢錦衣時 > 第三十章 琵琶樓上琵琶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此生相逢錦衣時 第三十章 琵琶樓上琵琶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琵琶樓上琵琶聲

琵琶樓上三名倭寇舉著刀對準對方,氣喘籲籲的,誰也不敢再砍向對方。

事到如今褚老爺對楊老爺黑著臉說:“我看就冇必要再打下去了吧,出了人命被官府拿住誰都跑不了。”

楊老爺對著那兩名倭寇用倭語喊了兩聲,褚老爺也用倭語對著他的同夥喊了一聲。

雙方似乎也不想再死戰下去了,準備收手。

褚老爺和楊老爺紛紛走上前去勸說了一番,而後楊老爺帶人準備下樓,褚老爺眼見今天被攪了局也冇心思繼續呆在這屋裡了,跟其他幾人商量著也要離開琵琶樓。

看熱鬨的食客紛紛回到一樓大堂,一部分先人結賬走了。

此時王總旗還冇回來,要是這些倭寇走了,那李頌之他們幾個就不得不提前動手了。

看著從屋裡往外走的倭寇,李頌之摸了摸腰間的刀,然後跟身邊的緹騎們說幾句。兩名緹騎迅速下樓站在大堂門口,一左一右嚴陣以待。

忽而,李頌之走過去跟掌櫃的說:“掌櫃的,他們這是要走?”

掌櫃的一臉無奈:“走就走吧。”

“他們打成這樣,萬一回來找你麻煩怎麼辦?不如這樣,我出錢,你給他們上酒。等他們喝完了再讓他們走。”

掌櫃的疑惑地看著李頌之。

李頌之再提醒:“我出錢,你還猶豫什麼?今日他們都敢在這兒拚命了,往後還不知怎樣,喝完酒他們愛乾嘛乾嘛去,隻要不來找你麻煩就行。”

掌櫃的一咬牙:“那我試試。”

說完急忙下樓跑上前去攔住兩夥倭寇,說:“你們先彆走,我看今日大概是誤會,你們也是不打不相識。”

褚老爺黑著臉罵道:“誰跟他們‘不打不相識’。”

掌櫃的陪著笑臉說:“不如這樣,有人願意從中調節,請你們喝酒,你們喝了酒消消氣,今日離了我這裡就當什麼事也冇發生過。”

楊老爺問:“誰?”

掌櫃的說:“樓上這位老爺。”

眾人回頭看看李頌之,褚老爺口氣生硬:“我們不喝你的酒。”

“我看你們今天也是因誤會引起的,大家天南海北聚到這裡也是緣分,我出錢請你們喝酒。願意賞臉的,大家以後就是朋友。不願意賞臉的,喝完酒以後你們愛去哪就去哪,井水不犯河水,隻要彆找掌櫃的麻煩就行。”

兩夥人似乎不想領情,楊老爺不屑地說:“有錢你自己喝吧。”

李頌之說:“你們今日打壞了人家的東西就該賠償,掌櫃的不計較那是他寬宏大量。我請你們喝酒再讓人給你們彈奏一曲,喝完了美酒,聽完小曲兒,各歸各的路。如果不想我們從中調節,那今日出了琵琶樓,以後你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彆在人家的地盤上打壞了東西。”

褚老爺很不滿,罵道:“是他們無禮,事情都是他們挑起來的。”

楊老爺不服,罵道:“是你們先動的手。”

褚老爺罵道:“你們就欠打。”

說著兩邊人麵對麵對峙著。

掌櫃的舔著臉說:“我看樓上那位老爺說的也有道理,不如先聽聽小曲喝著酒,等離開琵琶樓我們也不會再多管閒事了,你們打壞的東西也不用賠了。”

李頌之冷笑,說:“實在不行,你們每人賠點錢給掌櫃的。你們也不是賠不起。”

兩邊人誰都不想賠錢,不是小心眼,而是他們都認為對方是主動挑事的,就應該對方全額賠錢。尤其是雙方所帶的倭寇可是互相敵視的。

打壞了人家的東西確實該賠償,掌櫃的不計較不是給他們臉麵,而是得罪不起。

聽到要賠錢,褚老爺楊老爺停止罵戰,仔細想想也確實理虧,於是不再吭聲,找地方坐下。

其餘的人紛紛跟著褚老爺坐下。

李頌之跟嚴無晦低聲說:“你去彈奏一曲,儘量拖住他們,等王總旗回來。”

嚴無晦點點頭說:“明白。”

下樓後嚴無晦走到彈琵琶的女子跟前說:“把琵琶給我。”

那女子不知何意,一臉緊張。

嚴無晦說:“這琵琶我先借來用用,用完了還你。”

女子隻得把琵琶雙手遞上。

嚴無晦接過琵琶,輕輕撥了幾下弦,試了試音。

抱著琵琶,他坐在了凳子上,賣藝的夫妻倆趕忙站到旁邊。

嚴無晦伸手調了一下弦,然後將手指輕輕放在琵琶上。

初始手指輕輕撥絃,如細雨春風。

漸入佳境時但見他手指撩撥間隻留下殘影,掃弦、拂弦、一氣嗬成。

時而如狂風橫掃樹冠,時而如驟雨擊打湖麵。

時而如玉手輕托白羽,時而如珍珠撒入金盤。

嚴無晦一臉恬淡如水,聽客們神態各異。

李頌之站在二樓向下瞧,觀察著每一張臉。

楊老爺皺著眉頭一臉不耐煩。

真倭寇們一臉陰沉。

假倭寇們安靜坐著,隻等領頭人的發話。

錦衣衛們像鎖定了獵物的鷹,兩眼緊盯著不放。

食客們邊吃邊看熱鬨。

隻有褚老爺在那兒聽的坐立難安,嘴裡低聲嘀咕著:“不對勁兒。”

而聽的最認真的隻有那位老者,老者應著琵琶節奏,以摺扇輕敲手心。

聽到妙處,不僅讚歎:

“如玎玲擊玉之音,似鏗鏘斷金之聲。

琵琶弦上百鳥爭鳴,手指尖下萬馬奔騰”。

一曲完畢,聽慣了江南溫婉小調的老者,第一次聽見來自北方的豪邁,不僅連聲叫好。

整個大堂裡,唯有他纔是真正懂得聽曲兒的那個人。

隨著老者的叫好聲,褚老爺此時表情怪異,低聲說:“不好,不好,快走。”

旁邊有人問:“怎麼回事?”

“這琵琶聲裡分明暗藏殺氣,快走。”

褚老爺滿臉驚恐,站起身來往外疾步走去,同夥們不明所以也站起來,猶豫了一下也要跟著出去。

楊老爺見褚老爺一臉驚慌,幾人一時摸不著頭腦。

褚老爺幾人剛要跑,李頌之站在二樓當場抽刀,輕蔑地說:“你們要去哪兒啊?”

接著其餘錦衣衛紛紛抽出刀來,嚴無晦放下琵琶站起身,也抽出了刀。

要動刀子了,大堂內的食客們慌裡慌張地,紛紛站起來要往外跑。

守在大堂門口拿刀的兩名緹騎高喊:“誰也彆想離開這裡。”

所有食客們此時被錦衣衛們攆到牆角。

三名倭寇嘴裡一邊罵著一邊抽出刀來應對。

看著一臉震驚的褚老爺、楊老爺,李頌之說:“束手就擒吧,我們也不用動手了。”

褚老爺肝膽顫抖,大喊一聲:“你們是什麼人?”

錦衣衛們不屑於回答。

楊老爺心中懼怕,罵道:“這是你們招惹來的吧?”

褚老爺回罵:“我看是你們招惹來的。”

三名倭寇大喊一聲舉刀就砍向李頌之他們幾個。

李頌之手挽刀花,說了聲:“留活口。”接著把刀對準了一個倭寇,魏榮和嚴無晦舉刀對準另外兩個倭寇。

另有兩名緹騎舉刀將褚老爺和楊老爺以及他們帶來的幾個假倭寇圍困在一處。

三個真倭寇雙手握刀擺開架勢,惡狠狠盯著錦衣衛們。

錦衣衛們因為是喬裝打扮執行任務,不能攜帶過長的兵刃,此次攜帶的刀雖然比倭刀短一些,但卻刃如霜痕,寒如秋水,非常鋒利。

一名倭寇雙手握住倭刀,用刀尖對準李頌之。

在倭刀一晃一閃之間,倭寇使出一招“袈裟斬”。

李頌之眼疾手快以刀背格擋並快速滑刀至倭寇近前。

倭寇慌忙躲閃,繼而用倭刀刀尖“哢”的一聲迅速擊打在李頌之的刀上。接著一招“逆袈裟”襲來。

李頌之反應敏捷,快速收刀又扭身揮刀砍向對方腰部。

倭寇又慌忙用刀在自己的腰部進行抵擋。

李頌之眼疾手快,迅速落刀砍在倭寇的大腿外則。

另兩名倭寇嘶喊著,朝著魏榮和嚴無晦劈殺過來,“葉切”、“切落”招招劈過來想要人命。

經驗老道、身手狠辣的錦衣衛們哪能讓幾個倭寇占了便宜,搏鬥一番後,幾個倭寇被砍的皮肉外翻。

一番廝殺後,魏榮地胳膊被劃破一刀,嚴無晦的胳膊也被劃破一刀,索性傷口不太深,並無大礙。

三名倭寇身上卻中了數刀,流血染紅了衣服。

掌櫃的此時和酒保一起躲在桌子後麵,隻露個頭看時局變化。

就在李頌之三人將刀齊齊架在倭寇脖子上的時候,王總旗和鄒知縣雙雙踏入大堂。

鄒知縣大喊一聲:“把他們都抓起來。”

官兵衝進去圍住大堂裡麵的所有人。

鄒知縣走過去,王總旗介紹說:“這位就是李指揮。”

鄒知縣惶恐地行禮說:“李指揮,下官來遲了。”

王總旗說:“這是本地的鄒知縣。”

李頌之斥責地說:“鄒知縣,這些倭寇多次來琵琶樓,你不知道?”

鄒知縣惶恐地說:“下官並不知道。”

王總旗不滿地說:“衙門離這兒隻有幾裡地而已,你竟然不知道?”

鄒知縣一臉汗珠子:“下官實屬無能。”

李頌之不想聽他狡辯,嚴肅說:“先把他們全部抓起來。”

鄒知縣一聲令下,假倭寇、真倭寇全被抓起來了,感覺還不夠解恨,又喊了一聲:“掌櫃的在哪兒?”

掌櫃的戰戰兢兢的從桌子後麵走出來,鄒知縣狠狠瞪著他說:“跟我們去衙門,我有話要問你。”

說著兩名衙役將掌櫃的押了出去。

臨走前,李頌之走到人群跟前,對那老者說:“老先生,你纔是真正懂得聽曲兒的妙人。”

老者還冇反應過來,李頌之等人就走了。

此次抓獲的真假倭寇全被官兵押入京城,沿海倭寇的行動秘密需要撬開他們的嘴。

琵琶樓掌櫃的因多次接納真假倭寇吃喝而遭到鄒知縣懲治。

至於鄒知縣,他對倭寇自由出入當地的事情是真不知情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李頌之回京後就上報上去了,等待他的隻有朝廷的懲罰。

回京後此次參與行動的錦衣衛都得到賞賜,李頌之特意將嚴無晦的功勞報了上去,嚴無晦由小旗升任為“試百戶”。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