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相逢錦衣時 第三十六章 重逢
-
重逢
安春娥死後第二年,各地讀書人紛紛湧進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皇帝下旨要求錦衣衛在科舉期間嚴查各城兵馬司的巡城情況。
頭一天李頌之帶著嚴無晦和王總旗從西城兵馬司那裡出來。
第二天,何慶達又拉又拽把李頌之拖去了魁星閣附近。
自從讀書人陸陸續續進入京城後,魁星閣天天香火鼎盛,人群幾乎是排著隊上香,兵馬司的人從早到晚駐守在這兒。一來防止盜竊,二來防止打架鬥毆,三來防止逆黨、“妖黨”混入其中。
此時的魁星閣上上下下擠滿了人,每個人都一臉虔誠,燃香產生的煙瀰漫著閣內閣外。
站在外麵的幾個兵馬司官兵瞧見何慶達和李頌之來了,不敢鬆弛,立馬站好。
李頌之與何慶達穿著公服帶著幾名校尉慢悠悠走過來,隻瞧了他們一眼,冇再理會。
趁著兩人不注意,一名兵丁悄悄溜走,跑去通報給東城兵馬司指揮使高偃,高偃帶著人急火火地往魁星樓這裡趕來,想辦法應付錦衣衛地巡查。
看著人擠人的場麵,何慶達笑說:“這平時拜財神的、拜月老的最多,到了考狀元的時候這魁星閣可是最忙的。”
李頌之笑曰:“總得讓人有個盼頭吧。”
何慶達和李頌之又在那兒聊起來:“在家讀書讀的刻苦,來這燒香燒的虔誠,占卜攤上也要問前程。”
李頌之笑曰:“我也是讀書人,讀書的辛苦到現在都還記得,小時候讀書恨不得晚上說夢話都在背書。”
何慶達感歎:“我小時候也一樣,讀不好就捱罵,想來這讀書人也真是不容易啊。”
等到科考結束,揭榜之後,錦衣衛們不需要再監督兵馬司了,李頌之也能抽出時間陪伴妻女遊玩。
在道觀內夫妻二人帶著女兒前前後後走了一遍,最後在院落一腳停留。那裡有一大株杏花,一家三口圍著杏花觀賞。
正巧來了一位道長,道長認識李頌之,李頌之請求這位道長折了一大枝杏花給妻子。
道長離去後,宋明鴻將杏花遞給李頌之。
李頌之為妻子輕拂髮絲,將幾朵杏花插在髮髻裡,左右欣賞感歎道:
“杏花年年簪雲鬢,海棠微雨又一春。”
宋明鴻柔笑道:“你這詩倒是很應景。”
玉兒滿地亂跑,李頌之趕緊抱起女兒,宋明鴻摘了幾朵杏花給女兒也簪上,夫妻二人一起誇女兒好看。
走出殿外,夫妻二人牽著孩子的手正欲離去,忽聽一聲:“悠悠數載,杏花開了又謝,海棠微雨不知幾春。”
幾年前遇到的那位道長不知從哪裡來,又出現在眼前。
夫妻二人仔細打量,但見道長手持浮塵,麵目恬淡,神態如鬆風水月一般。
李頌之恭敬地喊了一聲:“道長。”
道長氣定神閒,略微擡眼看了看他,問:“何人呐?”
李頌之疑惑:“道長不認得我了嗎?”
道長:“你是誰?”
李頌之先是一愣,此刻腦中突現靈光:“我是我。”
道長又問:“‘我’又是誰?”
李頌之淡定回答:
“天上高懸之明月是我!
水中嬉戲之遊魚是我!
忽乘清風而去者是我!”
宋明鴻問:“你們認識?”
“咱倆訂婚時我曾見過這位道長。”
道長又問宋明鴻:“那麼你又是誰?”
宋明鴻見丈夫與道長一問一答頗有深意,便回:
“吾乃明月高懸之蒼穹!
吾乃遊魚嬉戲之流水!
吾乃攜君而去之清風!”
道長撚須點頭:“你們二人既然已悟,我也無須多慮了,將來自會再相見。
幾人采得四時花,誰剪滄海一縷霞。
繁星當空爭燦爛,不過天河萬粒沙。”
此時突然聽見有人叫喊聲,夫妻二人回頭一看,原來是自家的下人。
等他倆再轉頭時,那道長早已不知蹤影。
再望向天空尋覓仙蹟時,隻覺深邃、碧藍、白雲悠悠。
隻有風過留痕,鳥過留聲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