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官渡之戰開始 > 第28章 緊張局麵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官渡之戰開始 第28章 緊張局麵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罪名不罪名的,袁譚不在乎。

但青州的局麵,顯然稱不上好。

按照曆史慣性,200年官渡之後,201年曹操就發兵青州,把袁譚攆回了冀州,龜縮在南皮。

時間上,是迫在眉睫。

而眼下,雖說自己勝了曹操兩陣,但青州的局麵,卻不會因此有多大改觀。

比如,青州郡國有六,看似袁譚掌握了其中四處,實際上隻能說和曹操分庭抗禮,五五之數罷了。

況且,袁氏對青州的統治,本就如浮萍一般,前兩年還在這裡和公孫瓚的下屬火併,根本不存在青州人人心向誰一說。

所謂的民心,隻會倒向勝者!

而官渡的勝者,怎麼看都輪不到袁氏。

人心,更向曹操。

至於兵力……

袁譚就更少了。

官渡之時,臧霸主動出擊,一個人就能襲擾袁譚掌握的青州各郡國,而王修等人,除了一味防守,彆無他法。

天時,地利,人和,似乎都不站在袁譚這邊。

袁譚對此是平靜的。

軍營裡,火盆劈啪作響,偶爾蹦出來的火星,也好奇的望著眼前的男人。

沮授撩開營帳,走了進來。

他望著從容的袁譚,不免在心中提高了對袁譚的評價。

此子心誌堅韌,有城府,足堪大任。

他之前主導冀州事務,對青州的瞭解都源自於彆人之口。

如今親自麵臨這些問題,才覺得異常棘手。

青州這一連串的問題,根本在於官渡的失利。

戰爭就是這樣,勝敗會帶來一係列的影響,甚至像人心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似乎就在等著結果,然後瘋狂的轉舵。

但沮授同時也很清楚,袁譚肯定是想要有所為的,背靠袁紹,是他的優勢,但眼下的青州,纔是立足之地。

此時,帳內除了他們二人,剩下的隻有張郃高覽,蔣通以及詫異的王修。

這五人,就是袁譚平定青州,對抗曹操的班底了。

比起鄴城之中,謀臣如雲,猛將如雨,判若雲泥。

但袁譚冇有什麼失落的情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曹孟德一個閹宦之後,尚能成魏武霸業,足以證明這是一個多麼迷人的時代。

“都到了。”袁譚開口,聲音平靜。“青州情形,諸位都略有瞭解,今日召諸位來,便是要議一議,我等在青州,如何立足,如何破局。”

談話間,袁譚在案上攤開了布帛,上麵是他手繪的輿圖。

王修率先起身,麵色凝重,對著袁譚拱手,又對沮授行禮,最後開口:“使君,諸位,修請直言,情勢危如累卵。”

“我軍眼下可用之兵,滿打滿算,不過兩萬,其中尚有部分傷疲之卒,亟待休整。而需駐守之地,東萊、北海、齊國、平原國,處處需兵,臨淄城內,堪戰者不足三千。”

他頓了頓,語氣無奈:“糧秣更是不濟,府庫所存,僅夠大軍三月取用。春耕在即,若無法安撫地方,保障農時,今歲必生饑荒,流民四起,內憂立現。”

“外患更是迫在眉睫。”

王修的手指在輿圖上劃過,“東萊管承,黃巾出身,熟悉水道,聚眾數千,時常登岸劫掠。泰山臧霸,擁兵數萬,據險而守,與曹操勾結甚深,乃我青州心腹大患!據地方探報,臧霸年後恐有犯境之意。”

“而最可慮者,乃是曹操!”

王修聲音陡然拔高,“官渡新勝,其人必興兵戈。若其休整已畢,揮師東進,以我青州如今兵力,如何抵擋?”

一番話說完,帳內陷入死寂。

炭火偶爾爆開的劈啪聲,顯得格外刺耳。

高覽猛地開口:“這還怎麼打,憑城固守,同時向鄴城求援?”

他說完,自己卻先搖了搖頭。

向鄴城求援?

袁尚豈能不從中作梗?

能坐在這裡的,都很清楚袁尚和袁譚的爭鬥,不過大家此時都很有默契的不提,因為比起臧霸,曹操的威脅,袁尚的威脅,顯然要低上一籌。

張郃沉吟:“兵力懸殊,糧草不濟,確非戰之利,不如放棄東萊,北海,收縮兵力,伺機而動。”

“不可!”沮授與王修幾乎同時開口反對。

王修急聲道:“張將軍,放棄東萊、北海,齊國便將三麵受敵,成為孤懸死地!屆時僅憑平原一郡,如何抵擋曹操兵鋒?此非良策!”

沮授也補充道:“儁義此言不妥,青州動盪數年,人心本就離散,官渡新敗,河北威望已損,若我軍此時主動棄地,百姓會如何作想?他們隻會認為連袁氏自己都放棄了青州,屆時,恐怕青州郡縣望風而降,此無異於將青州拱手讓人,自絕於民!”

蔣通還是初次參與這種場麵,見眾人都發表了意見,就剩下兩眼一抹瞎的自己,急道:“那便死戰!俺蔣通這條命是使君給的,大不了拚了!”

眾人語塞,形勢如此糟糕,蔣通的此番發言,如同兒戲。

蔣通也有些尷尬。

“不必急於發表意見,多學多看,日後自有展露拳腳的地方。”袁譚對蔣通說道。

沮授看其他人都垂頭思索,並無有建樹的意見,這才緩緩開口。

他聲音不高,此時卻如同黃鐘大呂。

“諸君之慮,皆在情理之中,敵強我弱,便不可力敵,當思智取,分而化之,況且,依我看,青州形勢,可稱不上敗壞。”

眾人詫異,目光儘數投來。

他目光轉向輿圖上泰山郡的位置:“先說臧霸。”

“泰山賊號稱十萬,然其麾下,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輩,名為部屬,實則各擁山頭,利合則聚,利儘則散。臧霸能統合眾人,靠的乃是威勢與曹操的暗中支援,其內部,絕非鐵板一塊。”

“此輩豪帥,出身草莽,見利而忘義,智謀短淺。我軍可遣能言善辯之士,攜以金帛,密會其中一二人,許以高官厚祿,離間其與臧霸,縱使其不為我所用,亦可令其相互猜忌,此乃疑兵之計。”

帳內眾人眼睛微微亮起。張郃表情舒緩道:“沮公此策甚妙!”

沮授微微點頭:“再說管承,此人乃黃巾餘孽,聚眾海島,劫掠為生。”

“然觀其行止,屢屢登岸,卻從未停留,其人海外必有巢穴,所求者,無非財貨與安身立命之所。”

“管承乃青州本地人,其部眾亦多為青州流民,彼等為賊,實乃亂世所迫,若使君以青州刺史之名,許其歸附,授以官職,使其部眾得以安置,榮歸故裡,其心必動!”

“這等人,最渴求者,乃是一份名正言順的身份認同。若能招撫成功,非但可解東萊之患,更可得其水軍之助,此乃一石二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