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渡之戰開始 第47章 陳琳文章 (求追讀,求月票~)
-
眨眼間便到了三月二十七。
這幾日,軍營中的氣氛隨著南邊傳來的訊息而日漸凝重。
臧霸在琅琊大規模集結兵力、征調糧草的訊息,悄無聲息地飄散在營地的每個角落。
歇晌時分,幾個新兵湊在一旁竊竊私語:“聽說臧霸這次真要來了,光先鋒就過萬”
“泰山賊成名好多年了,咱們這纔多少人?”
另一人憂心忡忡地接話,話到一半卻嚥了回去。
不遠處的老兵聽見,冷哼一聲:“慌什麼!袁刺史帶咱們以少勝多又不是頭一遭!”
他話雖硬氣,手上擦拭的動作卻不自覺地重了幾分。
這一切,袁譚都看在眼裡。
作為主帥,他的訊息遠比這些士卒靈通。
整個三月下旬,臧霸的每一步動向都如重錘般敲擊在他心頭:
三月中,召東海太守昌豨入琅琊,顯然是要整合內部;
三月二十,正式傳令徐州,籌備糧草,準備北伐;
此後數日,琅琊方向的糧草運輸便再未停歇。
袁譚雖然嘴上說著要保持忍耐,捕捉戰機,但守城的孫觀遲遲冇有異動,他心裡已經有了退兵的念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等到臧霸真的出兵之後,自己再撤軍,隻會來不及!
袁譚的腦海裡有兩個聲音。
一個聲音催促他速退——趁臧霸未至,尚可全師而返,儲存實力以圖後計;
另一個聲音卻要他再堅持——戰機往往就在最後一刻出現,孫觀連遭挫敗,士氣低迷,再有一戰,足以大破敵軍!
袁譚左思右想,一時間心中也難以決斷。
就在他已經提筆,打算問問沮授的意見之時,卻聽得帳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親兵的通報:“鄴城急報!”
袁譚的思路一下被打斷,他下意識的就站起身,非常急迫的想要得知這文書裡的內容。
就彷彿一個溺水之人,拚命的想要抓住一切。
可他立馬意識到自己失態了。
帳內還有個沉默寡言的趙雲,自己不該把情緒表露出來。
他怔了片刻,重新坐在榻上,鎮定又煎熬的等待著後續。
很快,帳簾被掀開,王修躬身而入,將一封火漆密封的文書呈上。
袁譚接過文書,指尖觸及絹帛時,竟對內容非常期待。
他平穩地攤開帛書,當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標題——《告青徐士民書》,落款處“廣陵陳琳”四個字,讓他心頭猛地一跳。
目光在字裡行間快速掃過,袁譚的呼吸不自覺地急促起來。
這陳琳不愧是大才子,寥寥數語便將曹操屠徐之罪勾勒得淋漓儘致。
“好文章!”
袁譚忍不住擊節讚歎,“此文可比千軍萬馬!”
他立即對王修吩咐:“叔治,速請諸將即刻來帳中議事。”
不過片刻,眾將齊聚帳中。袁譚命王修將全文朗聲誦讀。
王修清了清嗓子,低沉而清晰地念道:“……往歲東征陶謙,屠彭城以饗刀斧;泗水為之不流,伏屍盈於城闕……”
當王修唸到“老弱儘殪,少壯充俘;剖孕槁骸,衢陌儘赤“時,高覽已是怒目圓睜,一拳砸在案幾上:“曹賊竟敢如此!”
張郃雖未言語,但緊握雙拳,已然暴露內心的激盪。
他敏銳地意識到——此文若傳於徐州,那些徐州子弟,安能不生異心?
就連一向沉默的趙雲也不禁動容,麵露惻隱之色。
而最近才學習識字的蔣通,更是激動得滿臉通紅:“使君,這文章比真刀真槍還有力氣,趕緊讓人散發出去,看那些徐州兵還怎麼替曹賊賣命!”
袁譚環視帳中激憤的眾將,知道陳琳這篇文章已然達到了他預期的效果。
他當即下令:“即刻命文書房全力謄抄,通過商旅、細作等一切渠道,將此文傳入徐州!”
……
數日後,琅琊郡莒縣。
一處略顯破敗的宅院內,徐林正就著昏暗的油燈整理書簡。
他是本地徐氏的旁支,家道中落,如今靠著教授幾個蒙童維持生計。
夜深時分,族中一位做遊商的堂侄悄然來訪,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神色凝重。
“叔父,這是今日在集市上,一個自稱廣陵來的行商悄悄賣給我的。說是……陳孔璋的新作。“
“陳琳?”徐林手中的動作一頓,“讓我看看。”
展開竹簡,藉著搖曳的燈火,徐林的目光在文字上緩緩移動。
起初尚顯平靜,但隨著“屠彭城以饗刀斧”等字句映入眼簾,他的呼吸漸漸急促起來。
“這……這淩厲筆鋒,引經據典而殺氣盈紙,確是孔璋先生手筆無疑!”
徐林的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
作為徐州士子,他對這位名動天下的同鄉文風再熟悉不過,這般字字誅心、力透簡背的檄文,非陳琳不能為!
“據說鄴城那邊已經傳開了,題為《告青徐士民書》。”
徐平壓低聲音,“我還聽說,臧使君已經下令,嚴禁此文流傳,違者重罰。”
徐林聞言,反而將竹簡握得更緊。
他起身在狹小的書房內踱步,最終停在窗前,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
“好一個陳孔璋!好一篇《告青徐士民書》!”
他冷笑一聲,“若非戳中痛處,何須行此掩耳盜鈴之舉?”
次日,徐林打著以文會友的名義,邀約了幾位素來對曹操統治心存芥蒂,或家族曾受兵燹之禍的寒門士人。
密室內,門窗緊閉,他方纔珍而重之地取出竹簡。
“諸君可知,廣陵陳孔璋近日有雄文問世?”
在座的士人無不震驚。
待竹簡傳閱開來,有人迫不及待地湊近細觀,有人低聲逐句唸誦。
更有性情剛烈者,讀到“老弱儘殪,少壯充俘;剖孕槁骸,衢陌儘赤”之時,已是目眥欲裂,以拳捶案,低聲怒吼:“曹賊!國賊!”
一位年長者更是老淚縱橫,哽咽道:“不想數載過去,孔璋猶不忘我徐州冤魂!此文當焚於父老墓前,以告在天之靈!”
“曹賊既然問心無愧,何須禁絕此文?”
很快,臧霸的禁令反而成了這篇文字最好的推手。
“聽說了嗎?廣陵陳琳寫了一篇……”
“噓——小聲點,現在不許談論這個。”
雖然公開場合無人敢談論,但在士人私下的聚會中,《告青徐士民書》的內容以驚人的速度悄然蔓延。
這股暗湧並未侷限於徐州。
藉助往來商旅和這些年南遷士人的關係,此文的影響力迅速波及到了更南方的揚州。
此時,恰逢孫權遣使廣納賢才,聞徐盛勇武,特來征辟。
使者方至其居處,卻見徐盛正對北而立,麵沉如水。
“陳孔璋《告青徐士民書》,字字皆是我徐州父老血淚。”
徐文向拔劍長歎,“今聞泗水為之不流,豈能安坐江東?“
遂婉拒來使,收拾行裝,決意北歸故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