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渡之戰開始 上架感言
-
首先感謝讀者老爺們的追讀~
雖然寫的不好,但是因為讀者大大們的追讀,總算熬到上架的這一步了。
(磕一個!)
明天應該會正式上架,因為作者碼字很慢,儘量保證日六,比新書期多更新一些~
其次聊聊這本書的開始。
起因是在作者群中,和其他曆史作者吹牛時,有人提出曆史上許攸很可能是詐降曹操,從這裡開始,逐漸延伸討論,纔有了寫袁譚的想法。
事實上正如我文中提到的,至今為止,我個人也覺得許攸投曹的動機很奇怪……
烏巢之前,袁紹雖然折了顏良文醜,但是曹操兵敗,在當時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甚至就連曆史上樂進到底怎麼斬的淳於瓊,燒的烏巢,也是一筆帶過,根本無從得知。
許攸雖然這個人膽子很大(指他曾經參與王芬想要廢立靈帝劉宏的事),但是他能做何進的幕僚,袁紹的幕僚,這個人應該智商冇問題。
在一個即將獲勝的集團中位居高處,去投靠一個瀕死的河南集團……
太不合邏輯了。
隻是具體情況,我等無從得知。
但整本書,基本上是基於正史,再加上一些作者本人的主觀看法。
河北集團畢竟輸給了曹操,失敗者冇有多少記載,許多人物大家可能都不太瞭解。
書裡麵目前出場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基本都能在史料之中找到出處。
比如,王修,李孚,管統,管承,泰山諸將,這些人都是有記載的,再比如審配族子審榮,孫觀的兄長孫康也是確有其人。
作者杜撰的人物比較少,比如:淳於瓊的子嗣,張導的子嗣,這都是曆史上也冇有記載。
傳統曆史不好寫,一來有太多的珠玉在前,二來用詞,人物關係,時代風貌,總要去查資料。
不能天馬行空的胡編亂造,常會讓作者卡在行文的某處,少則幾十分鐘,動輒幾個小時。
言已至此,還是懇請能看到此處的讀者大大,來點訂閱,月票,收藏!
伏請諸公,共舉文旌,雖無管樂之才,願效雕蟲之勤。
每至更深夜永,獨對青簡黃卷;但逢曉星欲沉,猶聞石硯鏗然。
諸君投餌,當如涸轍之鮒忽逢春雨;諸君賜票,恰似寒帳戍卒得捧柴薪。
若蒙不棄,敢竭鄙誠,墨池禿筆,終成山河錦繡;禿毫殘墨,必報知遇之恩。頓首再拜,謹奉赤誠。
推幾本書:
《彩唐》——作者見月明,曆史大佬,這本寫唐朝的,偉大無需多言。
《壺中仙》——作者枕上言,仙味哥,這本是地仙流,說不定日後就是新的流派老祖,速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