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官渡之戰開始 > 第72章 步入正軌(求追讀,求月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官渡之戰開始 第72章 步入正軌(求追讀,求月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崔琰發現自己上當了……

僅僅是主持了一次公審,數日之內,自己就立即被青州百姓,奉為“青天大老爺……”

這傳播的速度,讓他瞠目結舌。

要說背後冇有袁譚這位青州刺史的操作,他是不信的。

而結果就是每天都有人來請求他主持公道……

他一躍成為了青州司獄公正的代表人。

此時,崔琰終於意識到,這袁青州,究竟是打著什麼盤算。

夜晚,驛館之中。

崔琰案上攤開的,是一封已經寫好的報告。

記錄了他在青州的所見所聞。

屋內除了崔琰,隻有一個關係親近的隨從。

“袁青州專門為君安排瞭如今的境遇,顯然是蓄謀已久。”隨從對著略帶思索的崔琰道。

崔琰無奈的搖了搖頭:“他招攬我不是什麼大事,我橫豎又不是大人物,他這般作態,也不怕被好事者非議。”

“君是康成公得意門生,名聲著於冀,青,兗,幽四州,何以自輕,袁青州如此重視君,也是有識人之能。”

崔琰還是搖頭。

隨從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來青州,是帶著使命來的。

本來他實事求是,已經把青州的情況彙報給大將軍。

自己返回鄴城後,這個事情應該就此告一段落。

整個河北集團,至少短期內,不會因為內部的紛爭,耗費人力物力。

但現在……

自己在青州名聲鵲起,更受如此禮遇,以大將軍的猜忌心思,還會相信自己的報告否?

就算大將軍隻是略有疑慮,逢元圖那種人,怎麼會放下攻訐自己的機會?

所以啊……

“現在我的報告,已經可有可無,剩下的,全在大將軍的心意了。”

崔琰把案上的報告捲起來,遞給隨從,“但還是照常發出去,順便你回鄴城一趟,把事情的原委說與大將軍。”

“我回鄴城,那君呢?”

聽聞隨從的話,崔琰半開玩笑,半是認真的說道:“青州刺史,以士民之心捕我,那我也隻有上鉤了。”

……

青州的政務很忙。

整個七月袁譚在臨淄跟隨田豐熟悉處理政務。

一個月的時間,讓他頗有感悟。

比起在戰場上刀槍相交,生死相加的危機而言,政務上的矛盾,纔是更難處理的。

好在崔琰算是被他‘扣’了下來。

過程比他預期的容易了許多,甚至冇有到出動沮授勸說的地步。

現在,袁譚這個青州刺史部,終於算是有了點模樣。

到了七月底,袁譚正式宣佈了一係列人事任命。

文官係統中,以田豐為首,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

辛毗心思縝密,繼續執掌文書紀要,參讚機要,是袁譚和田豐身邊不可或缺的助手。

王修主管州府諸曹文書,協理眾務,重點關注民生、賦稅與倉廩,尤重安撫百姓、恢複生產。

崔琰主持州郡刑獄,申明法度,糾察不法,肅正整個青州十多年來動盪後不安的社會風氣。

張騏轉為青州兵曹從事,負責各郡國兵員征調、城防治安及剿匪事宜。

吳質文思敏捷,善於溝通,暫入奏曹,熟悉文書起草,協理各方,並且負責接待招募寒門士子。

至於王祥,讓他協助田豐,為青州教化出力,主導興辦學庠,使文脈不墜。

至此,他這個草台班子,至少在框架上,不那麼捉襟見肘。

而他,也總算能夠抽身,放權下去,任由這些人施為。

八月初,大將軍從鄴城發來了公文。

大致內容是希望他重視民生,戒備兗州徐州雲雲,閉口不提崔琰一去不複返之事。

但這,也就足夠了。

送走了鄴城來的信使,袁譚換了一身便裝,帶著趙雲,領了隨從,第一次在臨淄城內‘閒逛’。

此時是下午時分,內城新設立的“招賢館”處,圍著一大群人。

這招賢館乃是由一處舊官邸改建而成,門庭開闊,懸著牌匾。

門前立有告示,詳陳細則,兩側雖有州兵維持秩序,但人頭攢動,極為熱鬨。

袁譚駐足在不遠處的人群邊緣,並未急著上前,反而更像一個尋常士子般,聆聽著身旁幾位看熱鬨的本地老者的議論。

一位鬚髮半白的老者拄著拐,對同伴感歎道:“瞧瞧,這幾日都像趕集一般,月前還多是咱青州麵孔,現在,聽著多是徐州那邊的口音了。”

他的同伴,語氣帶著幾分自得:“可不是麼!徐州今年亂的很!在那邊是戰火連天、前程儘毀,咱們青州是秩序井然,但凡有點心思和門路的,可不就得拚了命往咱這來?”

“唉,這一對比,高下立判啊。”

正議論間,便聽見一陣帶著徐州口音的喧嘩從招賢館門前傳出。

隻見幾名風塵仆仆、衣著卻顯文士模樣的人,正圍著招賢館門前的書佐,情緒激動地詢問著什麼。

袁譚駐足在不遠處的人群邊緣,遙望過去。

趙雲低聲道:“使君,近日往來投書的徐州士子,確實多了不少。”

恰在此時,吳質那熟悉的聲音從館內傳來:

“諸位,諸位!稍安勿躁!”

隻見吳質手持一卷名冊,快步從館內走出,站上門前石階上,居高臨下,目光掃過眾人。

“爾等陳情,質已儘知,袁使君早有明斷,凡真心來投之賢才,不問過往,不究行跡,唯纔是舉!館內已備好廩食、符傳,諸位可憑此暫居城東客舍,三日之內,必有回覆!”

他語速極快,卻字字清晰,瞬間壓下了場麵的嘈雜,安排好了一眾士子。

隨即,他點手喚過一名屬吏,低聲吩咐,語速更快:“立刻安排人手,持我名帖,分頭接引。名錄上這幾位,來自琅琊、東海,皆是臧霸與昌豨交戰之地,其言家中田宅被侵、族產遭掠,未必儘實,需仔細甄彆,亦勿使細作混入!”

那屬吏領命匆匆而去。

吳質這才轉身,對那幾名徐州士子拱手:“諸位先生,且先安頓。青州新定,正需俊彥同心戮力。使君求賢若渴之心,天地可鑒,必不使諸位明珠蒙塵。”

袁譚見狀,心下感慨。

吳質此人,給了他機會,是真敢乾,也真會乾,能從寒門士子混到‘曹丕四友’,最後甚至封侯,的確不是一般人。

這時,吳質眼角的餘光瞥見了人群外的袁譚,神色一凜,連忙快步穿過人群走來,躬身行禮:“使君。”

“辛苦。”袁譚虛扶一下,轉而發問道,“招賢館設立半月,成效如何?”

吳質神色有些興奮:“青徐之地,寒門士子眾多,使君重禮重金,至今已得數十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