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 第175章 劉禦史的咆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第175章 劉禦史的咆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紫宸殿內,檀香嫋嫋,那香氣是從殿角銅爐裡飄出來的,是上好的紫檀香,醇厚綿長,彌漫在整個大殿,給這座莊嚴肅穆的宮宇蒙上了一層神聖的氣息。金磚鋪就的地麵光可鑒人,每一塊金磚都打磨得光滑如鏡,倒映著殿頂懸掛的琉璃燈盞,燈盞上的描金花紋在光線下流轉,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暈,灑在文武百官的朝服上,閃爍不定。

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按品級分列兩側,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佇列整齊如刀切。他們一個個神色肅穆,垂手而立,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隻有衣料摩擦的細微聲響在殿內回蕩。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上,頭戴十二旒冕冠,那冕旒上的珍珠隨著他的呼吸輕輕晃動,遮擋著他部分麵容,更添威嚴。他身著玄色十二章紋龍袍,龍紋栩栩如生,彷彿隨時會從衣料上騰飛而起。他正微微頷首,聽著戶部尚書奏報今年的漕運情況,眉頭舒展,顯然對奏報內容頗為滿意。

「陛下,今年江南漕運通暢,共運糧三百萬石,已入太倉。其中稻米兩百萬石,粟米一百萬石,皆顆粒飽滿,無黴變之象。」戶部尚書是個年近六旬的老者,頭發花白,聲音卻洪亮有力,他躬身奏報著,手裡捧著一本厚厚的賬冊,上麵詳細記錄著漕運的各項資料。

可他的話音未落,就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噔噔噔」的聲響在寂靜的大殿裡格外刺耳,像是有人在敲擊每個人的心絃。

「陛下!臣有本要奏!」劉禦史從文官佇列中快步走出,他的動作急切,甚至帶倒了身後同僚的朝笏,引得那同僚低聲悶哼了一聲。劉禦史卻渾然不覺,雙手捧著那封彈劾奏摺,高舉過頭頂,臉上帶著誇張的悲憤,眼眶通紅,聲音嘶啞地喊道。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洗得發白的官袍,領口處還有一塊不易察覺的汙漬,頭發也有些淩亂,幾縷發絲垂在額前,像是為了國事操勞了許久,徹夜未眠一般,實則是想營造一種憂國憂民的形象,好讓自己的彈劾更有說服力。

李世民眉頭微蹙,那雙深邃的眼睛裡閃過一絲不悅。他對這個劉禦史有些印象,此人在禦史台多年,沒什麼突出的政績,卻總愛捕風捉影,今天彈劾這個官員貪墨,明天舉報那個將領懈怠,不少彈劾最後都被證實是無稽之談。但見他此刻神色激動,滿臉淚痕,不似作偽,便壓下心中的不快,沉聲道:「劉禦史有何本奏?」

「陛下!李傑以官壓商,視民生如草芥!」劉禦史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膝蓋撞在金磚上發出「咚」的一聲悶響,他卻彷彿感覺不到疼痛,將奏摺高舉過頭頂,聲淚俱下地控訴起來。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往下掉,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金磚上,暈開一小片水漬,與地麵的光澤相映,顯得格外刺眼。「臣近日巡查關中各地,見長安城外流民遍野,哀嚎之聲不絕於耳,那些百姓拖家帶口,麵黃肌瘦,衣不蔽體,皆是因那貞觀犁所害啊!」

他一邊哭,一邊用袖子抹著眼淚,把原本就有些臟汙的袖子哭得更濕了一大片,甚至能看到深色的水痕在布料上蔓延。「那些鐵匠原本靠著打造舊犁養家餬口,手藝世代相傳,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全指望這門營生。可自從李傑推廣新犁,百姓都去買新犁了,誰還買舊犁?他們的鋪子紛紛倒閉,鐵器堆積如山,賣不出去,最後隻能當廢鐵低價處理。一家老小無以為生,隻能流落街頭,啃樹皮,吃草根,有的甚至賣兒鬻女,換取一口活命的糧食,那場景,真是慘不忍睹啊!」他的聲音悲痛欲絕,彷彿親眼目睹了那些人間慘劇,每一個字都帶著哭腔,聽得殿內不少心軟的官員都露出了惻然之色。

殿內的文武百官聽到這話,頓時一片嘩然。有的麵露驚愕,嘴巴微張,顯然沒料到事情會這麼嚴重;有的緊鎖眉頭,手指撚著胡須,陷入沉思,似乎在權衡其中的利弊;有的則悄悄看向站在武官佇列末尾的李傑,眼神複雜,有同情,有懷疑,也有看熱鬨的。

劉禦史見狀,哭得更凶了,他像是想起了什麼傷心事,肩膀劇烈地抽動著,從懷裡掏出一疊厚厚的麻紙,那麻紙邊緣粗糙,上麵還沾著些許泥土,他顫抖著將麻紙舉過頭頂:「陛下,這是臣在長安城外的流民窩棚裡收集到的流民哭訴狀,上麵有百餘人的簽名畫押,皆是因新犁而家破人亡的受害者啊!他們不敢來京城告狀,隻能托臣將這份冤屈呈給陛下,懇請陛下為他們做主!」

李世民身旁的內侍總管李德全是個心思活絡的人,他見李世民沒有發話,便輕手輕腳地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接過那些麻紙,用乾淨的帕子擦了擦上麵的泥土,這才呈給李世民。李世民拿起最上麵的一張,隻見上麵歪歪扭扭地畫著各種符號,有的像圓圈,有的像叉號,還有的像蚯蚓一樣扭曲,根本看不出是什麼字,更彆說簽名了。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手指無意識地在麻紙上摩挲著,顯然對這些所謂的「證據」很是懷疑。

就在這時,戶部尚書出列附和道:「陛下,劉禦史所言非虛。據臣下轄的司庫統計,那貞觀犁價格比舊犁貴三成,一具貞觀犁要價五貫錢,而舊犁隻需三貫五百文。尋常百姓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十貫錢左右,除去吃穿用度,哪裡有餘錢買新犁?買不起新犁,舊犁又沒人打了,市麵上的舊犁壞了也無處修補,隻能棄耕。長此以往,土地荒蕪,恐誤農時,影響來年收成啊!」戶部尚書一向保守,對新事物總是持懷疑態度,這次正好借題發揮,既能打擊李傑,又能彰顯自己關心民生的形象。

「陛下,臣也有所耳聞,」另一個老臣,吏部侍郎王大人也出列說道,他是靠著關中幾個大犁商的支援才坐上這個位置的,自然要為他們說話,「那李傑組建的農技隊在鄉下橫行霸道,強買強賣,逼迫農戶購買新犁。若是有農戶不願意,他們便掀翻人家的犁,砸碎人家的農具,甚至拳腳相加,不少農戶都被打得遍體鱗傷。臣以為,此風絕不可長!」

一時間,朝堂上頓時分成兩派。一派以劉禦史、戶部尚書、吏部侍郎為首,他們或義憤填膺,或痛心疾首,主張嚴懲李傑,停止推廣貞觀犁,以安撫民心;另一派則以幾個年輕的官員為首,其中就有去年因支援胡椒種植而受到嘉獎的兵部員外郎,他們認為貞觀犁確實能提高耕作效率,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應該繼續推廣,不能因為一些流言蜚語就半途而廢。雙方吵作一團,唾沫星子橫飛,聲音越來越大。

「陛下,李傑此舉,不顧百姓死活,實為禍國殃民,必須嚴懲!」劉禦史見有人支援,底氣更足了,聲音也提高了幾分。

「陛下,新事物推廣總有阻力,豈能因噎廢食?貞觀犁能讓農戶的耕作效率提高一倍,這對大唐的農業發展有多大的好處啊!」兵部員外郎據理力爭,臉色漲得通紅。

「哼,說得輕巧,若是餓肚子的是你家人,你還會這麼說嗎?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了,效率再高有什麼用?」戶部尚書冷哼一聲,反駁道。

「你……你這是強詞奪理!推廣新犁是為了讓百姓以後能吃上更多的飯,一時的困難怎能與長遠的利益相比?」兵部員外郎氣得發抖,指著戶部尚書說道。

爭吵聲越來越大,把紫宸殿的屋頂都快掀翻了。有的官員甚至忘了君臣之禮,互相指著對方的鼻子爭論,唾沫星子濺到了對方的朝服上都渾然不覺。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臉色越來越沉,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沉聲道:「夠了!」

那聲音不大,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像一盆冷水澆在了沸騰的油鍋裡。爭吵聲瞬間停止,殿內鴉雀無聲,隻剩下官員們緊張的呼吸聲,每個人都低著頭,不敢直視李世民的眼睛。

李世民的目光掃過群臣,那目光銳利如刀,彷彿能看穿每個人的心思。最後,他的目光落在劉禦史身上:「劉禦史,你說李傑強推新犁,致使流民遍野,可有確鑿證據?」

劉禦史被李世民的目光一盯,心裡頓時發虛,像揣了隻兔子一樣怦怦直跳。他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那些流民哭訴狀就是證據!臣親眼看到那些流民的慘狀,絕不會有假!」

「哦?」李世民拿起一張哭訴狀,在手裡輕輕晃了晃,「這些簽名畫押,你能認出幾個?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家住何方?家裡有幾口人?為何會因新犁而失業?」他一連丟擲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像一塊石頭,砸在劉禦史的心上。

劉禦史頓時啞口無言,額頭上的汗更多了,順著臉頰往下流,滴落在地上。那些哭訴狀都是張萬貫偽造的,他哪裡認得什麼名字,更彆說家住何方了。他支支吾吾地說:「陛下,這些流民都是鄉下百姓,大字不識一個,隻能畫押,臣……臣雖叫不出名字,但他們的慘狀是千真萬確的!臣可以對天發誓!」

李世民沒有再追問,隻是淡淡地說:「此事容後再議,先聽李傑怎麼說。」他的語氣聽不出喜怒,但誰都能感覺到,他對劉禦史的話已經起了疑心。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