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 第176章 李傑的冷靜應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胡椒到蒸汽機的大唐傳奇 第176章 李傑的冷靜應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李傑出列,他的動作從容不迫,與劉禦史的急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從武官佇列末尾走出,步伐穩健,每一步都踏在金磚的縫隙上,發出輕微而有節奏的聲響。走到殿中央,他對著李世民躬身行禮,動作標準而恭敬,袍角隨著動作輕輕擺動:「陛下,臣李傑,有話要說。」他的聲音平靜而沉穩,像一潭深水,沒有絲毫波瀾,與劉禦史的歇斯底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他穿著一身青色官袍,那是八品官員的服色,雖不如其他高官的官袍華麗,沒有金線銀線的裝飾,卻十分整潔,領口和袖口都漿洗得筆挺。臉上沒有絲毫慌亂,眼神清澈而堅定,像兩顆黑曜石,彷彿胸有成竹,早已料到會有今日之事。

「劉禦史說臣強推新犁,致使三百六十家犁鋪倒閉,」李傑的目光轉向跪在地上的劉禦史,眼神平靜卻帶著一種無形的壓力,「敢問劉禦史,這三百六十家犁鋪具體是哪三百六十家?可有店家姓名、鋪麵地址?是長安城內的,還是關中其他州縣的?他們的鋪子何時倒閉的?倒閉前每日能賣出多少舊犁?還請劉禦史一一告知。」他一字一句地問道,每個問題都清晰明瞭,直指要害。

劉禦史被李傑問得一愣,他當時隻是為了讓彈劾看起來更可信,隨口胡謅了一個數字,哪裡知道具體有哪些犁鋪。他張了張嘴,想說話,卻發現喉嚨像是被堵住了一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支吾道:「皆是……皆是各地州縣呈報上來的,具體……具體姓名地址,還需查證。臣也是為了儘快將此事稟明陛下,故而先將大致情況奏報……」

「需查證?」李傑冷笑一聲,那笑聲不大,卻帶著濃濃的嘲諷,「劉禦史,你身為禦史,執掌監察之職,彈劾官員理應證據確鑿,事實清楚,豈能憑一句『需查證』就信口雌黃?你這是對陛下的不敬,是對朝廷律法的藐視,更是對臣的汙衊!」他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股凜然正氣,回蕩在大殿之中。

劉禦史被李傑說得麵紅耳赤,像被煮熟的蝦子一樣,從臉頰一直紅到脖子。他張了張嘴,想反駁,卻發現李傑的話句句在理,自己根本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隻能低著頭,嘴裡喃喃地說:「臣……臣並非故意……」

殿內的文武百官見狀,紛紛議論起來,聲音比剛才小了許多,卻更加熱烈。

「是啊,彈劾總得有證據吧,哪能隨口亂說一個數字就當真了?」

「我看這劉禦史怕是收了好處,故意陷害李大人吧。畢竟那貞觀犁推廣了,不少舊犁商的利益受損,找個禦史來告狀也不是不可能。」

「噓,小聲點,彆亂說,這可是在朝堂上。不過話說回來,李大人說得有理,禦史彈劾確實得有實據。」

「依我看,這事兒怕是另有隱情。」

李傑沒有理會周圍的議論,繼續說道:「劉禦史說新犁導致流民遍野,可臣卻聽說,前日宮門前那些所謂的『流民』,其實是長安城裡的地痞流氓,是被張記犁行的掌櫃張萬貫雇來的,每人每日五十文錢,管兩頓飯。其中為首的那個漢子,臣派人查過,根本不是什麼失業的鐵匠,而是張記犁行的夥計,名叫王二,平日裡就遊手好閒,好吃懶做。不知劉禦史對此作何解釋?」

劉禦史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像一張白紙,沒有絲毫血色。他沒想到李傑連這件事都知道了,還查得這麼清楚。他渾身顫抖著,像篩糠一樣,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隻能一個勁地磕頭:「陛下……臣……臣不知……」

這時,李傑又轉向戶部尚書,說道:「戶部尚書說新犁價格比舊犁貴三成,百姓買不起,隻能棄耕。臣承認,新犁的價格確實比舊犁貴,這是事實。但臣要說明的是,新犁價格高,是因為其工藝複雜,用料精良,並非漫天要價。而且,新犁的價效比遠高於舊犁。」

他頓了頓,條理清晰地解釋道:「新犁設計精巧,采用曲轅設計,耕作時更加省力,隻需一頭牛就能拉動,而舊犁則需要兩頭牛。如此一來,一牛可抵兩牛用,一年下來,省下的草料錢、牛飼料錢就夠買半具新犁了。而且新犁耐用,采用了更好的鍛造工藝,至少能用十年,舊犁最多用三年就會損壞,需要更換。長遠看,新犁其實更劃算,百姓花一次錢,能用上十年,還能節省人力物力,何樂而不為?」

他的話通俗易懂,把新犁的優勢解釋得清清楚楚,連那些原本不懂農事的文官都聽明白了。不少官員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李傑從懷裡掏出一疊文書,那文書是用上好的宣紙裝訂而成的,上麵蓋著各地縣衙的紅印。他雙手捧著,呈給李德全,由李德全轉呈給李世民:「陛下,這是關中各地農戶購買新犁的自願書,上麵有五千農戶的簽名畫押,還有他們各自的籍貫、住址。每一份自願書上都寫得清清楚楚,是自願購買貞觀犁,無人強迫。臣可以保證,隻要用過新犁的農戶,沒有一個說不好的。若是陛下不信,可派人去關中各地查證,問問那些農戶的看法。」

李世民接過那些文書,仔細看了起來。隻見上麵的簽名工整清晰,不像劉禦史那些哭訴狀上的鬼畫符。還有不少農戶在後麵寫了「自願購買,新犁好用,省力高效」等字樣,字裡行間都透著滿意。他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眉頭也舒展開了,看向李傑的眼神中充滿了讚賞。

「陛下,」李傑繼續說道,語氣誠懇而堅定,「臣推廣新犁,並非為了個人私利,更不是為了打壓舊犁商。臣隻是覺得,這新犁能提高大唐的農業生產效率,能讓百姓多打糧食,能讓國家的糧倉更充實。百姓有了糧食,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有了糧食,才能強盛安穩。臣知道,新事物的推廣總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引來非議和阻撓,但臣堅信,隻要是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的事,就應該堅持做下去,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信心和決心,像一股暖流,感染了殿內的許多官員。不少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官員,此刻都露出了讚同的神色,看向李傑的眼神中充滿了敬佩。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文書,看著李傑,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李傑所言有理。新犁是否好用,百姓最有發言權。既然有五千農戶自願購買,還對新犁讚不絕口,說明新犁確實有其過人之處,並非如劉禦史所言那般不堪。」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劉禦史,眼神變得銳利起來:「至於劉禦史所言,純屬無稽之談,查無實據。念其也是為了國事,並非惡意構陷,朕就不追究你的罪責了。但你身為禦史,行事如此魯莽,實難再擔此重任。即日起,罰你去整理禦史台檔案三月,閉門思過,不得再參與朝政議論!」

劉禦史聞言,如蒙大赦,連連磕頭:「謝陛下開恩!臣知錯了,臣一定好好思過!」他的額頭磕在金磚上,發出「咚咚」的聲響,不一會兒就紅腫起來,但他卻絲毫不敢停歇,直到李世民擺手示意他退下,才連滾帶爬地回到了佇列末尾,羞愧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李世民的目光又掃過戶部尚書和吏部侍郎,兩人頓時渾身一僵,低下頭不敢與他對視。李世民緩緩說道:「戶部尚書,你身為掌管財政的大臣,不深入調查便妄下結論,實在有失偏頗。即日起,你需親自前往關中各地,實地考察新犁的推廣情況和農戶的實際收入,半月後向朕呈交詳細的奏報。」

「臣遵旨!」戶部尚書連忙躬身領旨,額頭上也冒出了冷汗。

「吏部侍郎,」李世民的聲音轉向王大人,「你僅憑耳聞便在朝堂上汙衊官員,有失察之過。罰你俸三月,以儆效尤!」

「臣……臣遵旨。」王大人臉色發白,躬身應道。

處理完這幾人,李世民的目光重新回到李傑身上,語氣緩和了許多:「李傑,你推廣新犁有功,朕心甚慰。但此事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推廣新犁時,要兼顧各方利益,不可操之過急。對於那些因新犁推廣而失業的鐵匠,你可有什麼安置之法?」

李傑連忙躬身道:「陛下聖明。臣已有預案,可將這些鐵匠招入改良坊,教授他們打造新犁的技藝。新犁的需求量大,正需要大量熟練的鐵匠。而且,新犁的鍛造工藝比舊犁複雜,工錢也比打造舊犁高,相信他們會願意轉行的。」

「好,」李世民點頭讚許,「此事就交給你去辦。需要什麼支援,可直接向工部和戶部申請。朕希望你能儘快解決此事,讓新犁的推廣更加順利。」

「臣遵旨!謝陛下信任!」李傑心中一喜,連忙謝恩。他知道,李世民這是給他放權了,有了皇帝的支援,推廣新犁的阻力會小很多。

殿內的文武百官見李世民如此信任李傑,看向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羨慕和敬佩。那些原本反對推廣新犁的官員,也不敢再出聲反對,隻能低著頭,想著如何彌補自己剛才的過失。

李世民環視群臣,朗聲道:「眾卿都聽到了,新犁的推廣要繼續進行,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兼顧各方利益。大唐要發展,就要勇於接受新事物,革故鼎新。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眾卿當以國事為重,同心同德,共輔大唐走向強盛!」

「臣等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齊聲高呼,聲音洪亮,震得殿頂的琉璃燈盞都輕輕晃動起來。

朝會結束後,官員們陸續退出紫宸殿。李傑走在人群中,不少官員主動上前與他打招呼,態度熱情,與之前的冷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李大人,恭喜恭喜啊!」兵部員外郎笑著說道,「今日在朝堂上,李大人真是英姿颯爽,駁斥得劉禦史啞口無言,太解氣了!」

李傑微微一笑:「王大人過獎了,我隻是實話實說而已。」

「李大人謙虛了,」另一個官員說道,「推廣新犁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等定會鼎力支援李大人!」

李傑一一謝過,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今天的勝利隻是暫時的,推廣新犁的道路還很長,還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但他有信心,在李世民的支援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難,讓貞觀犁在大唐的土地上遍地開花,讓大唐的農業生產更上一層樓。

他抬頭望向天空,陽光明媚,萬裡無雲。長安城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一片繁華景象。李傑深吸一口氣,大步向前走去,他的身影在陽光下拉得很長,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