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狼煙北平開始 第40章 機工赴滇,炸開通途
民國二十二年(1933
年)十月初五,昆明滇池碼頭的晨霧還未散儘,周明遠就帶著後勤師的士兵等候在岸邊
——39
章約定的兩百名南僑機工,正搭乘
“滇僑號”
輪船抵達。當船舷上出現
“南洋機工回國服務團”
的橫幅時,白雪晴率先跑上前,眼眶泛紅地與人群中的弟弟白雪嬌相擁,這一幕讓周明遠想起她曾說的
“華僑雖居海外,心永遠向著祖國”。
“周司令!”
白雪晴拉著白雪嬌走到周明遠麵前,這位十七歲的少年穿著洗得發白的工裝,手裡緊緊攥著一把汽修扳手,“我弟是檳城最好的汽修工,連英國領事館的汽車都找他修!”
周明遠笑著拍了拍白雪嬌的肩膀,遞過一套嶄新的後勤師工裝:“歡迎回家!補給站已備好食宿,每人一套工具和手冊,明天就跟著工程隊去滇西,咱們一起把路修到緬甸!”
兩百名機工剛安頓好,安若虹就拿著炸藥樣品匆匆趕來,旗袍上還沾著硝石粉末:“明遠,改良型硝銨炸藥試驗成功了!比普通炸藥威力大兩倍,還能就地取材用雲南的硫磺和硝酸銨配製,成本降了三成!”
她遞過試驗報告,上麵的資料顯示,這種炸藥能炸開滇西的花崗岩岩層,正好解決
39
章提到的怒江段施工難題。
“太好了!”
周明遠立刻召集工程隊,“讓安小姐負責炸藥生產,後勤師派五十名士兵協助,在滇西建臨時炸藥廠,務必保障怒江段施工需求。另外,把
39
章安小姐給的迫擊炮圖紙交給機械組,讓他們試試能不能用這種炸藥做炮彈
——
前線正缺大威力武器。”
安若虹眼中閃過驚喜,她本是潛伏在外交部的紅色特工,此次改良炸藥不僅是為滇緬路,更是想為蘇區提供技術支援,沒想到周明遠竟主動提及炮彈改良,這讓她對這位年輕司令多了幾分信任。“我這就去安排,”
她收起圖紙,“對了,蘇聯駐華武官聽聞咱們改良了炸藥,想派技術人員來交流,或許能爭取到更多軍工援助。”
十月初十,滇西怒江段的工地上,沈若雁帶著滇軍工兵連如約而至。她一身戎裝,親自指揮士兵搭建炸藥掩體,與
39
章初見時的淩厲不同,此刻的她多了幾分沉穩:“我爹說了,滇軍願出一個團的兵力協助修路,還讓我把祖傳的‘滇西路況圖’帶來,上麵標著曆代馬幫走的捷徑,能少繞五十裡山路。”
周明遠展開地圖,上麵密密麻麻的紅圈標注著水源和安全路段,正是工程隊急需的資料。“沈小姐,不如咱們搞個‘軍民聯防’?”
他指著地圖上的險要路段,“滇軍守關卡,村民護物資,機工修車輛,後勤師負責補給,咱們擰成一股繩,再難的路也能打通!”
沈若雁笑著點頭,從腰間解下一把匕首遞給他:“這是我沈家的‘開路刀’,我爺爺當年用它劈開了無量山的荊棘。今天我把它送給你,祝咱們早日修通滇緬路!”
當天下午,改良炸藥的首次爆破在怒江段展開。隨著
“轟隆”
一聲巨響,花崗岩山體被炸出一個巨大的缺口,南僑機工們立刻駕駛著卡車,將修路物資運到現場,滇軍士兵和村民則手持鋤頭,開始平整路麵。周明遠看著白雪晴姐弟檢修卡車、安若虹除錯炸藥、沈若雁指揮工兵,忽然覺得,這些來自不同背景的紅顏,已成為滇緬路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
傍晚時分,係統提示音在腦海中響起:【檢測到宿主完成南僑機工安置、改良炸藥應用、滇軍協同修路,銜接
“紅顏新聚”
劇情,觸發
“通途初現”
成就,獲得
“軍工升級”
永久
buff(炸藥產能提升
50%,炮彈改良效率加快);同步解鎖
“中緬物資貿易協議”
草案,為後續國際補給通道鋪路。當前係統等級:5
級(7500\\/
軍功值)】
十月十五,軍政部發來嘉獎電,表彰滇緬路籌備進展,並任命周明遠兼任
“中緬軍事協調專員”,負責對接緬甸英軍的物資轉運。訊息傳來時,周明遠正與白雪晴、安若虹、沈若雁在工地上吃著簡單的盒飯,白雪晴提議:“咱們在滇西建一座‘南洋機工紀念館’,把這次修路的故事記下來,讓後人知道華僑為祖國做的貢獻!”
安若虹和沈若雁紛紛讚同,周明遠看著三位紅顏眼中的光芒,提筆在筆記本上寫下:“十月小結:機工到位,炸藥成功,滇軍協同,滇緬路初現雛形。十一月重點:推進中緬貿易協議,完成炮彈改良,組織後勤師與滇軍聯合演練。”
夜色漸濃,怒江段的工地上亮起了探照燈,南僑機工的汽修聲、滇軍士兵的號子聲、村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周明遠知道,隨著滇緬路的推進和紅顏團隊的凝聚,他離全麵抗戰的勝利,又近了一步
——
而這條用熱血和信念鋪就的公路,終將成為中國抗戰的
“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