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狼煙北平開始 第45章 北平傳技,金陵定策
民國二十三年(1934
年)三月初三,北平西山兵工廠的機床轟鳴聲裡,白秀珠捧著剛繪製的脫硫工藝圖,快步迎向風塵仆仆的周明遠。她褪去了北平閨秀的嬌柔,工裝外套沾著機油,鬢邊彆著的鉛筆還帶著金屬碎屑,見周明遠下車,第一句話就是:“你再不來,唐山鐵砂的脫硫率就快跌破
60%
了!”
周明遠接過圖紙,指尖觸到她掌心的薄繭
——
這是半年來指揮工人改良裝置磨出的印記。“滇西的穿甲彈全靠你這技術撐著。”
他笑著遞過一個南洋椰殼雕,“白雪晴讓機工帶的,說北平乾燥,用椰殼裝水不易餿。”
白秀珠接過椰殼,眼底泛起微光,轉身引他進車間:“我新改進的堿性轉爐,能把硫含量降到
0.05%
以下,就是缺特種耐火磚。”
她指向爐體邊緣的裂紋,“日軍封鎖了秦皇島港,從歐洲訂的磚還卡在天津租界。”
“佟毓婉能解決!”
周明遠立刻接通上海電話,佟毓婉的聲音帶著滬上特有的明快,混著紗廠的織機聲傳來:“明遠?我正想告訴你,法租界洋行剛到了一批比利時耐火磚,原本是給日本紗廠的,我用三倍價格截下來了!”
“還是你有辦法。”
周明遠笑著道謝,卻聽佟毓婉話鋒一轉:“不過你得幫我個忙
——
上海抗日救國會的學生被巡捕房抓了,他們手裡有日軍走私軍火的證據,你能不能讓軍政部發個公函,把人保出來?”
“我馬上辦!”
周明遠結束通話電話,白秀珠已讓工人搬來新鑄的鋼坯:“你看,用這鋼坯做的步槍槍管,壽命比之前長三倍。”
她忽然壓低聲音,“北平軍分會的人最近總來廠裡打探,說你在雲南打了日軍,想調你去長城防線當參謀長。”
周明遠摩挲著鋼坯,想起軍政部的金陵召喚:“先把耐火磚運到滇西,等我去金陵領了命,再回北平接你
——
這兵工廠,少了你可不行。”
三月初十,暫編突擊旅抵達金陵。軍政部大樓的會議室裡,何應欽指著地圖上的紅圈:“日軍在察哈爾增兵五萬,長城防線壓力太大,你的突擊旅編入第
29
軍序列,即刻北上增援!”
散會後,周明遠剛走出大樓,就見安若虹站在梧桐樹下,旗袍外罩著黑色大衣,手裡提著一個藤箱:“我從雲南趕過來的。”
她開啟藤箱,裡麵是坦克炮彈的樣品和一份密報,“蘇聯顧問改進了炮彈引信,穿深能再提
15%。還有,我同誌傳來訊息,日軍正密謀在華北製造‘自治運動’,你北上要當心。”
周明遠接過樣品,觸到她微涼的指尖:“雲南的事辛苦你了,白雪晴說你為了盯生產線,三天沒閤眼。”
安若虹避開他的目光,攏了攏大衣:“我已安排人把坦克炮彈生產線遷到山西,萬一北平有事,也能保障供應。對了,我給你帶了瓶雲南白藥,你在曲靖打仗時受的傷,還沒好利索吧?”
周明遠心中一暖
——
他在曲靖山穀作戰時,手臂被彈片劃傷,隻跟白雪晴提過一句,沒想到安若虹竟記在心上。“你也多保重,隱蔽戰線比戰場還危險。”
他接過藥瓶,看著她消失在金陵的暮色裡,忽然想起在滇西共同改良炸藥的日夜。
三月十五,突擊旅抵達長城喜峰口。29
軍軍長宋哲元握著周明遠的手,指著陣地前的日軍裝甲車:“這些鐵疙瘩太棘手,就等你的穿甲彈了!”
當晚,炮兵團就展開部署。白雪晴帶著運輸營冒雪運送炮彈,卡車在結冰的山路上打滑,她跳下車,和機工們一起撒沙子防滑,棉褲沾滿雪水也毫不在意。“明遠說過,炮彈早到一分鐘,前線就少犧牲一個弟兄。”
她對白雪嬌說,眼中的堅定讓機工們備受鼓舞。
次日拂曉,日軍發起進攻。周明遠下令開炮,改良穿甲彈呼嘯著擊穿日軍裝甲車,陣地上響起歡呼聲。激戰正酣時,白秀珠從北平發來急電:“耐火磚已運抵滇西,唐山鐵砂供應恢複,另外,佟毓婉把學生救出來了,他們交出的證據,能端了日軍在上海的軍火庫!”
周明遠看著電報,又望向陣地上衝鋒的士兵,忽然聽到天空傳來熟悉的轟鳴聲
——
三架伊
-
15
戰鬥機低空掠過,機翼下的紅星在晨光中格外耀眼。“是蘇聯誌願航空隊!”
士兵們歡呼起來。
戰鬥結束後,係統提示音響起:【檢測到宿主完成北平技術對接、金陵戰略部署、喜峰口增援,銜接
“揮師抗敵”
劇情,觸發
“長城禦寇”
成就,獲得
“裝備適配”
永久
buff(各型炮彈與火炮適配率提升
150%);同步解鎖
“華北抗日同盟”
許可權,29
軍、稅警總團同意與突擊旅協同作戰。當前係統等級:7
級(8000\\/
軍功值)】
三月底,周明遠在北平與白秀珠、佟毓婉彙合。兵工廠的車間裡,佟毓婉帶來的上海技工正協助改進生產線,白秀珠則在繪製新的步槍圖紙。“明遠,軍政部來電,讓你回金陵參加軍事會議,好像要討論應對日軍‘華北自治’的方案。”
白秀珠遞過電報,眼中帶著擔憂,“北平的局勢越來越緊張,你要多小心。”
周明遠接過電報,看著兩位紅顏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在雲南的日子。“等我從金陵回來,咱們就把兵工廠的產能再提一倍。”
他語氣堅定,“不管日軍耍什麼花樣,咱們有槍有彈,有弟兄們,就不怕他們!”
四月初一,周明遠再次踏上前往金陵的列車。窗外的華北平原正泛著新綠,他在筆記本上寫下:“北平小結:技術落地,紅顏助力,長城告捷。下一步:金陵定策,應對自治,備戰華北!”
列車疾馳向東,朝著金陵的方向,也朝著越來越近的全麵抗戰,一路前行。而他知道,無論未來多麼艱難,那些散佈在北平、上海、雲南的紅顏們,終將與他並肩作戰,共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