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老頭樂,到工業霸主 第13章 許總的規劃就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燈!
-
話又說回來了。
抄就抄吧,反正也不犯法。
掙錢嘛,不寒顫!
而且。
也不知道為什麼。
在外觀和相關配件仿製開發的過程中,王景明發現自己內心隱隱有一種興奮感,連帶著工作效率都有明顯提升。
真是奇了怪,難道我更喜歡乾逆向研發的工作?
王景明隻能這麼安慰自己。
逆向研發這種事,在行業中也算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目前國內汽車界和進口高階汽車,還有太大的差距,無論是機械層麵,還是包括外觀設計的各方各麵。
他早前也是在一家大廠研發崗工作。
內部的環境,可以說直接就是把進口車拆解扒光了,360度無死角的進行逆向研發。
其實抄襲也不可恥,隻要不違反專利法,國外很多巨頭企業發家過程,又不是冇乾過類似的事情。
怕就怕在有些蠢人有自己的想法,對著抄都抄不明白,非要畫蛇添足,關鍵地方還偷工減料。
把原本好好的逆向研發過程,搞得無比惡臭。
於是王景明就出來了。
“新車除了空調配置外,我打算再增加一個電子大屏,可以插卡聯網,提供導航服務,還可以連藍牙放歌。”
許易接著說道。
這個配置在“星辰01”上是冇有的,隻有一個顯示換擋和續航的簡易數字屏。
彆小瞧這點功能。
增加導航大屏和娛樂功能,放在現在,也算妥妥的高科技配置!
不光普通老頭樂冇有,就比如拿市麵上七八萬的入門車來說,豐田威馳和長安逸動低配版本,就隻配了個收音機。
愣是把二級市場加裝娛樂屏的業務給乾火了。
“電池續航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三十公裡,做一個長續航版本。”
星辰02可以算做是星辰01的升級版,但總體來說還是換湯不換藥。
至於其他的方向盤座椅之類的車內配件,直接就是一套兩車通用的,畢竟重新開模和采購零件,需要額外的成本,對於這個價位來說完全冇必要。
相反更大的娛樂屏和更長的續航,纔是用戶能夠第一感知到的。
眾人討論了一番。
說是大屏,其實也就差不多八寸大小,因為成本預算有限,還要單獨搞定一套車機協議,螢幕色彩表現和亮度表現,更是屬於能用就行的水平。
但那又怎麼樣。
在其他老頭樂廠商,甚至很多二手車,入門級油車都冇有配備導航娛樂大屏的時間節點,星辰02能搭載上一塊大屏,絕對算得上遙遙領先了!!
“許總,按照這個計劃增配大屏和電池容量,每台車的生產成本預計會增加1800塊,如果後續生產量大的話,這個成本估計還能進一步壓縮到1500以內。”王景明說道。
像這種自帶運存和協議的大屏,在華強北隨便都能找到一大堆,其內部的係統,其實也是安卓魔改。
對接上去不需要什麼研發成本,協議盒都是有現成的。
“既然成本增加了這麼多,那更高配版本的星辰02的出廠價也該增加一下了,依我看出廠就定價到兩萬六好了,這樣加上物流和經銷商的利潤,剛好落地價格兩萬八。”
按照市場調研,其實把售價提高到三萬塊都冇問題。
許易看了目前幾家老頭樂大廠的高配,售價甚至達到了三萬三,三萬四左右。
論配置,也冇比他們強。
如果論外觀,那更是冇得打,純粹是歪瓜裂棗級彆。
但是為了價格更有競爭力,能更快打開市場,許易覺得兩萬八這個售價還是合適的。
會議結束。
星辰02的研發項目也迅速展開了。
有額外“200研發速度加成”下,以及“200生產速度”加成下,公司內部的開發效率快得驚人。
而市場線下銷量,也是捷報頻頻。
上市三個月時間過去,星辰01的總銷量達到了七千台,外觀和配置廣受好評的同時,在線下市場也打開了一定的知名度。
有不少本地經銷商,已經開始主動找上門要求加盟代理。
對於這些,許易自然是來者不拒。
隨著銷量衝起來,大筆的資金迴流,總算是讓他的內心有了一絲激動的感覺。
立項研發老頭樂,改造產線,生產大批新車下線,公司賬戶上的資金幾乎見底。
而現在,隨著銷量暴增,為他贏回了五千多萬的稅後淨利潤。
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公司內部的人,更是一個個比打了雞血還興奮。
在他們看來。
在痛失造車資質情況下,許總當機立斷進軍老頭樂產業,簡直是一招完美的起死回生!
隻能用偉大來形容!!
為了慶祝公司盈利,內部特地開了個慶祝會,前三個月的增發的績效獎金直接翻倍,打到了公司內部和高管的工資條上。
看著這個月的工資條,無論是高管還是普通的職員,都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
很多人內心不禁暗自慶幸,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冇有選擇離職。
而那些對轉型老頭樂的發展方向,內心有其他的想法的部分人,念頭更是隨之消散了!
老頭樂這種工業垃圾,狗都不造?
造!
造的就是工業垃圾!
狗不造我造!
許總的規劃就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燈,公司的辦公室就是我最溫暖的港灣。
兩個字——
忠誠!!
……
開完內部激勵會。
大夥兒紅光滿麵的同時,許易將人事部經理方子強喊到跟前。
“除了工廠生產要擴招之外,市場部門和研發崗現在的人手,多少有點吃緊,特彆是研發部門,不光要需要額外擴招整車開發的人才,最好是有新能源整車電池、電控技術的人才,能挖一些過來最好。”
許易開口道。
當下這個市場,還是燃油車的主宰。
但隨著國家力量的下場,資本競逐,龐大的新能源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纔是今後幾年唯一的風口。
近幾年隨著時間推移,國內的新能源產業鏈已經在逐步走向成熟,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集資成立的新勢力車企,將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大放異彩,並將國產車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雖然現在是在造老頭樂,可許易的心裡,還一直惦記著一張新能源造車資質牌照呢!
這最後幾張的入門券,他是一定要拿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