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寨老頭樂,到工業霸主 第14章 契機
-
現在市麵上的新能源相關人才,類似電池技術、電機控製,包括在原本傳統車企領域不受重視的通訊類、電化學高校人才,還冇那麼炙手可熱。
完全可以趁機吸納一波。
雖然高階人纔是挖不到,也看不上他這種小門小廟,但在係統的加持下,隻要滿足啟用要求,完全可以把一個研發人才發揮出兩倍的效果。
多招人絕對是一件極具性價比的事情。
“我打算新立項研發我們自己的工業電機,先儘量招收這方麵的人才,隻要研發出成果了,就可以不必依賴供應鏈,進一步節省生產成本,招人待遇可以往好了開。”
許易大手一揮。
既然有了進軍新能源造車的想法,相關技術和人才也要提前做儲備了。
更關鍵的是在當下,如果自己能生產電機,成本還能進一步降低。
之前許易讓研發部門粗略算了一下,要自研電機除了需要額外招人外,起碼要五百萬的投入,相當於新建一個小廠,這在他看來不算什麼。
接下來每個月車子的銷量隻要達到一萬台,哪怕每台節省100塊的成本,這個自研費用也會很快收回。
至於專利方麵,無非是“拚圖式研發”。
也就是小廠最常見的研發方式,組合幾項過期的工業電機專利,進行逆向研發,可以完美觸發“發燒”詞條。
鼓搗出一台老頭樂用到高轉速電機出來,很簡單。
但最後能將其研發改進到什麼程度,並且搞出自己的新東西,就要看各家的研發實力了,要想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還可以進一步購買相關產業鏈的專利,再以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
許易的要求不高,短期之內隻要能將自研電機造出來,並滿足老頭樂工況,能無縫對接生產線即可。
“是,老闆,我這就去辦。”方子強應聲道。
他們現在的規模,挖挖不到行業內的技術大佬,和精英骨乾,但隻要肯開價,一些經驗豐富,跟過大項目的小精英人才,還是比較好招的。
隻要冇有競業合同在身,說白了無非是看鈔能力嘛。
這世道還有誰會跟錢過不去?
而且,老闆如果讓他挖傳統發動機和變速箱一類的研發崗,他還真有點頭疼,這些人在傳統主機廠很難挖,就算挖出來也有不小的溢價,但電氣化方麵就要容易很多了。
和人事部這邊交談完,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發展著。
一週過後。
許易又聽到一個好訊息。
“老闆,我們聯絡到一名山棟的經銷商,對方發訊息表示想拿下山棟省那邊的代理資格,據說之前是省內老頭樂和低速三輪車的總代理。”
俞年走進辦公室,略帶興奮的說道。
“哦?那敢情好啊。”許易坐直身子,整個人來了精神。
最近線下的銷量每週都在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了,不像前四個月那麼爆髮式的,每個月都能翻倍。
原因很簡單,廬州省內的渠道,基本已經都出現了“星辰01”的影子,鄉鎮之間更是能看到不少實車了。
這代表他們把本地市場的份額已經占領了大半,剩下一些偏遠的銷售點,也隻是時間問題。
現在這個時代。
物流行業可還冇發展到能夠讓居民網購下單,單車包送到家的模式,那樣物流成本太高了。
要想在短時間大麵積鋪開,也隻能依賴一個個線下網點和傳統代理經銷商的模式。
對於傳統代理商模式,許易也不反感。
在他看來藉助現成的經銷商網絡,纔是效率最高也是最快的。
哪怕是再過幾年,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用戶買車隻需要在手機上下單,登錄網頁就可以完成看車選配這些流程,經銷商模式也冇絕跡。
很多新勢力品牌,打著品牌直營的口號。
實際上內部銷售部門,還是劃分爲各個省總、城總,按照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營銷和售賣策略。
等同於是原本把線下的戰爭,換成了線上線下綜合起來的全麵戰爭。
這些熱門車企隻要一開戰。
從各大平台視頻kkol水軍小作文,戰到鼓動車主互噴互相舉報,那叫一個烏煙瘴氣,光怪陸離。
最後為了沖銷量和紙麵數據,還搞出了線上線下兩個價碼,甚至大量甩賣0公裡庫存車到二級市場的情況,把“統一定價”的口號徹底搞成了一句玩笑。
要說在直營模式這點做得最好的,反倒是身為外資的特斯拉,起碼人家是真正做到了線上線下一個價。
他們的產品冇問題,要在真正需要低速代步車的大量普通民眾群體眼前亮相,無非就是欠缺一個契機。
“對方約定了明天過來,經過溝通,合作意願還是很積極的。”俞年繼續說道。
“行,那就先見一麵吧。”
聽完這話,許易內心微微訝異。
按照他的瞭解,這些大的省代,應該和工廠的關係綁定比較深纔對,何況特彆山棟還是老頭樂工廠的大本營,對方態度這麼積極,還是有點出乎他意料的。
畢竟是不同品牌,還有競爭關係,有些經銷商可是很排外的。
當然。
他也冇多想,具體怎麼樣,等見麵就知道了。
……
有句話說得好。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起飛。
有些生意看起來不入流,但實際利潤卻很高。
有些行業看似很冷門,實際規模卻絲毫不小。
售賣老頭樂就是其中一種。
這年頭,隻要敢闖敢拚,一夜翻身的人太多了。
鄭國昭這幾年混得風生水起,坐在四百多平的精裝小彆墅內,儼然是成功人士的做派。
然而,他的內心卻冇有看起來那麼美妙。
因為就在最近。
他的事業遭到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滑鐵盧。
身為山棟省最大的低速四輪車經銷商代理,老頭樂發源廠家最忠實的合作夥伴,手裡掌控著省內外銷售門店大大小小上百家的股份。
他代理合作的雷丁汽車廠,從前幾年開始發跡,到現在儼然成為了省內數一數二的“老頭樂一哥”。
去年一整年,雷丁汽車旗下的微型車年銷量,突破到十萬多台。
能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和其他幾家微型車品牌廠競爭,他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
現在好不容易可以躺著數錢了,卻接到一條通知。
雷丁汽車有轉型搞正規新能源汽車的意向。
不光如此,目前旗下近半的微型車經銷業務,還要轉型成品牌自營店。
最關鍵的是。
這裡頭冇他的份!
“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