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少爺到皇帝 > 第19章 科舉取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少爺到皇帝 第19章 科舉取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四月十日,張行端坐於王府大殿之上,今日的議事殿,不複昨日喧騰,氣氛卻更為凝練肅殺。

兵部、軍方幾位核心將領甲冑鮮明,巡撫李茂才垂手侍立,最引人注目的,是殿角處那兩道身影——曆經滄桑的老將秦良玉與其子馬祥麟。

「諸位,經此前議定諸部要職,擢升賢能,我大夏之朝堂骨架,已初步立起!然。」

他話鋒一轉,手指點在輿圖上那片覆蓋了四川大部分割槽域的陰影。

「這川蜀大地,真正握於我等掌中的,尚不足半!成都府雖安,四境未靖,民心未附,此非長久之計。

林卿,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本王予你七日整備之期!

四月十七日,兵部統籌,軍方協同,務須以雷霆之勢,掃蕩川內其餘尚在觀望、或負隅頑抗之州縣!

速戰速決,揚我夏軍之威,安我大夏之民!具體方略,由你全權擬定,報本王核準。」

「微臣遵旨!」

張行的視線隨即轉向殿角的秦良玉母子,語氣中多了幾分征詢的意味,少了些王者的威嚴:「至於石砫宣慰司方向……」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馬祥麟身上,「馬家世代鎮守石砫,深孚民望,根基深厚,本王之意,此地方略,便由馬家負責,老夫人。

不知是您親自返回主持大局,還是由馬將軍代勞?」

秦良玉緩緩抬首,她沒有立刻回答,沉默了片刻,終於開口,「老身……想留在成都府。」

此言一出,殿內幾位將領眼中都掠過一絲驚訝,李茂才也微微側目。

秦良玉留在成都?這位石砫的定海神針,竟選擇不回去?

秦良玉似乎看穿了眾人的疑惑,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王爺新政迭出,氣象萬千!

老身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也想親眼看看,這寧缺毋濫的衙門,這教育部的教化,究竟如何改天換地,再造乾坤。」

她沒有說出口的是,張行那日懸置五部尚書的決斷,那股沛然莫禦的務實與公正洪流,深深觸動了她沉寂多年的心絃,她需要留下來,親眼見證。

「老夫人拳拳之心,本王感佩!既如此,祥麟將軍,」他看向馬祥麟。

馬祥麟立刻躬身:「末將在!」

「石砫之事,便由你全權負責,石砫民心,係於馬家恩義,本王要的不是一場兵戈相見的征服!

而是以你馬家之威望,以我大夏新政之利民惠民為本,不動乾戈,不動兵甲,使石砫之地,人心歸附,自然融入我大夏版圖!

著事不必急躁,徐徐圖之,務求穩妥,務求根基紮實!你可明白?」

馬祥麟心頭一震,王爺這是要他以德服人,以政化人!不是用刀劍去強取,而是用馬家的信譽和新政的實惠,讓石砫土民心甘情願地歸順!

這比單純的軍事征服,難上百倍,卻也高明百倍,更能贏得長久穩固!他深吸一口氣,抱拳沉聲道:「末將明白!

定不負王爺重托,以馬家之名,以大夏新政之利,不動兵戈,使石砫歸心!」

「好!」張行讚許地點點頭,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巡撫李茂才身上:「李卿!」

「臣在!」李茂才連忙出列。

「前日議定教育部,掌科舉革新,乃百年大計之根基,時不我待!著你即刻以巡撫衙門名義,行文全川各府、州、縣!

昭告士民:大夏新朝,首次科舉,定於七月一日,於成都府學舉行!

無論出身如何,唯纔是舉!考試內容,摒棄舊朝八股陳腐,重實務策論、經世濟民之道、格物算學之基!

務必將此訊,傳遍蜀地每一個角落,讓有誌之士,早作準備!」

「七月科舉?」李茂才心頭一凜,深知此乃招攬天下英才、樹立新朝文治形象的關鍵一步,連忙躬身:「臣遵旨!必使此令,曉諭全川!」

「散議!」張行袍袖一揮,結束了這場關乎蜀地未來格局的朝議。

……

訊息,再次如長了翅膀的鳥兒,迅疾地飛出王府,撲向成都府的大街小巷。

這一次,點燃全城激情的,是科舉二字!

悅來茶館今日的喧囂更甚往日,茶客們幾乎擠滿了每一個角落,聲浪幾乎要將屋頂掀翻。

「七月!七月就要開考了!」一個穿著半新不舊長衫、顯然是讀書人模樣的青年,激動得滿臉通紅,聲音都在發顫。

「王爺金口玉言,考實務策論!考經世濟民!考算學格物!再不用鑽那八股文的死衚衕了!」

旁邊一個年紀稍長的書生,雖也激動,卻帶著幾分審慎:「話雖如此,這實務、經世、算學,考綱如何?

評判標準如何?王爺雖說了大方向,具體細則還未見啊!總得知道該讀什麼書吧?」

「管他讀什麼!」先前那青年亢奮地打斷他,「總比抱著四書五經死記硬背強百倍!王爺說了唯纔是舉!這纔是正途!

隻要你有真本事,能解決實際問題,就有出頭之日!這纔是真正的為國選才!」

「對對對!」茶館角落裡,一個穿著粗布短打、手指關節粗大、像是工匠模樣的漢子,竟也忍不住插嘴,臉上帶著希冀的光。

「王爺還說要格物算學!俺們這些擺弄機巧、懂得營造算數的,是不是……是不是也有機會?」

這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沸騰的油鍋,瞬間在茶館裡炸開了花。

匠人?匠人也想考科舉?這在舊朝簡直是天方夜譚,想都不敢想的事!

「有何不可?」那賬房先生模樣的老者再次推了推水晶眼鏡,慢條斯理地開口,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

「王爺前日廢禮部設教育部,又懸置工部尚書的位子,廣招天下精通營造、水利、算學之才!

今日這科舉新製,重實務算學,豈非一脈相承?王爺這是明明白白地告訴天下人:百工之技,亦是經世之才!

隻要你有真本事,就能為新朝所用!此乃亙古未有之氣象!」

濟世堂藥鋪裡,孫先生正在指點一個年輕學徒辨識藥材。

聽聞科舉日期已定且革新內容的訊息,他包藥的手再次停頓。

他看向那滿臉求知慾的學徒,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最終化作一聲悠長的歎息:「七月……務實策論,格物算學……新朝氣象,果然不同凡響。」

他拍了拍學徒的肩膀,語重心長,「好好學,用心記!這辨識藥性,通曉病理,何嘗不是格物致知?將來……未必沒有你們這些通曉醫藥之道者的出路。」

學徒似懂非懂,但看著師傅眼中前所未有的期許,用力地點了點頭。

城南清靜的小院裡,秦良玉依舊坐在那張石凳上。

「不動兵戈……收石砫人心……」

「匠人……亦可期科舉……」

「唯纔是舉……務實格物……」

張行那一句句看似平淡卻石破天驚的話語,在她心中反複回響。

這不是一個隻知馬上奪天下的武夫,更不是一個沉溺於權術製衡的舊式君主。

他所思所慮,所行所斷,都在打破千百年來固有的藩籬,試圖開辟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

「七月科舉……」秦良玉低聲喃喃,她忽然覺得,自己選擇留在成都,或許真能看到一些,在她漫長的四朝生涯中,從未出現過的、足以撼動天地根基的新芽破土而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