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爺到皇帝 第26章 士紳一體納糧
保寧府的陸夢龍接到張行清剿山匪,收獲大批糧草物資的訊息後,對保寧府的擔憂又加重了幾分。
然而,此時的張行,根本無暇理會保寧城對手的愁腸百結。
肅清兩縣山匪,解了燃眉之急的糧荒,更收獲了兵源,對於張行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廣元、昭化兩城新附,根基未穩;
保寧強敵在側,劍門關虎視眈眈;更遠處,成都的明廷大員絕不會坐視他坐大。擴軍,迫在眉睫!
剿匪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儘,,程出來?」
「老爺,這……這風聲無根無源,像是憑空冒出來的,查起來恐怕……」賬房先生麵露難色。
「蠢貨!」李老爺低聲嗬斥,「無風不起浪!張行小兒剛征完兵,轉頭就放出這等風聲,豈是偶然?他這是在試探!試探我們的底線!
看看我們這些士紳是認命割肉,還是敢起來反抗!去!放出話去,就說我李家世代忠厚,體恤佃戶,田租向來公道,更謹守朝廷法度(意指過去按功名免稅是合法的),絕無隱匿田畝之事。
再……再備一份加倍的厚禮,以犒勞義師、安撫地方的名義,給他送去!記住,姿態要低,話要說得漂亮!要著重提我李家對義師的傾力襄助!」
他心裡清楚,這份禮,既是示弱,也是買路錢,更是在新政未明前,試圖用襄助之功,在新規矩裡為自家爭取一點可能的「體麵」或「減免」。
類似李老爺這樣的舉動,在廣元、昭化兩縣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中,並非個例。有的選擇了和李老爺一樣的破財消災加自證清白路線;
有的則更加惶恐,開始暗中聯絡,試圖抱團取暖,商議對策;
更有少數平日裡就橫行鄉裡、劣跡斑斑的豪強,則如坐針氈,反應尤為激烈,或破口大罵張行是刮地皮的流寇,或秘密派人攜帶金銀細軟,試圖向保寧府甚至更遠的成都方向尋求庇護。
這些反應,無論明暗,無論積極還是消極,都如同投入水麵的石子,蕩開一圈圈清晰的波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