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從少爺到皇帝 > 第25章 清剿山匪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從少爺到皇帝 第25章 清剿山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崇禎三年二月廿七日,倒春寒的冷意裹著嘉陵江的水汽彌漫在廣元城頭,張行站在城樓上,風捲起的「張」字大旗,獵獵作響。

連日苦戰的士卒雖疲憊,但昭化城破的亢奮還未完全褪去。

「將軍,清點完畢了。」勝文頭聲音沙啞,帶著連日奔波的疲憊,「昭化官庫加上抄沒的幾家貪官汙吏,一共三千石糧,廣元這邊還有五千石,

我們張家軍半年內自然無憂,可如果戰事一起,來往商道被斷,廣元昭化兩城,可就幾萬張嘴了,到時候沒有糧,必出亂子!。」

張行轉過頭,看向西南方起伏的莽莽群山,「勝文勿憂!官倉富戶空了,可這川北的山溝溝裡,不知藏著多少吸血的蠹蟲?多少吃人不吐骨頭的土皇帝?

他們囤積的糧食,怕是比官倉還滿!傳令!張貼兩境(廣元縣,昭化縣)公文,廣元境內,由李鐵柱統領,昭化境內由李玉橫負責。三日內,是生是死,讓他們自己選擇!」

「是!」一旁的傳令兵精神一振,領命而去。

翌日,昭化、廣元兩縣殘破的城門洞、尚有人煙的集鎮路口、甚至山道旁的老樹皮上,都貼上了告示。

告示言簡意賅,卻字字透著砭人肌骨的寒氣:「張家軍告川北父老:今我義師弔民伐罪,廓清寰宇。

然有嘯聚山林之匪類,盤踞險隘,劫掠商旅,屠戮百姓,積粟如山,視民如草芥!此等蠹蟲,實乃民之大害,亦我大軍之仇讎!

天有好生之德,人存悔過之機!凡於三日內,主動放下武器獻降,未曾血債累累、殘害無辜者,可網開一麵,既往不咎,允其改過自新!

若執迷不悟,負隅頑抗者,殺無赦!言出法隨,勿謂言之不預!」

告示所至,在川北這片飽經戰火、匪患橫行的土地上,激起了驚濤駭浪。

廣元縣·龍門山深處·飛雲寨

寨子依著半山腰一處天然石洞擴建而成,易守難攻。

寨主「鑽山鷂子」胡三,早年也是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的獵戶,拉起杆子後雖也打家劫舍,但行事還算留有餘地,尤其對山民尚可,手上也確實沒有太多無辜者的血債。

議事洞內,告示攤在粗糙的石桌上,那「既往不咎」、允許其改過自新」的字句,像一根救命的稻草,在他心中劇烈翻騰。

「大哥!怕他個鳥!」二當家「滾刀肉」劉莽猛地站起,「咱飛雲寨這地勢,寨子裡百十號兄弟,弓弩齊備,洞裡頭存的糧食夠吃一年!

他張行剛打兩個縣城,腳跟還沒站穩,能奈我何?再說了,他說的罪孽不深,還不是他一張嘴?萬一他秋後算賬……」

「對!二當家說得在理!」

「跟他拚了!讓他知道咱爺們的厲害!」幾個頭目紛紛鼓譟。

胡三卻沉默著,他腦中翻騰的是昭化城破傳出的訊息,守備王魁何等悍勇,依靠葭萌險關,不過區區兩日,昭化城頭就換上了「張」字旗!

這張行,不是尋常流寇,是條過江龍!想想自己這半輩子,東躲西藏,見不得光,就算守著這山洞,真能有啥出息?手下這幫兄弟,難道就世世代代頂著「山匪」的帽子?

「拚?」胡三歎氣道,「拿什麼拚?王魁都拚掉了腦袋!咱這寨子,能比得上葭萌關?擋得住大明官兵!能擋得住剛破了廣元、昭化的虎狼之師?

就算擋得住一時,然後呢?一輩子當這縮頭烏龜,當這人人喊打的山匪?!這就是咱的出息!」

洞內瞬間安靜下來,連劉莽也愣住了。

胡三站起身,語氣斬釘截鐵:「老子想明白了!當山匪,沒前途,沒活路!老子胡三,決定開寨門,獻糧械,帶著願意跟老子走的兄弟,投奔張家軍!

堂堂正正乾一番事業,搏個前程!若還有兄弟覺得跟著老子沒意思,想走,大家好聚好散,寨子裡這些年積攢的浮財,按人頭分一份,」

他目光灼灼地盯著劉莽,「老劉,你怎麼說?」

劉莽臉色變幻,看著胡三,再看看那份告示,又想到山下傳來的張家軍凶威,最終頹然坐下,甕聲甕氣地說:「……大哥,我聽你的。」

一日後,通往飛雲寨的羊腸小道上煙塵微起。

李鐵柱勒馬立於陣前,看著前方洞開的寨門,看著那個高舉糧冊兵器清單的胡三,以及他身後那幾十個眼神複雜卻站得筆直的漢子,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讚許。

「胡寨主深明大義,棄暗投明!」李鐵柱朗聲道,「奉將軍令!飛雲寨眾兄弟,既已歸順獻糧械,前事不究!願從軍者,即刻入我張家軍伍,同享糧餉,共圖大事!願歸田者,發予路費,各自散去,安生度日!」

胡三聞言,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抱拳道:「胡三願率飛雲寨兄弟,追隨將軍麾下,效犬馬之勞!」

他身後,那些留下的漢子也齊聲應和。

廣元縣內其他幾處規模稍小、同樣惡行不彰的匪寨,眼見飛雲寨不僅保全了性命,更有了新的出路,紛紛效仿,忙不迭地開啟寨門,放下兵器,獻上糧食。

三日期限一到,李鐵柱與李玉橫各率精兵,分頭出擊,那些心存僥幸、自恃地勢險要或實力不弱、意圖負隅頑抗的山寨,一個接一個土崩瓦解。

短短數日,廣元、昭化兩縣境內,所有膽敢抗拒告示的山寨,儘數灰飛煙滅。

巨大的繳獲清單很快呈報到張行案頭:糧食總計超過一萬五千石!各類弓弩刀槍堆積如山!更有火藥、鉛子、火銃等軍資無數!

困擾張家軍的糧秣危機,瞬間化為烏有。

更令人欣喜的是,那些主動歸順如飛雲寨胡三等人,以及部分被俘後甄彆罪責較輕的匪徒,經過整編,迅速補充了張家軍兵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