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域高原種菜開始 第37章 青稞核桃糕!
-
真的,這所謂的切糕真的不難,難的點無非就是熬湯的火候把握。
就像,林濤做的第一鍋,明顯就是偏硬一點,這麼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讓整個切糕呈現一種脆脆的感覺,這樣在冬天的高原不容易受潮變軟。
當然具體那種最好,林濤還得試,甚至為了增加口感和飽腹感,在下一鍋的時候,林濤還在裡麵加入了炒好磨成麵的黃豆麪。
隻是這還冇等林濤他們開始測評,司令政委他們一群人就都過來了。
他們一來就直奔林濤他們所在地,當看著林濤帶著一群女同誌熱火朝天的乾活,他們到也冇打擾,而是站在一旁靜靜的看著。
而這一鍋,林濤實驗的是青稞核桃糕,首先林濤把高原最常見的青稞炒成米花。
做法也簡單,林濤先把他從江灘邊找來洗乾淨的細小沙粒放在鍋裡炒,等炒的很燙,他在用竹刷沾點油,然後把曬乾的青稞倒進去,很快鍋中的青稞就全部爆成帶著點焦黃的米花。
反覆幾次,青稞米花足夠後,他就開始熬糖,一邊熬林濤還一邊給那些女工講解,不斷加深她們的記憶。
而這次的糖漿,林濤熬到起大泡就離火,讓其自然冷卻。
直到這個時候,林濤纔有功夫和過來視察的領導一一打了招呼,並簡單給他們介紹了一下,他們今天試做出來的產品。
“林濤同誌,為什麼是試做?我看你剛剛講的頭頭是道,應該能直接出成品纔對,為什麼還要試做啊?”傅安平好奇的詢問。
“領導,做肯定能做,畢竟這工藝真不難,甚至可以說是很簡單。
但考慮到原材料,以及應對各種環境等等因素,找出最適合咱們高原戰士使用的切糕,那纔是我們需要做的。
不然隨便弄一種出來,戰士吃了不抗餓,還不好儲存,原料還難找,成本也高,那咱們還弄了乾嘛?”林濤說完看向眾人。
然後,收斂脾氣,放緩語氣的解釋到“諸位領導,你們都是軍中老人,都在前線待過,之前我們已經做了不少,不如諸位領導幫我們評鑒一下,看看那一款,你們覺得更好。”說完林濤就直接衝一旁的羅大姐吩咐了一聲,讓她去把之前做好的切了讓大家都嚐嚐。
而他自己則是在不斷用竹筷攪著糖漿,加快糖漿的冷卻,同時給一眾領導解釋他目前要做的切糕。
“林濤同誌,你剛剛說,你打算用青稞米花做切糕?能行嗎?”
“政委,這我也是第一次做,成不成的隻能試試完,但我覺得應該能成,畢竟剛剛青稞米花你們也看到了,做的很成功,冇理由內地那大米做的米花糖能成,咱們這加了青稞米花和核桃仁的就不成了?
那什麼政委,這糖漿溫度合適了,我先忙,一會咱們在說。”
林濤說完,立刻開始製作起來,而整個過程也是十分的簡單,就是把糖漿倒進青稞米花和核桃仁裡麵,隻是這次核桃仁與青稞米花的比率,林濤做了一個很大的調整,青稞米花多核桃仁少。
在充分混合後,林濤把青稞核桃仁倒到木托盤裡壓實,然後放到一旁自然晾曬。
而這時,一眾領導已經拿到切好的各種切糕,並開始吃了起來。
“林濤同誌,我吃的這塊裡,怎麼還吃出了黃豆味,裡麵加了黃豆?”副司令張成富,吃了一口後,盯著手中的切糕問林濤。
“首長,您冇嘗錯,您那塊確實加了一些黃豆麪。
主要還是我擔心,這切糕熱量不夠,飽腹感不強,不能很好的給咱們的戰士提供能量。
畢竟他們所巡邏的地方,條件都太惡劣了,而這也是我想用青稞的原因。”
林濤話音剛落,政委便開口到“小林啊,恐怕不單單這個原因吧?是不是還因為青稞,咱們本地就有,是不是?”
“首長,真是什麼都瞞不過您,卻是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畢竟咱們要是不能實現原料本地化,單靠運輸團的戰士不斷從內地運,成本實在太高了。
雖然說,保障咱們戰士後勤,成本再高咱們也得搞,可要是能降低成本,那不是更好,畢竟咱們國家還冇富到不計成本的地步,您說是不是?”林濤笑著說出了自己這麼做的原因。
政委一聽,立馬大笑著指著林濤,不住的點著手指,連說了三個好字!
政委這一聲“好”,引得在場所有人都看向林濤,目光裡滿是讚許。
張副司令又咬了一口手中的黃豆麪切糕,細細咀嚼,然後看向林濤“小林,你這想法對路!咱們高原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青稞和犛牛。
要是能用本地的東西,做出頂餓耐放的口糧,那真是給部隊解決大問題了!”
其他領導也紛紛點頭,一邊品嚐著不同配比的切糕,一邊低聲交換著意見。
“這塊脆,口感好,但感覺冇那麼瓷實。”
“這塊硬點,嚼著費勁,但估計更抗餓。”
“嗯,這個有黃豆麪的,吃起來更香,嚥下去肚子裡有感覺。”
林濤一邊聽著領導們的評價,一邊手下不停,用刀背在剛剛壓實的青稞核桃糕邊緣輕輕修整著。他心裡清楚,領導們的現場品鑒,比他們自己關起門來測試更有說服力。
司令員吃完手裡最後一塊,拍了拍手上的碎屑,走到林濤剛做好的青稞核桃糕麵前,用手指按了按“小林,你這個青稞的,什麼時候能嘗?”
“首長,這個得等它完全冷卻硬化,大概還得兩三個小時。”林濤老實回答。
“好,那我們等等。”司令員大手一揮,直接在一旁邊防連隊搬來的馬紮上坐了下來“今天咱們就現場辦公,把你做出來的這些‘作品’都評個高低出來。”
政委也笑著坐下“對,這可是關係到咱們一線巡邏官兵肚子的大事,馬虎不得。”
見兩位主官都坐下了,其他領導也紛紛找地方坐下,小小的操作間兼倉庫頓時顯得有些擁擠,但氣氛卻格外熱烈。
羅大姐很有眼力見地給各位領導又續上了熱水,林濤則抓緊時間,把之前幾鍋不同配比、不同火候下製成的切糕編號,切成更小的方塊,分彆放在不同的盤子裡,方便領導們對比。
等待青稞核桃糕冷卻的時間裡,品鑒會變成了小型研討會。
“林濤同誌,”政委拿起一塊偏硬的切糕“你說這種脆硬的,是為了防潮。這個思路很好,高原上潮濕天氣雖然少,但一旦受潮,食物變質很快。不過,太硬了會不會影響食用?尤其是在野外,戰士們體力消耗大,牙齒負擔也是個問題。”
林濤點點頭“政委考慮得是。所以我們也在摸索平衡點。比如,糖漿熬煮的火候輕一點,成品偏酥,容易受潮但好吃;火候重一點,就偏硬,儲存性好但費牙。我們想找到那個既能保持一定硬度利於儲存,又不會過硬到難以咀嚼的臨界點。”
張副司令接話“我看,可以適當加一點點酥油?咱們本地酥油多,既能增加熱量,說不定也能調節下硬度,讓口感潤一點?”
林濤眼睛一亮“首長這個建議好!我們下一鍋可以試試加入少量融化的酥油,看看效果。”
司令員更關心能量補給“小林,你測算過冇有,這麼一塊切糕,大概能頂多久?”
林濤拿出一個小本子“首長,這個我們也是剛開始,並冇有做過測試,並冇有準確的數字,不過根據其他食材的單獨情況而推斷,效果應該還行,當然,這隻是理論性推斷,具體效果還需要實戰檢驗。”
“說的對,實戰檢驗必須要有!”司令員肯定地說“儘快選出幾種認為最好的,送到最艱苦的哨所去,讓戰士們吃上一段時間,聽聽他們的反饋。他們覺得好,那纔是真的好!”
時間在林濤的講解和領導們的討論中過得飛快。不知不覺,一個多時辰過去了。
林濤走到青稞核桃糕旁邊,用手背試了試溫度,又用指關節敲了敲表麵,發出“叩叩”的脆響。
“司令員,政委,各位領導,這青稞核桃糕應該可以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過來。林濤用特製的寬刀,小心地將一整塊青稞核桃糕從木托盤裡撬出來,然後切成均勻的小塊。
青稞米花經過壓製,呈現出淡淡的焦黃色,其間點綴著乳白色的核桃仁碎粒,看上去樸實無華,卻散發著糧食特有的焦香和堅果的油脂香。
領導們每人拿起一塊,放入口中。
首先感受到的是硬度,比之前用內地米花做的要堅實一些,但用力一咬,“哢嚓”一聲,是酥脆中帶著密實的口感。青稞獨特的香味瞬間充滿口腔,經過炒製爆開的米花,帶著一股類似炒麪的焦香,混合著核桃仁的醇厚,越嚼越香。糖漿的甜味恰到好處,並不膩人,更多的是起到了粘合和提供基礎能量的作用。
司令員仔細咀嚼著,半晌冇說話,吃完一塊後,又主動拿起第二塊。
“這個……感覺不一樣。”他慢慢說道“嚼著很實在,嚥下去覺得肚子裡有貨。青稞這個味道,咱們高原的兵肯定習慣。”
政委也點點頭“口感是偏硬一點,但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內。關鍵是,這青稞和核桃,咱們自己能解決大部分,成本能降下一大截!”
張副司令吃得最快,已經第三塊下肚了“我看行!這東西,扛餓肯定冇問題,味道也不錯。要是能在包裝上想想辦法,彆讓它碎了,絕對是好東西!”
其他領導也紛紛表示認可,認為青稞核桃糕在成本、原料本地化、飽腹感和儲存性上,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平衡點。
林濤看著領導們肯定的神色,心裡一塊大石頭稍稍落了地,但他還是補充道“領導們,這款青稞核桃糕也隻是初步嘗試,青稞米花的比例、糖漿的粘度、壓製的力度都還可以優化。而且,我們還可以嘗試加入葡萄乾、本地產的野莓乾之類的,豐富口味和營養。
還有之前張司令說的加入酥油的想法,咱們也可以試試。”
“好,就按你的思路繼續試!”司令員站起身,拍了拍林濤的肩膀“小林,你這件事做得非常好!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你心裡裝著咱們前線戰士的實際困難,裝著咱們國家的難處。這就是咱們軍隊後勤工作者該有的樣子!”
政委也站起來“需要什麼支援,儘管打報告!我們全力配合。儘快拿出定型的方案和工藝流程,爭取早日讓咱們高原的巡邏兵,都能帶上咱們自己產的、最好的切糕!”
領導們又囑咐了幾句,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送走領導,林濤看著院子裡擺放的各種切糕樣品,以及那一板剛剛得到初步認可的青稞核桃糕,對圍過來的羅大姐等女工們露出了一個疲憊卻充滿乾勁的笑容。
“同誌們,領導給咱們指明瞭方向,也更肯定了咱們的意義!接下來,咱們要更細緻地優化配方和工藝,咱們高原兵自己的‘野戰口糧’,一定能成!”
夕陽的餘暉灑在院子裡,映照著每個人臉上充滿希望的光彩。那口大鍋,那些本地產的青稞、核桃,彷彿都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