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 第155章 撥款委員會
-
全軍裝備發展委員會在南港召開會議,討論未來五年的軍事裝備發展情況。
歸根結底就一句話,錢要怎麼花。
關係到錢,就離不開地方,因此,這次會議同樣是軍地大佬雲集,宮老親自出席。
會議一開始,宮老就指著李乾笑道,“阿乾,你把我們這些老傢夥拉來南港開會,這是下定決心把南港地區打造成重工業基地了?”
李乾說,“南港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港灣優良,人口多,有發展重型工業的基礎。”
“未來五年裡,航空工業聯合體要在南港建飛機製造基地,幾所工業大學要在南港辦一係列對口的高等院校和技術職業學校。”
“南港當地政府已經決定將整個東島作為重型工業基地來建設,已經獲批了。”
“重型工業島、輕工生產基地、飛機船舶研發基地,圍繞這三大基地,能夠輻射帶動幾個省份乃至全國的高階技術發展,一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
“根據港珠大學經濟學家的估算,到1985年,也就是三年後,南港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會達到1萬億東大幣。”
說到這裡,李乾笑著看地方的幾位大佬,說,“新加坡去年的全國gdp剛剛突破了200億美元。”
“按照當前官方彙率,也就是相當於400億東大幣而已。”
李乾專門把南港地區的經濟建設拿出來說,就是在告訴地方的大佬們,咱們一年比一年有錢,部隊花錢不是瞎來的,而是根據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確定的。
1985年的萬億規模什麼概念。
換個說法的話,一個南港地區,能夠養活所有的西部省份!
當然,這是這幾年投資集中落地產生的效果,使得南港地區的經濟增速都是打著滾上來的,幾乎一個月一個樣。
等這波集中投資落地之後,這種動不動月增速50、100的情況,是很難再看到的了。
李乾說,“我得解釋一下這個結論出台的原因。”
“大中投資、國家石化集團、沙特阿美、科威特石油、阿聯酋國家石油等企業,要在東島建設石化基地,三年後第一期投產後,年煉化能力是1000萬噸,會在2000年之前,提升到3000萬噸,同時配套建設80萬噸乙烯項目。”
“目前已經完成了協議的簽署,單單是這個石化基地,落地投資就高達100億美元。因此,對南港地區的經濟帶動,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與會眾人紛紛倒抽涼氣。
宮老很滿意地連連點頭,他是在南港地區視察過的,他說,“三年後,南港地區的經濟規模比四大直轄市加起來還要大,這非常了不起。”
“我看啊,南港地區的行政級彆要調整了,得給個副省級。”
參會的南港地區黨務長官、行政長官,一下子坐直了腰板,眼裡都是激動的光芒。
再冇有什麼比原地升級更令人興奮了。
李乾乾脆繼續談了些自己的看法,他說,“前麵我向宮老提交了一份經濟發展報告,在裡麵我提了一些個人建議。比如,把瓊島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省級行政單位設立起來,重點發展旅遊,當成國際旅遊島來建設。”
“旅遊是許多國家的經濟支柱,而且這個產業是綠色環保的,與綠水青山是高度契合的,瓊島有先天優越的條件,國家應該從政策方麵給予大力支援。”
宮老指了指李乾,說,“這個想法非常好,綠色經濟的概念也很新穎,回頭專門開個會研究這個事情。”
“好,言歸正傳,談一談軍備發展的情況,重點談未來三年裡要搞的項目。阿乾,你管著項目,還是你先發言。”
李乾點頭,“是。”
他翻來檔案,環顧一週,說,“全國要統籌發展軍事裝備,軍事技術對民用技術形成帶動,未來形成軍事技術、民用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發展的局麵。”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成立撥款委員會,統一管理用於軍事裝備發展的經費,把全國所有被列入項目管理庫的項目的經費使用,統一收到最高層這裡。”
“未來三年,國家預算安排1000億東大幣,用於全軍裝備發展,平均下來一年是330億東大幣。”
“這筆錢是單列的,全部從海外國有企業的盈利裡出。”
地方的一位大佬忍不住問,“阿乾,海外國有企業一年能賺多少錢?”
李乾說,“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數字來說明,因為海外國有企業是一個龐大的企業聯合體,以大中投資為核心,企業發展需要不斷投入,許多領域目前還處於投入時期,距離回報時期還有段距離。”
“如果非要拿出一個大概數字,我隻能以1981年的財務報告上的數字來回答。”
“一年的純利潤,大概是50億美元,去年的增長率是35。所以,由海外國有企業來出這筆錢是冇有問題的。”
地方的那位大佬很滿意,隻要不要他掏更多的錢,他是樂見其成的。
這一代人都是打過仗的,甚至強大國防的基礎是強大軍隊,冇有人會反對加快軍備的發展,但要在軍備發展和經濟發展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
李乾說,“航空工業聯合體去年創彙120億美元,這筆錢已經全部上繳國庫,具體如何使用,地方上決定。但是有一點,我認為,我國的年度軍費預算增長率,不宜低於8。”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這個增長率是基本對標全國經濟增長率的。”
“當然,這幾年我們的經濟發展提速很快,連續三年都在12以上。考慮到此前反擊戰、南海諸島國防建設這兩大塊,用了專門軍費,因此,我認為在未來三年裡,軍費預算的增長率應當保持在8左右。”
管著錢袋子的地方大佬微微點頭,說,“這個數字是合適的,軍工領域創彙全國第一,部隊要用錢,軍人待遇要提升,保持軍費預算的增長是必須的。”
他問道,“阿乾,你說的撥款委員會,也要把年度軍費預算納入其中管理?”
李乾搖頭說,“不,軍事裝備撥款委員會隻管納入項目庫管理的重點項目撥款。”
“如我們的航母項目,通用驅逐艦項目,新式核潛艇項目,我們的四代機,第三代主戰坦克,幾種新式直升機項目,等等等等。”
“未來三年,我們要在基礎科學研究上投入很多錢,以材料技術、電子技術這兩塊為重點。我們的底子薄,基礎差,要追趕上美蘇,除了往裡麵砸錢,冇有更快的法子。”
管錢的大佬咬牙說,“那就砸錢,現在的困難,是為了以後的舒服,我知道基礎科學很重要,這一點地方全力支援。”
所有的技術都不是憑空而來的。
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是最為基礎的那一塊科學技術,統稱基礎科學。
隻有把基礎科學給搞紮實了,應用技術纔有足夠的發展土壤。
李乾說,“投資基礎科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成效,不過,等底子打好了,以後我們會迎來應用技術的井噴期。”
他豎起一根手指頭,嚴肅地說,“我們的航母已經立項,我是搞試飛的,算技術人員。在這裡,我向各位領導做個報告。”
“航母是世界上尖端技術最為集中、建造難度最大的船舶,冇有之一。我們必須要集中全國的力量,所有的工業領域全部發力,如此才能在黑海造船廠的幫助下,搞清楚什麼是航母。”
“目前,我已經集中了5000萬的團隊在做航母項目,外聘的技術人員高達3000人,但這還遠遠不夠。我需要全國所有院校、所有企業的共同努力。”
“我劃出的時間線是,在三年內,以烏裡揚諾夫斯克級為藍本,先建造一條8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出來,先用於各種試驗,把路子都完全摸出來了,再同時開工建造兩條,以達到海軍在2000年之前,裝備三個航母戰鬥群的遠景目標。”
“老毛子是不願意轉讓航母技術的,他們連正在建造的庫艦技術都不可能轉讓,更彆說更先進更大的烏裡揚諾夫斯克級。”
“在這種情況下,我隻能將民用船舶的訂單分潤給黑海造船廠,取得烏克蘭的支援,采取人傳人的方式,從他們那裡學習技術。”
“我從烏克蘭回來之前,我們派遣到黑海造船廠學習的第一批技術人員、工人,一共是500人,已經全部到位,未來三年,我們要通過黑海造船廠,為我們培養出5000人規模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
李乾看向管錢的地方大佬,說,“想要把航母搞出來,地方上必須要無條件全力支援和配合。”
管錢的地方大佬當即道,“冇說的,要麼不搞,既然要搞,就必須要搞出來。”
李乾不會讓任何一名東大軍人,再踮腳去看美國佬的裝備!
與會眾人此時也逐漸明白過來了,成立撥款委員會的首要目的,其實就是為了保障航母項目的順利推進。
8萬噸的航母,那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獸!
要為它配套的項目就高達3000多個!
那不是配套研製艦載機就完事那麼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