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 > 第156章 不得不考慮雙發版本殲-10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 第156章 不得不考慮雙發版本殲-10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一次很順利的軍備發展會議結束。

最高統帥部成立了一個直管機構——軍事項目撥款委員會。

李乾多了一個職務——撥款委員會項目管理局局長。

比起他的其他幾個職務,這個職務的含金量是最為牛逼的。

當各個領域彙總過來的技術現狀報告放到了李乾手裡,他突然意識到,雙發版本的殲-10似乎無法避免了。

211廠是基於f-14的技術搞的殲-11,是重型雙發雙垂尾戰鬥機,但不是可變掠翼的。

從實際情況來看,基於殲-11搞艦載戰鬥機是最為恰當的。

也是最有效費比的。

f-14本身就是重型艦載戰鬥機,除去可變掠翼這個技術不用,其他技術和設計都是可以進行學習的,直接拿來用都是冇有問題的。

但是,殲-11的進展太慢了,直到現在,這個飛機都還冇有完成全部的基礎試飛。

這讓李乾感到非常失望。

要知道,就技術底蘊來說,211廠不知道比985廠厚多少,可是項目推進卻差強人意。

方從文團隊很努力,這支年輕的團隊也很優秀。

但是,211廠整體的配合,實在是讓李乾無言以對。

李乾不會讓殲-11變成第二個殲-8項目,他已經明確告訴了211廠,在1985年之前,如果殲-11還是無法定型,那麼他將會考慮把殲-11移交給985廠來做。

現在的空軍,全靠殲-10戰機支撐著。

航母要在1985年之前進入建造階段,以三年建造工期為準,配套的艦載戰鬥機必須要在1988年之前搞出來。

時間太緊張了。

因此,李乾必須要考慮備用方案了!

那就是海軍曾經提過的雙發雙垂尾版本殲-10。

那不是殲-10了,而是一款全新的戰機。

李乾回到985廠後,立即召集人員開會,討論艦載型殲-10的技術可行性。

宋文忠說,“氣動佈局上冇有技術問題,我們的鴨式很成熟了,改雙發和雙垂尾是可以解決的。”

“另外,我建議把充分使用四代機的技術,基於殲-10和四代機的氣動佈局來搞艦載戰鬥機。”

“此外,可以考慮使用常規氣動佈局,我們也有非常好的技術儲備。對f-14的研究,我們101院比211廠那邊還要深刻。”

總師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就解決了最重要的問題——氣動佈局。

吳強說,“航電係統是現成的,有殲-10的基礎在,開發出海軍版的冇有問題。”

李乾笑道,“航發已經解決了,效能還有超出,這麼說,我們直接就可以搞重型艦載戰鬥機了。”

大家就都笑著點頭。

985廠的基礎太好了,殲-10係列戰機帶來的是大量的先進技術儲備,無論是簡單的基於殲-10搞艦載型,還是重新搞一個全新的飛機,都冇有問題。

李乾想了想,說,“我看這樣,乾脆大量運用四代機的技術,包括隱身技術,直接把第四代艦載戰鬥機搞出來。”

楊偉一愣,道,“阿乾,這樣的話,時間長不說,投入也會大很多,海軍能同意嗎?”

李乾微微點頭,“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六年之內搞出艦載戰鬥機來,直接上第四代是有些冒險了。”

美國的f-22是1981年立項的,參照另一個曆史,這個飛機搞了整整15年,做了三四年的試飛,直到了2005年才服役。

第四代戰鬥機與第三代戰鬥機之間的技術差距太大了,技術強悍如美國,也要搞十幾年。

東大的四代機項目早早立項,就是考慮到漫長的研發時期。

李乾給宋文忠他們定下的目標是2000年之前首飛,先他媽的飛起來再說。

思考了一陣子,李乾說,“這麼說,大家都是傾向於立足殲-10,用兩三年的時間,把第三代艦載戰鬥機搞出來。”

“是的,我們可以運用四代機的隱身技術進行設計,留足冗餘量,方便以後進行改進。”吳強說道。

大家的意見比較一致,李乾當即拍板,“好,那就立項搞,殲-10原班人馬負責,不用海軍出錢了,楊廠,你們廠自籌資金研發,有冇有問題?”

楊偉爽快揮手,“冇有問題,1個億以內都冇問題,廠裡能解決。”

985廠大把錢,多到根本用不完。

以985廠的實力,搞出來的艦載戰鬥機,海軍肯定下訂單。

三條8萬噸級航母,按照標準艦載戰鬥機搭載量來計算,起碼需要150架艦載戰鬥機,985廠大把錢賺。

確定了路線後,李乾讓林小茹給大家分發海軍艦載戰鬥機的技術指標,當然,這是他確定下來的。

他說,“最大起飛重量35噸,彈射起飛模式,載彈量8噸,作戰半徑1200公裡,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最大飛行高度18萬米。”

“這些就是艦載戰鬥機的主要技術指標,另外,在設計的時候,要提前考慮到以此為平台改進出電子戰機和雙座型這個因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對地對海打擊,都要依靠這款飛機。”

“我們要按照殲-10的設計思路來,以防空為主,兼顧對地對海能力。”

宋文忠說,“阿乾你放心,在這一塊,我們的經驗很豐富了。”

李乾沒有什麼不放心的,對宋文忠他們來說,這麼一款飛機實在是冇有克服不了的難度。

彈射型對飛機的機身結構強度要求更高,這個大家已經在對f-14的研究中得出了結論。

換言之,和航母研製不同,現在東大對f-14做瞭解剖性研究後,知道應該怎樣設計艦載戰鬥機。

李乾看著眾人,正色道,“我們的戰機技術發展很快,這幾年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式的發展。”

“但是,我們必須要正視一個事實。”

“美國、蘇聯,甚至歐洲幾個傳統軍事強國,他們在整體的技術層麵,依然是領先我們的。”

“尤其是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在整體軍事技術上,他們起碼領先我們二十年。”

“我們目前拔尖出頭的是殲-10技術和遠程空空導彈技術以及遠程反艦導彈技術,我們現在能拿出手的,說白了,就是殲-10、pl-15以及yj-83這三款產品。”

“在許多方麵,我們依然是遠遠落後的。”

“比如f-14,美國人是1967年立項的,1970年就完成了研製,僅僅用了3年,比如f-16,1972年立項,1974年就完成了研製,僅用了2年。”

“他們搞一款三代機,隻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這就是技術底蘊,遠遠強過我們的技術底蘊!”

“我們必須要正視這些巨大的差距,我們還是繼續埋頭耕耘技術,在更多的領域實現超越。”

一番話說得大家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f-14、f-16,直到現在,依然是先進三代機的代名詞,尤其是前者,當前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艦載戰鬥機。”

“既然我們決定基於殲-10搞出一款重型艦載戰鬥機來,就必須要充分學習和吸收f-14的技術,學習他們的設計理念。”

“海軍要儘快走出去,也是走出去的最合適的軍種,海軍的作戰能力體現在哪裡?”

“主要體現在航母上的戰鬥機群,是依靠艦載戰鬥機部隊來延伸作戰能力的。我們發展軍備不為了全球爭霸,而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利益,保護我們的國家,保護我們的海外利益。”

“其他的不說,我國已經是石油進口大國,海上石油運輸航線要不要保護,我們的外貿規模越來越大,這些航線要不要保護,我們在海外的企業要不要保護,我們在海外的政治利益要不要保護?”

“美國總統遇到事,第一句話就是問,我們最近的航母戰鬥群在哪裡。為什麼,因為隻要把航母戰鬥群派過去,問題就解決一半了。”

說到這裡,李乾停頓了一下,說,“211廠的艦載戰鬥機是早晚要搞出來的,未來我們航母甲板上,不能隻有一種戰鬥機,但是我希望,985廠繼續開拓創新,保持著首先為部隊提供最好產品的優勢。”

楊偉激動地鼓掌,會議室響起熱烈的掌聲。

他大聲說道,“阿乾,我可以代表985廠立軍令狀,三年,給我三年時間,我一定能把樣機造出來!”

李乾笑道,“好,要的就是這股子衝勁。”

隨著他一錘定音,“殲-xx海軍先進艦載戰鬥機計劃”啟動。

這個訊息傳到了211廠,方從文立即拿著檔案找到了廠長林宏宇。

一把手牽扯進了武達民案裡被拿下了,林宏宇接任廠長一職。

武達民案對211廠的影響很大,這裡本身就是武達民的大本營,前前後後有好幾十人牽扯進去,有行政人員、有技術人員。

對方從文主導的殲-11項目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是方從文很難保持原來的進度的因素之一。

而現在,方從文是徹底坐不住了。

他著急忙活找到林宏宇,把檔案摔在案頭上,激動地說,“方廠長,你看看這份檔案!”

林宏宇皺眉說,“小方,什麼事這麼激動,我冇得罪你吧?”

方從文指著檔案說,“985廠、101院啟動了殲-xx海軍先進艦載戰鬥機計劃,項目已經經過軍事裝備發展委員會的批準了,而且人家是自籌資金研發,冇有要部隊一分錢!”

林宏宇連忙翻看檔案看,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方從文惱怒地說,“李處長當初親口說了,隻要殲-11項目順利,海軍的艦載戰鬥機項目就是我們的,我們在完全吸收了f-14的技術後,基於殲-11搞出海軍的艦載戰鬥機。”

“現在呢?殲-11項目冇能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基礎試飛,落後了整整一個季度!你們還有心思爭權奪利,以後的發展還要不要了?”

“你仔細看看,985廠、101院提出,三年之內造出原型機,你敢懷疑他們在吹牛嗎?看清楚了,人家要基於殲-10戰機搞雙發雙垂尾的海軍艦載版本!”

“你彆忘了,我們在研究f-14,人家101院也在研究,而且人家研究得更加透徹!”

林宏宇腮幫子都在抖動著,讓一個比自己年輕二十歲的人罵的那種屈辱感,他是來不及去管了。

211廠現在手裡就一個殲-11,要是再搞不利索,以他認為的李乾的性格,揮手砍掉不是冇有可能!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