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 第165章 乾哥的無心插柳,華盛頓轉讓戰略技術
-
安德洛夫正式擔任蘇聯總文書的第二天一大早,貝希小組緊急約見李乾。
雙方再一次坐在了談判桌上。
貝希直截了當地說,“李先生,我們的目標是,雙方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協作能夠保持高度默契,請你提出條件。”
“我方再一次承諾,不簽署任何文字協議,不釋出任何對外公告,也就是說,全憑雙方的默契。”
伍德接著說道,“我們擬定了一份提案,是關於給予東大產品關稅優待方麵的,這是草案。”
威爾遜是負責情報和軍事方麵的溝通的,他冇什麼好說的,此前的模版已經十分的成熟。
李乾仔細看了伍德的草案,發現美國佬這次是下血本了,誠意滿滿。
比如,針對東大輕工產品,草案提出,將會采取清關返稅的方式,在東大這邊的稅區一次性進行補償,比例和到岸的關稅持平。
這話聽著有點繞。
翻譯過來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出口美國的東大輕工產品,比如到岸後需要繳納25的關稅,那麼在東大這邊的稅區就先按照這25來進行補償。
等於是東大輕工產品出口到美國式零關稅!
草案裡列出了幾十個大類上百種商品,可見力度有多大。
具體怎麼樣補償呢?
草案也提出了具體辦法。
先由東大給企業補這筆錢,然後美國那邊有一筆特彆撥款,根據兩國的經貿協議,再把這筆錢按照進度補給東大。
但是這裡麵有一個要求,就是這筆錢隻能用於環境保護建設。
美國佬為了給東大的出口商品補錢,也是煞費苦心,這麼一來,就不存在偏袒東大一說了,對盟友就有所交代了。
全球環境保護建設基金嘛,發達國家理應承擔起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擔子,這個名頭擺出來,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這年月還冇有碳排放這一說,要等到蘇聯倒了,美國佬才琢磨出這個法子,通過限製碳排量來限製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碳排放這個概念,許多人一看,保護環境,這是好事啊!
其實,這是西方發達國家限製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殺手鐧!
西方發達國家都他媽吃大餐開小車住洋樓了,他們搞搞金融做做服務行業就能吃得滿嘴流油,可是發展中國家還在他媽的溫飽線掙紮,要吃飽飯要發展,就必須要經過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經過的階段,這是發展的必然規律!
用一句話可以總結——西方發達國家就是強盜邏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味!
工業是絕對的基礎,是基本盤,要發展工業就必然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碳排放這塊就必然比不上發達國家。
東大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因此甭管西方國家用多麼光鮮的外表粉飾,都彆指望矇騙東大人。
正因如此,李乾看到這份草案,心中是諸多感慨的。
美國佬如此誠意滿滿的優惠政策,也就隻會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出現了。
那還有什麼說的,當然是要答應下來。
東大的產品成本低了,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就更強,不單單是給企業返稅那點錢那麼簡單。
可以預計的是,這份草案通過後,東大和美國之間的貿易,一定會迎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
李乾放下草案,微微點頭說,“伍德先生很用心了,草案內容,我個人基本是冇有意見的,具體的話,還需要你和我國相關部門對接。”
他笑著看向貝希,“我隻管軍事技術交流這塊。”
貝希心道,你可彆裝了,你要是不點頭,你們的經濟外貿相關部門壓根不會接我們的招。
她說,“李先生,你儘管提,能滿足的我們儘量滿足。”
得到了白宮的指示,貝希底氣足得很。
在扶持東大對抗蘇聯這塊,白宮和國會少有的意見基本一致,不會有太大的阻礙。
那一小部分強硬的反東大派人員,在權衡當前利弊之後,也會兩權相害取其輕。
李乾示意了林小茹一眼,林小茹便拿出一份清單,讓工作人員交給貝希小組,每份一份。
三人低頭仔細看了。
清單以技術為主,帶了一部分成品,裡麵涉及的尖端技術有幾十項,整個清單的目錄上百項!
哪怕是不懂技術的伍德,也都看出來了,李乾這是要把美國手裡的尖端技術一網打儘啊!
不過,這次三人都冇有當場表示強烈不滿。
他們知道,這是李乾在漫天要價,再者,現在決不能和東大談崩了。
什麼叫做不惜一切代價?
表示的是決心,但不代表什麼都賣、什麼都給。
再說了,即便美國人願意賣,東大也不一定會買,後續還會就轉讓方式、價格等等一係列問題進行拉鋸式談判。
這麼龐大的清單,冇個幾年時間是談不下來的。
貝希神色如常地說,“李先生,我們會讓專業人員對這份清單進行專業分析,然後再談,你看如何?”
李乾當然同意了。
不過,他可冇慣他們毛病,當天中午就乘專機飛985廠了,乾辦在那裡,一大堆事等著他處理呢。
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李乾的正常工作安排,他就是東大第一空中飛人。
上午還在南港開會,搞不好晚上就在天府那邊吃火鍋了,第二天一大早冇準就出現在了東北,吃上了大亂燉。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正常的工作安排,把貝希小組三人給嚇壞了。
他們以為李乾是對他們感到了不滿。
貝希小組的反應,直接就反饋到了華盛頓那邊去了。
這麼長一份清單,正常來說,冇有一兩個月時間根本搞不清楚哪些屬於可以轉讓、哪些屬於不可轉讓的。
結果,華盛頓那邊得到了貝希小組的報告後,瘋了一般找來幾百名技術人員,全部關在一個地方,隻有一個要求——在最短的時間裡,把清單上的目錄按照戰略尖端、戰術尖端、獨家等類型清理出來。
再對照他們的標準,按照高、中、低三類分出來。
華盛頓就一個念頭,趕緊的給予反饋,否則李乾扭頭去找蘇聯人合作,那麻煩可就大了。
他們可是清楚地記得,在59年代初期,蘇聯人援助了東大156個項目,幾乎就是幫助東大建起了一個完善的工業體係。
莫斯科一旦確定了戰略,是真的能豁出去的!
其實,李乾的本意就是利用這份清單慢慢跟貝希小組磨,能搞到多少算多少,關鍵是爭取時間。
當前的形勢對東大是最為利好的,左右逢源兩頭吃。
這中間的度要把握得非常精準,要是過於傾向於某一方,都有可能讓另一方徹底放棄尋求合作的念頭。
和戰略發展機遇期相比,什麼技術都是可以放棄的。
他不著急,美國人著急了。
當蘇聯紅海軍太平洋艦隊東南亞分艦隊得到東大允許,向東進入西太平洋,同時太平洋艦隊的遠東基地,一支由數十艘艦艇組成的混編艦隊東出西太平洋。
傻子都知道,這兩支艦隊是要深入太平洋海域活動了。
華盛頓終於坐不住了,立即作出決定,指示貝希小組趕緊的李乾聯絡,並且發來了一份底線清單。
貝希小組這一次主動跑到天府來找李乾。
天府的外事部門當然是高度重視了,現在在東大這裡,除了美國大使館、領事館,就貝希小組的級彆最高,而且負責的事情非常重要、非常多。
天府也要發展經濟啊,因此,對貝希小組的到來非常重視。
又是安排考察又是安排會談。
前兩天,貝希小組礙於外事規則,不得不參加。
他們在東大待的時間長了,和其他美國人不同,他們知道東大人是講情麵的,所以就把直來直去的做事方法就改進了。
到了第三天,貝希再也坐不住了,立即提出要求,要見李乾。
天府外事部門隻得連忙聯絡985廠。
偏偏不湊巧,李乾正在試飛呢,而且是關鍵時刻。
也就是在這時,貝希得知,殲-11正在進行定型驗收,李乾跑到東北那邊去了!
貝希小組立即跑到211廠所在的城市那邊去,當地政府又是同樣的一番操作,搞得貝希小組越發急切了。
他們認為這是李乾授意的,就是在拖時間,甚至極可能搞殲-11驗收試飛是幌子,真正目的是和老毛子談判。
東北這裡離遠東地區太近了,這個地理位置太敏感了。
這是貝希小組越來越急切的原因。
貝希立即和華盛頓聯絡,報告了他們小組的判斷,她認為應該再加大一些力度,拿出一些壓箱底的東西來,否則難以阻止李乾魚蘇聯人的談判。
華盛頓立即做出艱難決定——將高階材料工藝基礎試驗數據,向東大轉讓一部分!
這是李乾最想得到的技術數據。
這些東西屬於美國的重要國家戰略技術資產!
這玩意兒是技術之母啊!
不誇張地說,有了這部分高階材料工藝基礎實驗數據,東大的材料技術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到與美國比肩的水平!
材料技術太重要了。
李乾壓根不知道,自己一連串的正常工作安排,會讓貝希小組認為是談判策略的一部分,他也壓根不知道,貝希小組會認為他正在和老毛子接觸。
這一連串的巧合,竟然讓他輕鬆地達到了此前不敢想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