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太子! 第21章:這儲君之位,是不想乾了?
-
自從告老還鄉之後,離開這朝堂爭鬥,宋濂也看明白,想明白很多事情。
甚至說已經隱約有所察覺,陛下對淮西黨人的不滿。
一黨獨大,影響的可不僅僅隻是其他黨派,更是能威脅到皇權啊。
陛下那是何等人物,怎可受到了這般威脅。
先前尚且在朝堂時,宋濂其實對陛下放縱淮西黨人,心裡多少有些怨氣。
辭官後仔細一想,卻發現事情不是這麼簡單。
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
模糊中宋濂感覺到一張巨大的網籠罩朝堂,他跟胡惟庸都是那網裡的魚。
因此此番主動提出告老還鄉後,行事也極其謹慎。
宋濂有察覺,隻是最後他冇能想到,最後會遭受到的胡惟庸的牽連。
曆史上,宋濂的長孫宋慎,擔任禮部官員,因與胡惟庸有所往來,被認定為胡黨處死。
老朱在清算胡黨的時候,起初欲將宋濂一併治罪。
理由是祖父不能教子孫,何以為先生?
搞株連這一塊,老朱是專業且認真的。
甚至於老朱當時都有想法將宋濂誅其族。
後來是太子朱標為救宋濂,跪地求情,甚至以投河自儘相逼,馬皇後也勸諫,認為宋濂居家養老,必不知情,且殺人影響朝堂聲譽,最終老朱才免去宋濂死罪,但仍下令將其流放,剝奪官職聲譽。
最後宋濂就是病逝在流放途中。
王禕從宋濂府中離開,雖冇得到想要的結果,但至少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應對了。
宋濂告老還鄉太突然,他也是趕鴨子上架,大半年都迷迷糊糊,現在纔算是有了些許思路。
-----
自從直達,切斷丞相壟斷資訊的權力。
明初的製度最初是模仿元朝,而此前規製,奏章許隔越中書,意味著地方跟六部奏章,必須先經丞相拆閱、篩選後再呈送皇帝。
這意味著丞相有權任意截留對自己不利,或者對自身黨派不利的奏章,甚至偽造修改以矇蔽皇帝。
而通政司成立後,老朱明確規定,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實封直達朕前。
所有奏章,必須先送予通政司,再由其分類整理後,直接呈遞,中書省不得乾預拆閱。
從今年開始,胡惟庸這個左相看似威風,實則已經岌岌可危。
先是太子臨政,分攬政務,再是通政司成立,胡惟庸左相的權力,已經是大規模縮水。
可胡惟庸卻隻能乾瞪眼冇有半點法子,作為開國君主的老朱,可不容易被糊弄住的。
自古以來的王朝奸黨,都並非是跟皇權對著乾,而是媚上欺下,矇蔽聖聽。
這日,八月初一。
乾清宮。
下朝後的老朱聽著內侍雲奇彙報,眉頭已然緊鎖。
目光落在案幾上的東宮奏章流轉冊上,記載著半月以內奏章去向。
幾乎所有的奏章都有轉晉王核閱,交燕王複覈的硃批字樣。
“你再說說,老四那邊,真是讓燕王妃幫著看奏章了?”
朱元璋的聲音裡能聽出幾分怒氣。
內侍雲奇恭聲道:“回陛下,確有此事,近十日來,燕王遞交的軍戶覈查冊、北平糧運疏,頁邊都有燕王妃的批註。”
“晉王那邊,因無人幫襯,幾日來的奏章都延遲了半日才送回東宮。”
說完,內侍雲奇有些遲疑,補充道:“聽說昨日晉王熬夜覈對山西屯田數目。”
啪的一聲,朱元璋重重的將鎮紙按在文書上。
“咱讓太子監國臨政,是讓他統攬全域性,不是要他當個甩手掌櫃的。”
“早前他把奏章分出去,咱看他是病癒不得過多勞累,且也是曆練諸王,咱想著兄弟之間互相幫襯一些也是好事。”
“卻是冇想到,這半月都過去了,他還依舊如此,難不成往後都要如此,乃至於老四讓婦人蔘政都不管。”
朱元璋也許是不想誤會太子,問道:“老四王妃的事,太子可知曉。”
內侍雲奇感覺頭皮有些發麻,回道:“應當是知曉的。”
應當這個詞留有餘地,但朱元璋是個辦事謹慎的人,當即吩咐道:“去,把東宮核閱登記薄取來。”
內侍雲奇不敢耽誤,連忙快步去取。
不多時,文書已送到案前。
朱元璋仔細翻看,上麵記載著每本奏章的流轉過程,其中包括燕王妃的批註。
晉王朱棡跟燕王朱棣處理後送回東宮的奏章,最後還是要經過太子複覈的。
隻是這批註少得可憐,多是簡單的‘準’,‘再核’幾字,幾乎冇有詳細批閱。
“好啊,好得很。”
朱元璋怒氣滿溢:“咱當年起兵,連個識字的幕僚都冇有,照樣把軍務、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他小子倒好,把奏章儘皆分出去不說,還縱容老四讓王妃乾政。”
“他想乾嘛?這儲君之位,是不想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