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皇太子! > 第29章:不能節流,那就開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皇太子! 第29章:不能節流,那就開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其實就朱標後世知曉的理念來說,可以改製的地方很多。

但他很清楚,想要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改製,是很不容易的。

哪怕是老朱要想做什麼事,也需要籌備著來。

但醫學這塊不同,他冇有涉及各方利益,反而是維護了各方生命安全。

哪怕是提高了醫官品級,也不會說跟其他官員爭權奪利。

所以醫學改製的事情,基本上不會遇到多大的阻力。

唯一的阻力,或許是在戶部那邊了。

老朱很給力,章程細則出來後,直接就在朝會上定了下來。

隻是戶部尚書殷哲意見很大,並非是反對,而是國庫的錢財不夠用了。

大明很窮。

元末的戰亂影響很大,千裡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不是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景象。

尤其是混亂的北方,人口損失數百萬之多,墾田至少銳減四成。

江南雖破壞較輕,但豪強隱匿土地極多。

黃冊、魚鱗圖冊是洪武十四年才正式全國推行,現在仍就戶籍不清、土地不明。

地方官員藉機貪汙、豪強逃稅,導致田賦實際征收不足六成。

再就是貨幣混亂了,洪武八年發行的大明寶鈔已經開始貶值,鈔錢並行淪為鈔虛錢荒,導致國庫財政的覈算征收一團亂麻。

且最大的軍事開支難以停下,大明雖已開國十年,但北元未滅,雲南、四川等地仍有割據勢力,軍事行動從未中斷。

僅邊防軍就需維持五十萬人規模,軍餉、糧草消耗占比超六成。

相當於用大明全國三分之一的收入養一支常備軍。

極大的擠壓了經濟恢複建設與公共服務的投入空間。

這也是為什麼朱標跟老朱說要走內庫。

戶部反對是因為如今國庫也要內庫補足,且醫學學府可不僅僅隻是一筆臨時支出,而是需要長期的投入。

戶部的反對其實讓老朱有些遲疑,但想到醫學提升不僅是他,也是為雄英,為大妹子,為標兒,老朱覺得花一些錢財也是必要的。

況且這是太子首次提出的醫學改製,老朱還是很是維護太子尊嚴。

朱標想搞些來錢的法子,但節流很難,隻能開源。

且目前來說,開源還要避免動搖其他人的利益。

此時,呂氏派人來報,他的父親呂本回來了。

朱標頓時就有了想法,召見兩浙都轉運鹽使呂本入東宮見駕。

不多時,東宮文華殿外,兩浙都轉運鹽使呂本,身著從三品緋色官服,手持象牙笏板,在內侍的引導下緩步而入。

按洪武禮製,外臣覲見太子需經三報三引。先由宮門侍衛通報,再經東宮詹事府覈驗身份,最後由內侍引至殿階下。

此時殿內已設好君臣之位,朱標居上首,下首左側設一張素木椅,為賜坐之位。

“臣兩浙都轉運鹽使呂本,叩見皇太子殿下!願殿下聖體安康,國祚綿長!”

呂本行至殿中,雙手持笏板平舉過額,躬身行四拜禮。

這是外臣見太子的標準禮儀。

朱標從椅上起身,按禮製抬手虛扶:“嶽父免禮,賜坐。”

隨後吩咐道:“取浙西貢的龍團勝雪來,給嶽父點一盞。”

呂本謝恩落座,仍保持著坐不過席的禮製。

茶水泡好後,正當內侍要將茶盞遞向呂本時,朱標卻抬手阻止:“孤來吧。”

按規矩,太子賜茶需由內侍傳遞,可朱標卻親自起身,從內侍手中接過茶盞。

“嶽父剛從兩浙回來,一路勞頓。”

呂本連忙欠身接過:“殿下折煞臣了!這龍團勝雪是湖州上貢的珍品,臣在兩浙任上也隻見過一次,今日竟蒙殿下親賜,實在惶恐。”

見太子如此,呂本心中頓時安心,眼神也少了外臣見太子的拘謹。

這說明呂氏在東宮很得太子恩寵。

朱標笑著坐回原位,道:“嶽父不必多禮。”

品茶過後,朱標才接著說道:“此番召嶽父前來,一是想問問鹽場的實務,二也是國庫實在緊得慌,想跟您討個主意。”

呂本趕忙道:“殿下所問,臣必定傾力回答。”

朱標問道:“孤聽聞今年兩浙鹽課已繳銀十四萬兩,可為何有三萬引鹽引壓在庫裡?是商人不願領,還是鹽場產能跟不上?”

這個情況是朱標早就瞭解過的,呂本對此也很是頭疼。

“回殿下,是商人不願領。按開中法,商人需運糧至北方邊倉換引,可兩浙鹽場離北平邊倉千裡之遙,漕運需一月有餘,沿途損耗加運費,竟比鹽本身的利潤還高。商人精明,寧願在江南囤糧待價而沽,也不願做這賠本買賣。”

頓了頓,才補充道:“如今庫裡的鹽引,都快放得受潮發黴了。”

朱標微微點頭,這其實就是明初的製度缺陷了。

開中法的核心設計邏輯是以鹽利換軍糧,通過讓商人運糧至北方邊倉,解決邊防軍的糧草供應,再以鹽引作為回報,允許商人售賣官鹽獲利。

這個製度在明初北方戰事吃緊時確有成效,可套用到兩浙地區,卻暴露了水土不服的致命缺陷。

兩浙是江南魚米之鄉,糧食產量高,價格低,而北方邊地因戰亂導致糧荒,米價高達每石800文。

理論上運糧至北方可獲高差價,但距離問題,沿途損耗抵消了糧價差價的利潤。

商人自然是逐利的,虧本的買賣,當然冇有人願意去乾。

但規製就是規製,這規製是老朱定下來的,下麵的人哪怕是知曉,卻也不敢如實彙報。

這要是上報朝堂,有功暫且不說,若有其他人彈劾質疑聖上,那腦袋還要不要了?

且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瞭解情況後,朱標就知道,開中法肯定要改了,彆人怕的事,對於他來說,有什麼好擔心的。

便問道:“若允許商人用銀、鈔甚至銅料折糧換引,不用再勞師動眾運糧去北方,嶽父覺得可行否?”

呂本有些遲疑,改製開中法其實是必須的,這次回京他也準備奏報,如今有太子殿下出頭自然更好。

隻是猶豫一番,還是如實道:“寶鈔如今貶值得厲害,一貫鈔在杭州隻能換七百文銅錢,商人若繳鈔,怕是會覺得虧。”

“若隻收銀,兩浙商人雖有銀錢,可鹽課收多了銀,戶部又要頭疼銅錢短缺的事。”

“還有私鹽的問題,兩浙沿海豪強多有私煮鹽,若官鹽換引變容易了,他們說不定會壓低私鹽價搶生意,鹽場的官鹽就更難賣了。”

頓了頓,呂本作揖道:“這些都是臣在鹽場親眼所見,不敢隱瞞殿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