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皇太子! > 第84章: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皇太子! 第84章: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曆史上,老朱最後的處理方式,就是把爪哇使者暫扣一月,然後就結束了。

之所以這樣,還是不想因為南方的事情影響到北方的軍事戰略。

剿滅北元,纔是老朱最主要的目標,其他問題都可以為此讓步。

但朱標不這麼想。

大明即將迎來小冰河時期,北方的農業隻會越來越慘淡。

北元要剿滅,但南方是經濟糧食的主要來源。

比如一年三熟的占城稻,就可以極大程度緩解大明中後期的糧食危機。

還有馬上要來的大航海時代。

所以,南方不能放。

哪怕現在不可以直接起兵,但也不能草草了事。

朱標朗聲道:“昔陳湯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今我大明使臣張敬、李茂,是奉父皇聖旨、攜天朝冊印赴三佛齊,他們身上係的是大明信譽、天子威嚴!”

“若今日殺我使臣而不懲,明日安南便敢扣我商隊,渤泥便敢拒我冊封,天下萬國會認為我大明外強中乾。”

“春秋有雲,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何況是護我使臣、守我天威?此乃大義所在,斷不可讓!”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這話讓老朱皺眉,因為太子先前還說有折中之策,現在卻又說要打。

胡惟庸眼底微喜,太子這話,分明也是支援起兵的。

然而隨後,朱標話鋒一轉:“打有急緩之分,當下北元未除,若馬上興兵遠征,是為急打,恐陷於兩難。唯有循序漸進,先施壓、再示威、終懲戒,纔是穩紮穩打之道。”

老朱略微舒展,問道:“何為循序漸進?太子細細說來。”

朱標說道:“先斷其利,爪哇國中半數絲綢、七成瓷器皆來自我朝,其貴族以穿雲錦、用青花為身份象征,尋常商戶也靠轉賣我朝貨物謀生。”

“當傳檄廣東、福建都司,即刻暫停與爪哇的官方貿易,同時令暹羅、占城不得私通爪哇。暹羅與爪哇有奪港之仇,占城需借我朝抗安南,必不敢違。”

“如此一來,爪哇貨物斷供,國內物價必漲,貴族怨懟、商戶叫苦,其王自會感受到我大明威嚴。”

朱標的這一步,其實就是經濟製裁。

群臣有些議論,胡惟庸心裡是反對的,因為他要的就是太子說的急打,而非是慢打。

老朱舒展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這涉及到爪哇朝貢,香料是大明剛需,壟斷貿易下,幾乎有著百倍利潤。

朝貢南陽諸國,大約歲入二十萬斤胡椒,這其中,爪哇就有七萬斤。

李善長問道:“若這般施壓,爪哇仍不低頭如何?”

朱標淡淡道:“造海船,練水師。可令福建、廣東都司開設造船廠,征調閩廣造船工匠,按歲造福船二十艘、廣船三十艘規製推進。”

“衛所軍中選拔熟悉水性的兵卒,編入水師,操練海戰之法。”

“如此三年,我朝水師必能縱橫南洋,屆時爪哇再敢頑抗,便無需借諸國之力,我朝獨力便能討之!”

“南洋平定,則朝貢穩定,眼下損失之利,日後數倍補償,方可為長久之計。”

聽完後,老朱在心中開始權衡利弊。

一艘福船造價三千貫,廣船五百貫,如此便是七萬五千貫。加上配置火器,每年成本約莫在十萬貫內。

對於這個老朱還算比較滿意,大明暫且承擔得起。損失最大的就是朝貢貿易,爪哇國的朝貢貿易,對於大明來說,歲入約在五十萬貫左右。

加上造船成本,大明每年相當於損失六十萬貫以上。

不過老朱很喜歡太子那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如果真的能在三年後造出一支縱橫南洋的水師,彆說爪哇,整個南洋的朝貢貿易,都得捏在大明手裡,眼下損失的五十萬貫,將來翻倍、翻十倍地賺回來,也不是不可能。

至於北元

北元雖然是老朱的心腹大患,但至少幾年內,暫時冇有進攻大明的實力。

洪武五年的嶺北之戰,徐達吃了虧,北元也不好過。

為伏擊明軍,北元集中了剩餘的幾乎所有騎兵,戰後兵力僅能勉強自保,無力乘勝追擊,且此戰中北元多名核心將領戰死。

現在北元內鬥也很嚴重,北元貴族仍想維持中原王朝式的統治,而草原部落則堅持遊牧傳統,兩者在是否南下、如何治國上分歧嚴重。

王保保主張複奪中原,但瓦剌部落則主張固守草原,這導致了草原混亂,連小規模軍事行動都難以協調。

遊牧經濟本就脆弱,草原僅能提供牛羊,無法生產武器糧食。

洪武五年後,老朱不僅下令關閉邊境互市,嚴禁鐵器、茶葉、糧食流入北元,還在邊境實行堅壁清野,將邊境居民內遷,北元目前連劫掠補給都難以實現。

老朱在放棄徹底消滅北元的激進戰略後,轉而構建固若金湯的邊防體係,這讓北元不僅無法進攻,反而要應對明軍的小規模清剿,徹底陷入被動。

現在的北元麵臨軍事殘、內部亂、經濟崩、外部防的四重困境。

軍事上無精銳,內部無共識,經濟上無補給,麵對明朝的堅固防禦又無突破能力。

反觀大明,不管是朝貢貿易還是國內發展,整體國力在持續走高。

此消彼長下,雙方的國力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一番思考後,老朱最終覺得太子的策略,還是很具備可行性。

便直接開口定奪道:“就依太子之策!禮部擬檄文斷貿易,兵部籌備造海船,整備水師,翰林院選使臣備敕書,爪哇若識相,便給它一條生路。若不識相,朕便陪它慢慢耗,待北疆安定,再教它嚐盡苦楚!”

老朱開了口,這事就等於是定下了。

李善長這個時候也不可能去反對,再反對就不禮貌了。

胡惟庸內心歎息,太子的折中之策,也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是迅速開戰,讓淮西勳貴們得到更多軍功。

一拖三年,爪哇那邊大概是扛不住壓力。

無奈下也隻能同百官叩首:“陛下聖明!”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