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627 第129章 道左相逢,有趣有趣 新人物出場!
道左相逢,有趣有趣(新人物出場!求月票!)
過了涿州,又趕了一日路,終於到了良鄉。
此地到京城,不過五十餘裡而已,快馬半日可達。
盧象升照舊騎著馬前探,以便尋訪田間農夫,查問馬草之事。
這天色昨日不知為何,霎那間放晴,如今天空一碧如洗,溫度也略微回升,趕起路來倒是十分愜意。
如果……周遭田地中,沒有那一塊又一塊突兀的荒蕪就好了。
……
一行人等正縱馬而行,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迅速傳來。
十餘騎精壯漢子,個個以麵巾遮臉,腰挎樸刀弓箭,呼嘯著從後方趕超上來,旋即又勒住馬頭,將眾人不緊不慢地圍在中央,盤旋打轉。
為首一人,打量了一下眾人行囊,沒看到有佩戴弓箭,頓時膽大不少。
他策馬上前,將弓箭拿在胸前,一下一下輕輕拉著,卻也不搭箭,隻作威懾。
“這位爺,看樣子是遠道而來?兄弟們連日奔波,手頭有些緊,不知爺可否行個方便,請兄弟們喝頓酒水?”
他頓了頓,伸出手指比劃了一下。
“所要不多,我們十個兄弟,一人十文錢,湊個整,一錢銀子即可,如何?”
盧象升尚未開口,身後一名馮府派來的護衛家丁已然按捺不住。
他驅馬上前一步,大聲喝道:“大膽!可曾聽過涿州馮家的名號?如何敢在此地放肆!”
那為首的盜賊聞言,臉上的笑意一僵,暗罵一聲,“他孃的,出門沒看黃曆。”
涿州離著這70多裡地,就算涿州知州也管不到他頭上。
那什麼狗屁馮家,更是聽沒聽過。
但這家仆敢這麼囂張,想來應是有權有勢,要是進了京一道奏疏報上去,他的千戶大人準得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做生意而已嘛,不寒磣,這家搶不得,總有下家能搶,肥羊千千萬,何必懟死這家。
領頭的漢子想到這裡,連場麵上的狠話都不說一句,呼哨一聲,便領著眾人撥轉馬頭,絕塵而去。
一場眼看就要發生的衝突,就這麼消弭於無形。
那馮府家丁見狀,臉上立刻堆滿了諂媚的笑容,湊到盧象升身邊邀功道:“盧大人您看,我家老爺就是怕路上遇到這等醃臢事,擾了您的清淨,這才特派我等護送。”
盧象升看著盜匪遠去的方向,眼神幽深,隻是淡淡地點了點頭,心中卻是一聲輕歎。
這京畿的盜賊,比起他登科那年,似乎稍有節製,但仍是十分猖狂啊。
今日這隊算上馮府家丁,也有六七個騎馬壯漢,他們不過十餘人居然也敢圍上來討要賞錢。
盧象升眉頭皺起,忍不住思索起來。
這京畿盜賊延續百年,早已發展出了自己的規矩。
凡是旅人、商客,就略微討些錢財,甚少傷人性命,本質上,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過路稅。
若真有哪個不開眼的犯下殺人大案,不等巡捕營找上門,盤踞各處的京衛所將領們,自己就要先把人宰了,將頭顱恭恭敬敬地遞到巡捕營的門口。
至於盧象升為何知道的這麼清楚?
因為他在山東官臨清倉的時候就已經見過了這般戲碼。
隻是那裡的劫匪不是在陸上騎馬,而是在運河上劃著小船罷了。
根子裡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大明各地,衛所、巡檢司與民戶雜處,管束不嚴,年餉不齊,那些擁有武力的軍戶,自然會想方設法地利用這點武力,做些無本的小買賣。
就算年餉齊了,那也耐不住各地軍將想自己肥一肥腰包不是?
盧象升忍不住捫心自問起來。
如果此事交由我來處理,我又應該該從何入手呢?
先整治衛所?還是先整治軍餉?
盧象升一邊任由馬兒前行,一邊在心中反複推敲著,嘴角不自覺露出了一抹微笑。
事功之樂,實非文章能比啊,有趣,有趣!
……
越靠近京畿,官道兩旁拋荒的田地便越多。
在涿州時,還不過十之有一,到了此處,放眼望去,竟有十之二三的田地長滿了枯黃的野草。
盧象升好不容易尋到一戶仍在田間趕著播種的農人,上前問話。
一番交談下來,他拿到了京城左近的馬草征收比例,一畝地,交一束草。
簡單換算一下,也就是一頃地一百束!
遠超大名府一路以來的征收比例。
某種意義上,越是逃荒,剩餘民戶的賦稅就越重,因為總額是不會減少的,官府隻會不停把賦稅壓在剩餘民眾的身上而已。
這區區一束草,聽起來不多。
可一畝小麥,辛勞一年,得一石糧以外,也不過產出十五束麥草。
這已是實打實的十五稅一。
更況且麥草尋常農家也有用途,要麼就是喂養牲口,要麼就是售賣換錢,終究不是無用之物。
盧象升的眉頭又皺起來了。
一路行來,他已漸漸看明白了這馬草一事的問題所在。
若隻是單純整治召買馬草中的貪腐,以他看來,難度不會比治理臨清倉的難度更高。
勳貴、中官、官員、胥吏雖然貪利,但隻要皇帝真的看重這件事,沒幾個傻瓜會硬頂著聖意找死。
但他盧象升,真的就隻做馬草之事嗎?
朱子有雲:
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矣!
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顧以不當其任,則雖欲一效其伎而無所施耳。
他盧象升如今奉詔入京,也算是當得其任了,那又有沒有可能提出能治膏肓的方案呢?
盧象升沉思片刻,還是緩緩搖了搖頭。
不對,不應該這樣貿然去做。
這幾日接了皇命,一路入京之時,心思全撲在了馬草一事上,竟是連邸報都沒顧上看。
新君的脾性、施政方略,他都一概不知,此刻一切都是空想。
看來,入城之後,首要還是得查探訊息纔是。
想到這裡,盧象升撥轉馬頭,對他的小廝說道:“你回頭去找一下兩位大人,告訴他們我今日要先行入城尋覓住處,就不等他們一起進京了。”
“通告之後,你再入京到宣武門承恩寺來找我便是。”
小廝應諾一聲,撥轉馬頭而去。
盧象升又看向站在原地不動的家丁,眉頭一皺,說道,“你們還等著乾嘛,一起回去護送兩位大人便是。”
那家丁有些遲疑:“可是……方纔那些盜賊……”
盧象升雙眼微眯,也不說話,隻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那家丁頓時心中一凜,不敢再多言,連忙也招呼其餘人一起回轉去了。
……
擺脫了馮府的家丁,盧象升單人獨騎,速度快了不少,不多時便已過盧溝橋。
巍峨的京師城牆,也已遠遠在望。
就在此時,他眼角的餘光,忽然被官道旁一個奇特的建築吸引了。
咦,剛剛一閃而過的是什麼古怪東西?
盧象升勒住馬頭,轉身望去。
官道邊本有個傳遞文書的急腳鋪,如今旁邊卻突然起了一座兩丈多高的木製高台。
台子頂上,還架著一根工字型的奇怪木棍。
盧象升看了看天色尚早,終究還是沒能按捺住心中的好奇,調轉馬頭,向那高台行去。
來到近前,他纔看清,三名軍士正在高台中忙碌。
一人年紀最輕,約莫十七八歲,竟穿著一身飛魚服,手中舉著一根黃銅製成的單筒長棍,從高台視窗往外張望,口中念念有詞。
另一名年紀稍長的,掩在其後,隱約可見似乎拿著毛筆,在一本冊子上飛快地記錄著什麼。
最後一人看著已有三十出頭,則正站最後麵,看不清在做些什麼,似乎和高台上的工字木架有點關聯。
盧象升沒有出聲打擾,隻是靜靜地立在台側,看著他們忙碌。
過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那名年輕的飛魚服少年猛地放下了手中的銅管,興奮地一拍大腿。
“成了!廣寧門回報了!”
他大喊道:“收發信報可同時進行!沒有出錯!”
另外兩人聞言,頓時也滿是喜色。
“王頭兒,你這下可發達了!效率憑空提高了一倍啊!”
“是啊,這頭獎一百兩銀子,定是你的了!”
飛魚服少年哈哈一笑,隨即卻又搖了搖頭,有些不甘心地歎了口氣:“媽的,俺這次恐怕最多拿個次獎。”
他用力一錘身旁的欄杆,罵罵咧咧道:
“姓鄒那廝的法子實在太過討巧!居然想到將常用詞直接編碼!”
“如此一來,‘奴酋三千人犯寧遠’,就從八個編碼變成了四個編碼!如果把一些軍令整理一下,甚至可以從八編碼變成兩個一個!”
飛魚服少年妒忌得麵無全非,咬牙切齒道:
“那日俺睡前就朦朦朧朧似乎想到了,卻沒想到睡醒後他就已經報了上去!這孬貨真是踩了狗屎運了!”
“就一天啊!就一天!要不然頭獎,次獎都得是我的!”
盧象升在台下靜靜聽著,隻是暗暗記住這些莫名其妙的詞語。
見他們似乎是忙完了暫歇,他才輕咳一聲,拱手道:“敢問諸位……”
這一聲,頓時把高台上的三人嚇了一大跳。
“什麼人!”
三人幾乎是同時轉身,鏘然聲中,三柄腰刀齊齊出鞘,在小小的平台上亂做一團。
那錦衣衛少年更是眉毛倒豎,厲聲大喝:
“呔!哪裡來的賊廝,竟敢在此窺探軍情!”
話音未落,他竟是想也不想,抓著旁邊一根繩索,就從丈高的地方一躍而下!身手矯健,落地無聲。
另一名軍士也有樣學樣,跟著跳下,卻不防身子撞在了塔台某個凸起處上,口中發出一聲悶哼,但他強忍著痛楚,依舊一瘸一拐地持刀逼了上來。
最後那名中年人猶豫了片刻,大約是覺得自己的身手沒這麼利落,最終還是老老實實地從樓梯爬了下來。
不多時,三人便呈品字形,將盧象升團團圍住,刀鋒在陽光照耀下泛著冷光。
盧象升卻不見絲毫驚慌,隻是微微一笑,從容拱手道:“在下並非歹人,乃是奉詔入京的大名府知府盧象升。見此建築奇特,故而特來相問。”
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了勘合路引,坦然亮出。
三人麵麵相覷,那為首的錦衣衛少年眼中仍有疑色。
在他示意下,那名中年軍士才上前一步,一把奪過路引,仔細檢視起來。
……
片刻之後,誤會解除。
三名軍士收刀入鞘,自報了家門。
那飛揚跳脫的少年,正是錦衣衛指揮僉事王世德。
永昌新君下令摘選清白少年,重造錦衣衛麵貌。
結果他老爹完)